摘 要: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2008-2020年259篇文化养老研究文献的题录数据,运用VOS viewer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把握此问题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并对未来发展予以展望。研究发现,十余年间,文化养老的关注对象集中于离退休老年人,供给主体侧重于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和社区。演进趋势包括两个方面:从发文量来看,研究热度与国家出台的文化养老政策密切相关;从内容来看,供给主体呈现出由老年大学转向公共图书馆、社区的纵深演进态势,且文化养老服务内容、供给渠道逐步丰富、拓宽。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文化养老科技创新与社会治理融合、文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三个层面进行展望。
关 键 词:文化养老;VOS viewer软件;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22)01-0056-11
收稿日期:2021-09-28
作者简介:张凯宣,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社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和人口老龄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2021年校(院)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YB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日趋严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1亿,占总人口的13.50%。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逐渐趋向“中度老龄化”①。“新老人”正在大量出现,即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步入老龄化阶段的人群。[1]相较于前几代老年群体,“新老人”财富积累更为充分,消费观念更为超前,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显然,愈发庞大的老年群体意味着养老需求渐趋多元。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老年人对于提升生活质量和增强幸福感的期望不再局限于满足物质养老层面,而是表现出更为多元化的文化期待,精神养老与文化养老需求愈发明显,由此可见,文化养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符合我国人口发展现实,更与促进老龄化社会充分而均衡的发展这一重要使命相契合,由此文化养老应时而生。
文化养老即运用文化力量帮助老年人实现活跃老化、尊严老化以及幸福老化。[2]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群体通过文化养老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一项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鉴于此,本文运用VOS viewer可视化软件对国内文化养老研究的期刊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以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文化养老的热点;第二,文化养老研究的演进趋势;第三,文化养老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相关数据和研究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以文化养老或者文化养老服务作为关键词进行中文文献预检索,从而确定数据搜集的时间端点为2008年(该课题研究的期刊发文始于2008年)。通过对文献数据作进一步筛选,删除无“作者”字段或者以“编辑部”为发文主体的文献信息和组织访谈、通知、研讨会综述等关联度较低的文献条目,得到259条研究文献的题录文本,作为文献计量分析的最终数据样本。将259条样本文献的题录文本以“Endnote”格式导入VOS viewer(软件版本号为1.6.16),辅以文献题录管理工具Note Express及统计工具Sigma plot 14.0进行相应的数据信息整理。
本文所运用的文献计量工具为荷兰教授凡·艾克与瓦特曼合力开发的VOS viewer。VOS viewer的核心原理为VOS布局(VOS Mapping)与VOS聚类(VOS Clustering)。[3]针对“关键词”节点,运用可视化软件,基于VOS聚类算法进行处理,聚类(Clustering)是对物理或抽象的对象进行集合分组的过程,VOS viewer所基于的聚类算法与Modularity网络聚类算法相类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V(C1K C)=δ(C,C)wij
C-
γ [4]
公式中Ci代表节点i所归属聚类,γ表示节点聚类的分辨率,这一数值越大,则展示出的关键词聚类就越多,表示节点要素所呈现的聚类被划分得越细。为了使关键词节点达到较为精准的聚类状态,本研究选取标准化布局方法“Association”(相关性越高的节点靠得越紧密),布局参数为默认设置,即α值=2,β值=0。
二、研究热点分析
文化养老作为我国老年群体的养老方式之一,其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精神文化活动,能够帮助老年人提升自我意识,提高对于新观点和新概念的接受程度,并鼓励他们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在精神文化层面进行自能自助,从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增强获得感、幸福感,达到积极老龄化状态,由此文化养老愈发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为发掘文化养老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主要“关键词”项目(出现频次≥5)进行节点除躁,剔除无效字段,合并同义节点,再基于VOS聚类算法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文化养老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譜(见图1)。
在文化养老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可以发现,研究呈现出6个聚块,分别是“高校、离退休工作、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离退休职工”“老年大学、老年教育”“离退休干部”“公共图书馆、服务”“养老模式、老龄化、养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老年人、城市社区、社区养老、社区文化养老、路径、体育文化养老”。通过详细的文献整理和对关键词聚类进行判别,进而对各个聚类作进一步归纳。本文从文化养老研究所关注的主体、途径、供给主体三个维度进行文献梳理和深入探讨。
(一)主体维度——离退休老年人
就研究关注的对象而言,主要聚焦离退休老年人,涉及单位包括高校、国有企业、机关等。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老年群体,离退休老年人具有稳定的退休金保障,经济基础更为坚实,实现文化养老的需求以及能力也更突出。可以说,文化养老是推进离退休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重要平台。
针对此类群体,学界着眼于离退休老年人文化养老的相关问题与推进经验展开了深入探讨。潘继军针对离退休老年人实现文化养老的具体途径认为,应将文化养老与党支部建设、待遇落实、载体建设等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推进文化养老的长效机制。[5]曹长远认为,应积极拓展文化养老理念,不断夯实文化养老机制,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养老新路子。[6]鉴于我国文化养老水平还处于初期阶段,陈汝雅和许艺瀚认为,在社会机构、社会组织、义工制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应坚持推进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文化养老服务。[7]宫兵提出“立足于离退休职工需要”,让文化养老成为老年工作的一种自觉、习惯和制度。尤其对广大离退休职工的重要价值加以肯定——“离退休职工是党和国家宝贵的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8]穆红琴探讨了基于心理需求的离退休干部推进文化养老的发展思路。[9]王思君基于对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高校离退休老年群体文化养老建设的有效措施。[10]总之,完善的离退休制度为离退休老年群体实现文化养老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学界关于离退休老年群体文化养老问题的研究侧重于制度发展与机制建设层面。
