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黎黎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货币银行学》课程为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货币、利率、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宏观调控等货币金融方面知识。此外,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观察和分析货币金融问题,并且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金融问题。当前,我院《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还是以单一讲授为主,在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师资、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没有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材更新较慢,课程教学重复内容较多。当前社会经济金融形势飞速发展,货币体系日益变化,金融衍生创新工具不断涌现,金融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教材的更新速度,《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金融发展速度,教材更新严重滞后。学生认为现有教材内容过时,学不到与时俱进的金融知识,目前教材案例为多年前的案例,学生认为学不到东西失去学习热情。另外,现有教材理论性过强应用性不足,也是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此外,《货币银行学》与《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课程重复内容较多。比如,《宏观经济学》课程与《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关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的教学内容重复,两门课程还开设在同一个学期;《国际金融》与《货币银行学》课程也存在重复情况,两门课程都有国际金融的知识。课程内容重复过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太过单一,课程实践性较弱。当前,我院《货币银行学》课程以讲授法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认为《货币银行学》课程抽象枯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货币银行学》课程学时为32学时理论课时,开设在大二上学期,侧重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课程教学大纲没有安排实践课时,课程教学偏重理论,对案例实践教学涉及较少。该课程没有像《会计学》《外贸报关与单证》等其他专业实务课程设置有专门的实践课时。教师将理论基础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按照教材的章节目录进行讲解,忽略了各章节的内在逻辑联系。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关注讨论最新的金融时事和金融货币政策,课程实践性弱,应用性不足,学生不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专业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缺乏金融实践经验。《货币银行学》课程实践性很强,但是专业教师却普遍缺乏金融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任教,这类教师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没有在社会上真正从事金融工作,其自身缺乏金融实践经验。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即使能从网上搜索到金融实践案例,但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时存在生搬硬套讲解不到位的情况,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课程教学成果主要是通过课程考核来进行检验,《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方式存在不够科学的情况。我院《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含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期末考试部分占比60%,以试卷考试为主,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题型,考核的理论知识较多,但整体难度偏低,对金融时事考核较少,涉及金融经济问题的实际案例较少;平时成绩部分占比40%,包含学生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这种考核方式局限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不能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村镇银行在全国规模也越来越大,自由贸区等不断涌现,但《货币银行学》的教材更新缓慢。在《货币银行学》教材的选取上,教师应选用适应当前金融经济形式变化的、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另外,针对课程教学重复内容较多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删减与其他课程重复部分内容。比如《货币银行学》课程对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等与《宏观经济学》课程交叉重复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略讲;《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关于国际金融的汇率、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也可以放到《国际金融》课程进行详细讲解;此外,《货币银行学》课程和《宏观经济学》课程应根据知识体系的构建,分别开设在不同的学期,以避免课程重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程教学大纲也没有安排实践课时,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课程教学偏重理论,对案例实践教学涉及较少,但在金融新形势下,教师应该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丰富和优化课堂讲授方法,综合运用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化化课堂讲授方法。教师应优化课堂讲授方法,用好课堂讲授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组织好语言把课程的重点难点讲解出来,通过举例、练习等多种方法跟学生互动,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和梳理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关注货币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并且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授课的节奏。
课堂讨论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一些货币金融热点问题讨论,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围绕金融资产如何投资,鼓励和启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点评。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了“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因,懂得了通过构造充分的、多样化的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消除投资风险,强化学生对资产组合收益与风险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资产组合收益与风险知识。
案例教学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搜集经典案例,将这些案例通过巧妙的方法融入到《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方式,强化货币金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例如,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商业银行贷款到期无法收回的风险与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的关系,因为此类案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比较高,更愿意参与课堂案例讨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思考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的原因,思考商业银行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完善贷款制度来减少贷款风险。通过案例教学法,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加课程总学时,开设实践学时。《货币银行学》课程为32理论学时,应增加总学时和开设实践学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可以开设基金股票交易、货币支付结算交易、网上银行业务等金融模拟实践课,利用实验室开展此类货币金融实验教学,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金融模拟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还可以跟其他相近的专业实践课程开设交叉实验,如在《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其他课程中融入交叉实验。
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优秀的《货币银行学》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金融实践经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学校要组织开展教师实践培训工作,具体可以鼓励教师参加进修班,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教师通过去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能了解最新的货币金融行业动态,既能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又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还能补充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局限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而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需要改革其课程考核方式,以符合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考核,比如在平时成绩考核方面可以增加模拟实践应用能力考核,平时作业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提交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方式来完成,平时成绩还要综合学生课堂表现,如课堂回答问题,与教师的互动情况等情况。期末考试试题应调整考试内容,减少客观题的占比比例,增加主动实际应用方面内容的占比比例。此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也要适当调整,可提高平时成绩比例至50%甚至50%以上,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占比比例。
本文以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为例,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教学和课程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具有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