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安冉 刘英瑜
2021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吴中区天池村北竹坞沸腾了。相隔不过9天,先是12月1日被列入第五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后又于10日入选第八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实际上,江苏省住建厅公布的第五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包括北竹坞在内,吴中一共5个村落名列其中。无论是特色田园乡村还是传统村落,吴中的乡村,都透着不一样的气质和内在。
当红的北竹坞,外有颜值内有文化
2021年12月10日,采访之时,实际上“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尚未公布。天池村党委书记周联联站在离竺坞山房约200米的一条干净整治的马路上,跟几位前来围观的村民畅聊村庄的未来。指着不远处的天池山,他用方言说:“未来要在山体那边打开一条路,连接灵白线,融合发展农文体旅。”几位村民笑呵呵地回答:“好啊!好啊!”
笑声的背后是村民对未来的憧憬与幸福感的获得。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天池村集体经济收入2168万元,增长率为5.9%,全区稳定收入增长率1.6%,超过全区平均水平4.3%,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6万元。
不同于众多“特田”,北竹坞质朴而自然,仍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北竹坞坚守“原住地、原住房、原居民”的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保留、延续了原有村庄肌理、历史记忆和自然环境。充分结合村庄丰富的山林资源、生态环境,进行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工作,以现代化的建设手法将乡土材料融入古式景墙、农家围墙、竹篱笆等景观小品的打造,让村庄更具地方农家特色。因为尊重、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所以北竹坞将美丽乡村建设所追求的乡村之美推向了新的高度。
北竹坞紧邻白象湾生态园及天池山风景区,自然村外青山绿树环绕,郁郁葱葱,植被覆盖率极高。区域内具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原生态资源,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空气淸新,鸟语花香。
村庄靠近莲花峰、贺九岭,三面环山,山中藏山,石矿很丰富。据此,村民就地取材,用当地独特的石材,搭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北竹坞因此形成了质朴的村庄风貌。不同于江南地区的粉墙黛瓦,北竹坞如一块天然的原石,匍匐在翠绿的群山中。在附近的山岭上登高远眺,能看到繁华苏州的一角,抑或是太湖的影子。
竺坞山房是北竹坞不能不讲的文化自信。
2021年6月,作为北竹坞闲置建筑再生模式的探索实践之一,竺坞山房成立。竺坞山房其实是由废弃仓库改造成的,保留了原有的仓库骨架,并广泛运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和建造手法,既有传承也有发展。村庄以此为载体,成立并启用苏州竺坞山房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也是中国首家以非遗雕刻艺术研学教育普及和推广为使命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苏州大学实验学校与竺坞山房开展非遗传承课程,藏书中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竺坞山房搭建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基地。同时,苏州竺坞山房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藏有木渎56个手艺人的作品,其中26个为本村村民,涵盖了砚雕、核雕、砖雕、玉雕、金工、缂丝等技艺。成立不到一年,以合作社为平台售出的作品成交额达800多万元。
“合作社致力于带领村民传承手工技艺、共同致富,意在使非遗传承与保护成为乡村振兴中的动力源泉与精神力量,为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赋能。”竺坞山房创始人徐佩根说。同时,作为返乡创业者,他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让更多人关注家乡,赋村民以自我造血的内生力。”
如今,竺坞山房俨然已是一处时空坐标与文化风向标,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不乏文化名人。
因地制宜,北竹坞最有说服力。依托区内农业资源优势,传统苗木产业是一大特色。天池村的苗木种植与营销历史悠久,是“藏书花木之乡”的发源地。目前,已打造1800余亩传统苗木规模化种植基地,2020年苗木销售收入250万元。