(二)途径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群众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中。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
学者们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养老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积极探索。陈娟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基础,是保障老年群体文化权益的有力载体,是提高老年人知识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渠道,是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成”的重要平台。[11]张梅、林超英和王艳从文化养老视角出发,阐释了建立京津冀地区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12]李娟、周华清基于文化养老视角分析了河北省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剖析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从政府、市场、社会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通过政府、市场、个体等多方发力,全面提升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养老方面的水平。[13]学者们较多地关注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老年群体实现文化养老且以政策性研究为主。
(三)供给主体维度——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和社区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发现,在当前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所专注的文化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包括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和社区。
⒈老年大学。我国的老年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形式为开办老年大学,鼓励老年人进行再教育。1983年,作为我国首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是我国老年教育的开端。随着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老年大学成为文化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功能为提供学习教育服务。
在老年大学文化养老研究中,学者们基于自身的实地调研经历,积极探究老年大学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老年大学不断完善的相关对策建议,从而帮助老年群体实现文化养老。徐小红认为,“推进老年大学建设是发展我国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表现”。[14]周彦恒、唐波和陈晓华基于对广州市老年大学的实地调研,总结老年大学在推进文化养老过程中的显著优势,从而分析目前我国老年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新常态下城市文化养老的发展路径和相关建议。[15]安壮、董浩和孙守相认为,在文化养老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作为当前老年人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老年大学在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促进老年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依然面临转型发展的紧迫任务。[16]江清华认为,要加大我国老年大学建设发展力度,从而“扩大老年教育的整体辐射面”。[17]
⒉公共圖书馆。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其中,针对公共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作出相应的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18]伴随着老年群体文化养老需求逐渐多元化,作为社会公益性主体,公共图书馆在惠及百姓民生、促进文化养老方面大有可为。学者们立足于地方图书馆推进文化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付长玉基于十堰市图书馆在文化养老服务方面的实践提出了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的改进路径。[19]朱逸琳基于绍兴市柯桥区社区图书馆文化养老运作模式,总结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养老在老龄化社会的功能价值,从而走出一条具有柯桥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助力文化养老的新路子。[20]胡霄认为,在文化养老逐步发展的趋势下,公共图书馆要为老龄读者提升文化服务的适老化水平创造高质量环境。针对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的优化路径,还在服务手段专业化、硬件设施无障碍化、服务人性化、活动专门化及阅读空间多元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21]叶卫红基于自身丰富的文化养老服务经验,对文化养老背景下图书馆如何推进适老化服务,提出了优化老龄读者服务的相关举措。[22]张敏以西平县图书馆为例,从营造人性化环境、推广阅读服务、开展读书活动、举办专业培训、文化下乡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中急需改进的问题。[23]
⒊社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24]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也是老年人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因此,推进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是建设老年宜居社区的题中应有之义。唐晓英、东波认为,推进社区文化养老,主要应抓好政府和社会组织、社区以及老年人这三个层面。[25]此外,唐晓英还立足于传统文化视角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予以阐述。[26]钟春洋对目前社区文化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27]黎文普、龚正伟基于供给主体层面提出了推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方式的实现路径。一是在政府和社会组织层面,强化在社区老年体育文化建设中的政策扶持及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在社区层面,以社区各种文化体育服务资源为载体,促进体育文化养老支持网络的逐步完善。三是在老年人个体层面,老年人应积极转变养老观念,参加社区文化养老活动;社区工作者要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落到实处。[28]穆光宗认为,应“以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机制”推进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29]马宏霞肯定了社区体育文化养老的重要作用,认为体育文化养老以体育文化活动为载体,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社会。[30]刘杨蒂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加以梳理,从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养老需求,并提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完善策略。[31]宋兴主要研究城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分析智慧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构建不同层次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有益建议。[32]显然,既有研究成果不仅从多元主体层面对推进社区文化养老加以审视,也从需求层面对完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进行了探讨。
