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吉艳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00)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比不可少的作用。然而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力军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凸显。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及外部环境约束,在融资渠道的选择方面远远少于前者。当前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有金融租赁、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典当融资、天使投资及供应链融资等。其中供应链融资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受到政府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融资模式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是指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信息,在真实交易背景下,构建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快速响应产业链上企业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综合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产业链各方价值。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对供应链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因信用不足、缺乏资产抵押等原因导致的融资难问题,助力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额度;同时,对银行等资金供给机构而言,可以借助核心企业的反担保,降低对中小企业企业放款的风险,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互赢。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应收账款项融资是供应链金融最早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以核心企业(大企业)为支付信用,上游企业(中小企业)通过赊销提供原材料给核心企业,得到应收账款,通过将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可以快速盘活了中小微企业的主体资产——应收账款,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快速获得维持和扩大经营所必须的现金流,很好的解决回款慢而且融资难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是债务方,信用风险较中小企业低,能有效提高银行的资金供给意愿。
保兑仓融资模式。保兑仓融资模式又称为预付款融资模式,是指下游采购商(中小企业)通过赊购方式向上游供应商(大企业)购买货物,再将货物抵押给银行申请贷款,用于支付拖欠供应商的款项,同时供应商承诺对未被提取的货物进行回购。保兑仓融资模式让小企业拥有分批支付货款并提取货物,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短期的资金压力。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存货质押模式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中小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同时将存货转存给具有法律管理权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负责监督管理,从而获得银行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存货质押模式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静态模式指企业用存货作为质押,在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到从银行获得贷款期间,货物是不能移动的,直到中小企业还清贷款。这种模式会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一定的限制,不便于企业灵活处理存货。相比较于静态模式,动态模式显得灵活很多。动态模式是银行会对借款企业的存货担保额度设置一个最低限额,高于部分企业可以灵活支配,动态模式也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
“供应链”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产生,但主要用于制造业管理,没有与金融相结合。2001年下半年,深圳发展银行试点存货融资业务,从试点到真正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共经历了5年时间。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而后各家银行纷纷加入。但这也仅仅是起步阶段,规模也比较有限。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下,供应链金融迎来快速发展。2015-2019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整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每年以约14%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19年底,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较18年增长26%,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供应链金融市场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单一金融机构参与拓展到多种类型主体参与,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B2B平台、商业银行、保理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及名营企业等。我国供应链金融规模虽然逐年增长,但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融资规模整体偏小。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相比较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外部因素。当前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大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模式顺利筹集到资金,而这些模式对中小企业却不适用。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是因为中小企业所需资金量一般不大,为解决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需花费成本去进行调查,因而分摊的调查成本会较高,银行对中小企业往往是“惜贷”的态度。此外,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比较高,可用于增信的资产不断,也很难获得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导致其很难获得银行资金。
银行贷款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则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虽然近些年创业板和科创板在不断的发展,但仍不够完善,大量的中小企业还是较难通过创业板和科创板融到资金。
内部因素。中小企业难融通资金,不仅受外部因素影响,更多的是受限于自身。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限制,资本较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比较弱,缺乏竞争力,且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企业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员工的总体素质也较低,很难留住优秀的人才,中小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加上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银行为其发放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很高,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大部分都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筹集资金。民间借贷的高利率提高了企业的财务负担,也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低成本融资成为中小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基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及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原因,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较少,供应链金融将整个供应链条作为一个整体,利用核心企业来为中小企业增信,可以弥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的缺点,降低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放款意愿,改变中小企业难向金融机构贷款筹集资金的困境,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量也不断增加,但由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较高,其资金需求又具有规模小、时间急、期限短等特点,贷款利率比大企业高。供应链金融模式以大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利用与大企业交易的应收账款、货物作为抵押,或核心企业利用自身信用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协议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这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产担保而增加贷款风险,因而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相对传统贷款模式的利率要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得以下降。
完善中小企业的经营。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促进上游企业的订单接收能力,促进下游企业的销售能力,形成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在这一模式下,为了整个供应链条的完整性,在供应链构建时势必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有一定的经营要求。中小企业为获得供应链融资,也会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完善各项财务指标,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同时,由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流失客户的风险降低,企业经营环境的稳定性也不断提高,这也有助于中小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依赖的链条中大企业的信用,但这种模式对于大企业来说,其要承受的风险较高,而直接的收益又较少,导致了大企业对供应链融资积极性较低,不利于供应链融资的快速发展。为解决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困境,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
利用互联网技术,降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融资积极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其需承受较大的风险,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通过收集中小企业数据,利用数据分析中小企业信用情况,从而弱化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分担风险的作用。同时,通过将企业数据上传至互联网平台,平台利用收集的数据可以实时监测企业的运营情况,风险一旦发生可以及时监测,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也能得以降低,进而增强银行的贷款意愿。
供应链金融模式要不断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线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慢慢发展为线上的全民参与的普惠金融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可以对接供应链上下游及各参与方,从而掌握企业经营情况控制风险。但各个产业的供应链模式、盈利模式、资金需求模式都是不同的,为适用各个行业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必然要不断创新,通过细化行业模式,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各供应链金融参与方要根据行业、企业的不同为其量身打造灵活化和个性化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提供个性化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其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时,往往面临较大的逆向选择风险。供应链融资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但是由于当前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仍不够完善,对中小企业的评估仍存在不全面,这对整个供应链条融资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挑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信用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监督管理机制,实时收集企业融资信息数据,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融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全面准确的评估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降低融资风险。其次,要引导中小企业自身加强信用建设,坚持诚信经营原则,避免骗贷行为的发生,破坏供应链融资各方之间的信任,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发展。最后,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在商业担保机构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背景下,政府担保机构在充分调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背景下,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同时帮助更多中小企业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