三、研究趋势分析
文化养老形成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传统养老模式面临困境的背景之下。究其根本,文化养老是时代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从发文数量和研究内容两个角度对文化养老研究的演进趋势进行以下分析。
(一)基于文献数量角度
整体来看,我国学界关于文化养老的发文数量较少,这体现出我国关于文化养老的研究正处于发展期。关于文化养老制度层面建设正处于逐步兴起阶段,尚需进一步研究。学界对于文化养老问题的关注始于2008年,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日渐高涨的趋势下,学界对于文化养老的关注处于总体上升期(见图2)。从文献数量的时段分布看,我国文化养老研究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2年。学界对于文化养老的关注热度较低,发文数量较少,说明该研究处于发展初期。这一阶段的期刊文献量为17篇,占总文献量的比例为6.6%,研究发文量增长缓慢。第二阶段,2013-2020年。此时段的文献数量大幅上升,研究关注力度逐步增强,发文数量为242篇,占总文献量的比例为93.4%。发文数量的起伏波动非常显著,表明该研究还未达到饱和状态,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从关键时间拐点来看,该研究整体上以2012年为分界点,即学界对于文化养老的研究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相对持久的热度上升状态。在发展过程中,关于文化养老研究的发文数量出现了两次显著向上的拐点,分别是2012年和2018年。即在2012年及2018年后关于文化养老研究的发文量分别出现了两次猛增。基于两个关键拐点,本文进行以下分析。
第一个拐点(2012年)。2012年9月,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一文件的出台对于该研究产生了强烈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明确了文化养老研究的整体发展方向。该《意见》提出的推进老年文化建设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着力点。2016年后,我国文化养老研究又出现了一次小幅度发文量增长。在此时段,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5年修正)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文化养老进一步作出明确要求。
第二个拐点(2018年)。党和国家对于发展文化养老的相关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学界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國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老年教育,繁荣老年文化,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明确将丰富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纳入社会发展的八个主要任务之中。2018-2020年间,该研究的年均文献增幅最大。2020年,关于文化养老研究的期刊发文量达到最高值,这说明文化养老已经受到国内学界的强力关注。
由上述分析可见,我国学界对于文化养老的研究始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9年)约十年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学界对于文化养老的关注力度逐渐增强,尤其是2012年以来,对文化养老研究的关注上涨之势愈发显著,发文量出现大幅度上升,研究热度明显增强。显然,与文化养老相关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文化养老研究向前发展,学界的关注发力为研究内容的逐渐丰富和研究视角的不断扩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基于研究内容角度
本文选取主要“关键词”(出现频次≥5),基于Overlay Visualization(标签视图)功能,绘制关键词节点与时间节点的叠加图谱(见图3),从而探索我国文化养老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对该研究的演进趋势进行分析。
在叠加图谱中,关键词节点的颜色越趋近于暖色,表示关键词的出现时间越接近于现在。通过对关键词节点与相应时间次序进行匹配发现,在我国文化养老研究中,离退休老年群体最先受到关注(节点要素的颜色为冷色且色度值最大,说明出现的时间最早)。文化养老研究演进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宽向”延展体现为学界所关注的文化养老服务内容、供给渠道逐步丰富、拓宽。研究聚焦点从老年教育服务逐渐拓展到老年体育活动、老年文化娱乐服务、老年文化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2015年,修正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因此,作为老年群体的综合活动场所,老年大学在文化养老研究中颇受关注。然而,以教育为主的老年教学机构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越发多元的养老需求,促使关注点渐为外延。2015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見》,着力强化新时期的老年体育工作。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进一步丰富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这些政策文件的发布引起了学界对于体育文化养老的大力关注。此外,伴随着老年群体文化活动逐渐多样化,国家也愈发注重老年人对于文化养老的智能化融入。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便利老年人文体活动,提高文体场所服务适老化程度、丰富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的智能化渠道。由此文化养老智能化在研究中受到了极大关注。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提出:促进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显然,文化养老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学界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引,促进了文化养老研究内容的逐步丰富、更新。
第二,“纵向”延伸体现为文化养老所依托的服务载体从专门教学机构(老年大学)逐渐向公共图书馆、基层社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同时还强调,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作为社会治理单元的最末端,社区对于老年群体文化养老需求的感知最快,在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愈发凸显。2020年1月,民政部印发《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强调各地应加大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支持力度,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覆盖面和志愿服务参与度。为促进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老年人而言,社区文化养老具有个性、精准、便捷等优势,贴近老年人的实际,能够帮助他们在家庭周边范围内有效满足文化养老需求。
总之,老年教育是文化养老研究中的先行主题,相关研究最先关注老年大学这一文化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目前,老年群体的养老观念已由传统的医疗照顾、饮食起居层面的“保障养老”转为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享受养老”,由此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主体成为研究焦点。此外,促进文化养老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对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予以调整,使得研究内容愈发丰富,研究聚焦的供给主体逐渐多元化,呈现出“老年大学延伸至公共图书馆、城市社区”的发展脉络(“社区”与“公共图书馆”节点要素均为暖色且色度值为最大,说明出现时间较晚)。研究关注的服务内容和供给主体不断向“宽、纵”延伸,这是我国文化养老研究最为显著的演变趋势。
四、研究的未来展望
本文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研究议题进而对文化养老研究的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一)宏观层面——构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从研究热点来看,我国对于文化养老研究依旧集中关注服务主体层面。文化养老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如何使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帮助老年群体享受富有意义、尊严和更高品质的生活,需要对多方面要素进行不断的细化和分析。[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伴随着养老模式的逐渐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互助养老服务体系等概念相继出现,但精神层面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全方位构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不应局限于供给主体层面——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社区等,有关文化养老服务的理念基础、文化养老服务的政策制度支持、文化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文化养老服务的技术应用以及相应的目标评估,都需要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构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既要深入探索组成这一有机整体的内在要素,还要探索文化养老的运行机制,因为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着眼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但文化养老具有多元性、复杂化等特征。为此,应当对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加以探讨,既包括公共领域也包含市场和社会运行机制。从文化养老需求和服务供给出发,进行多种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整合,探索文化养老的需求机理和行为因素,并从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层面进行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整,从而推进文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细化构建,这样,既能够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文化养老需求,又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养老之路。
(二)中观层面——科技创新与社会治理相融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从现实来看,我国文化养老辐射水平依然较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和地方文化的显著差异都不利于文化养老服务的协同推进。因此,在中观层面,满足愈发凸显的文化养老需求,统筹发展文化养老事业与文化养老产业,需要将科技创新与社会治理相融合。一是在科技创新环节,自然科学研究应专注文化养老产品、服务技术的更新升级,推进文化科技产品与服务的适老化、智慧化转型,开发老龄文化市场,加强老龄文化、老年健康技术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二是在社会治理环节,从基层社区治理、社会组织、老年群体自治、老年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促进文化养老多元化协调发展。
(三)微观层面——培养文化养老服务人才
从当前的研究焦点来看,学界关注的文化养老服务主体以供给单位为基点——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和社区,但现实中,文化养老服务人才是推进我国文化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因而培养文化养老服务人才也是未来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一方面,从培养主体角度看,2019年,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教育支持社会服务产业发展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把老年服务专业作为急需紧缺专业予以政策倾斜。可见,培养文化养老服务人才,需要社会养老机构、高校与市场组织共同協作。另一方面,提高老年群体的自助互助能力也是推动文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在文化养老服务方面,应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让他们发挥晚年余热,实现由“老有所学”向“老有所为”的转变,使自身文化资源和技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也是微观层面研究的方向。
五、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VOS viewer软件对我国文化养老研究的期刊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回答了前文提出的三个问题。通过对我国文化养老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探索研究的内在演进趋势,一方面,希望有助于推动文化养老实践和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基于情报技术角度绘制文化养老研究的知识图谱,以“动静结合”的形式更为直观、形象地呈现文化养老的整体研究图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文献计量方面的参考。
2008-2020年,我国文化养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整体关注度持续上升,关注内容和涉及主体逐渐扩展。在主体维度,研究关注离退休老年人;在途径维度,研究侧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供给主体维度,研究聚焦老年大学、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等。文化养老研究的演进趋势尤为明晰,服务内容与供给主体不断向“宽、纵”延伸,“宽向”延展聚焦点从老年教育服务逐渐拓展到老年体育活动、老年文化娱乐服务、老年文化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纵向”延伸的关注点是其所依托的服务载体从专门教学机构(老年大学)转向更为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并逐渐向基层社区发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党和国家对于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关注力度会持续增强,学界对于文化养老研究亦将逐步深入,进而推动该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下的“新老人”的文娱生活有点潮[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video/sjxw/2021-04/28/c_1211130844.htm.
[2]穆光宗.“文化养老”之我见[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6):132-138.
[3]Waltman L,van Eck N J,Noyons E C M.A unified approach to mapping and clustering of bibliometric networks[J]. Journal of Informetrics,2010,4(4):629-635.
[4]李杰.科学知识图谱原理及应用——VOS viewer和CitNet Explorer初学者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4.
[5]潘继军.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离退休人员“文化养老”[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63.
[6]曹长元.推进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建设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1-94.
[7]陈汝雅,许艺瀚.高校离退休人员文化养老建设问题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8):116-118.
[8]宫兵.离退休职工文化养老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473-474.
[9]穆红琴.离退休干部文化养老改善对策探讨——以干休所为例[J].才智,2017,(18):279-280.
[10]王思君.高校“文化养老”的优势与途径[J].中国社会工作,2017,(2):58-59.
[11]陈娟.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文化养老”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众文艺,2014,(17):15-16.
[12]张梅,林超英,王艳等.文化养老视域下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15):33-34.
[13]李娟,周华清.文化养老视域下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53-58.
[14]徐小红.对办好老年大学、深化文化养老的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3,(5):43.
[15]周彦恒,唐波,陈晓华等.文化养老背景下城市老年大学发展路径探析——以广东省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为例[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7,(6):40-44.
[16]安壮,董浩,孙守相.文化养老视角下老年大学的发展路径研究——以T市老年大学为例[J].社科纵横,2017,(5):102-106.
[17]江清华.石狮市发展文化养老的对策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0,(3):103-105.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711/86402870d45a4b2388
e6b5a86a187bb8.shtml.
[19]付长玉.十堰市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新思考[J].公共图书馆,2017,(3):43-46.
[20]朱逸琳.新時期公共图书馆助力社区“文化养老”的创新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9):62-64.
[21]胡霄.“文化养老”趋势下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探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8,(5):55-59.
[22]叶卫红.文化养老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适老化之思考[J].公共图书馆,2019,(3):61-65.
[23]张敏.公共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工作探究——以西平县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5):38-39.
[2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7-06/12/content_5201910.htm.
[25]唐晓英,东波.社区文化养老方式的实施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3-66.
[26]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48.
[27]钟春洋.社区文化养老的发展路径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1):79-81.
[28]黎文普,龚正伟.“文化养老”视域下社区体育文化养老路径探析[J].体育学刊,2014,(4):46-49.
[29]穆光宗.论社区文化养老[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5,(10):21.
[30]马宏霞.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养老模式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6,(2):87-90.
[31]刘杨蒂.潜在需求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路径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3-25.
[32]宋兴.5G时代智慧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智能革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7):81-82.
[33]中国的文化养老课题组.中国的文化养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责任编辑:高 静)
Hot Spots, Trends and Prospects of Cultural Pension Research
——the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Vos Viewer Software
Zhang Kaixuan
Abstract:Based on the title data of 259 cultural endowment research literatures from 2008 to 2020 retrieved by CNKI,this paper uses Vos viewer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knowledge map,so as to grasp the research hotspot and evolution trend of this problem,and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The study found that in more than ten years,the focus of cultural pension has focused on the retired elderly,and the supply subject has focused on the elderly universities,public libraries and communities.The evolution trend includes two aspects: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the research hea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ural pension policy issued by the stat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the supply subject shows a trend of in-depth evolution from elderly universities to public libraries and communities,and the content and supply channels of cultural elderly care services are gradually enriched and widened.On this basis,the prospect is made from three aspects: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pension service system,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pens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and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pension service talents.
Key words:cultural endowment;vos viewer software;university for the aged;public libraries;community;cultural endowment service system;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