北竹坞紧邻白象湾生态园及天池山风景区,山林和生态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按照“生态+”模式,将天池山、白象湾、贺九岭三大景区“串珠成线”,积极探索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据了解,山地越野俱乐部累计接待游客2100余人次,营业收入超50万元;就影视基地影视文化产业方面,已有百余个剧组前来进行取景拍摄。另外,农家乐、民宿等已初步发展,目前,已形成农家乐7家、民宿1家,入住率旺季可达100%,户均年收入过30万元。
在木渎镇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下,周联联勾画了北竹坞的未来:抓住境内白象湾、天池山、贺九岭等旅游资源,并依托穹窿山(藏书)生态管委会和木渎旅游集团,逐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强旅游品牌宣传,充分结合村内农家院落、田园风光、生态资源,充分挖掘民俗文化、人文历史,极力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区和农业采摘区,引入主题公园、森林茶吧和乡村民宿,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乡村局面。
北竹坞变好了,村民也更爱了。爱村庄者如75岁的许阿婆,15年如一日,每天6个小时,推着一辆两轮小推车,在村庄的水泥路、每户人家的屋前宅后,拾捡烟头、塑料袋……就像是干净着自己的家园;爱村庄者如徐佩根,曾经“一心只想往外飞”,20年后的如今,他寻着乡愁回来,并意在致力于传承非遗文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他们或是现代意义上的传统村落文化体系的构建者。
特色田园乡村,不一样的气象和格调
随着北竹坞的加入,目前吴中全区拥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已达到11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十。众多的特色田园乡村,风格别具。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需要多主体共议、共建、共营。像北竹坞,是让外出的贤能“回乡來”,把解决人的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北竹坞在本土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徐佩根的带领下,成立竺坞山房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这个中国首家以非遗雕刻艺术研学教育普及和推广为使命的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手工艺产业的复兴。
横泾东林渡则是让外地贤人融进来,引入社会乡贤,重点挖掘“横泾糟烧”和“旧木古建”两大村庄文化元素,以诗酒田园文化馆为核心,复原米烧酒和古建保护交易产业链,植入乡村瑜伽、精酿啤酒等新式体验项目,建立独具生命力的乡村研学生态体系。
旺山村则是又一番景象,通过乡村特色优势吸引创新的力量,为乡村振兴积蓄能量。旺山村融田园生态、乡村文创、文旅体验于一体,打造“吴中生态绿同,旺山诗梦乡里”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吸引入驻“旺山遇见罗浮宫”创意工作室,并获得中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三产融合是提振乡村产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临湖镇黄墅依托周边优质的森林资源,按照“基础农业+亲子旅游+田园社区”模式,打造集生态休闲、田园体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康养型田园综合体,有效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田园社区融合发展。
生态也可以变成效益。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平衡生态保护和科学发展的关系,创新出新的表现形式,让更多的人愿意来。比如西巷青蛙村做优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路,让村庄变成了具有特色质朴乡情的网红村落。
村庄文化特色进一步挖掘,也可以形成创新产业链。比如甪直以田肚浜为核心,构建古镇+乡村互动发展的体系,以水八仙教育为产业深挖的切入点,提出“一堂课”理念,打造宣传、学习、科普水八仙文化以及亲子互动的新型乡村教育平台。引入“盲盒”概念设计 “八仙十美”系列卡通形象,逐步实现农业、文旅、教育的文化结合。目前已与苏州大学等签订实践教育基地,做强村庄文化价值全产业链。
……
省级传统村落,吴中新成员的生机与活力
特色田园乡村有颜值,传统村落有内涵。第五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吴中5个村落名列其中,截至目前,吴中共30个村入选,其中12个为中国传统村落,各级保护数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包括北竹坞在内,还有4个传统村落,都各有千秋。
东山镇陆巷村山址
东山镇陆巷村山址又名山嘴,位于白豸岭东端,南连杨湾村石桥头,西临太湖。明初由朱氏建村,村内现保存有“猛将堂”“叶氏宗祠”“穆家老宅”“席家祠”“蔼吉堂”“鹤和堂”等古建筑。村内以朱巷港、大河港为东西主线,村屋卧于这两条河道两侧,形成湖畔、田园、村庄紧密连接的区域格局,是一个生态优美、民风淳朴,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吴地田园乡村。
东山镇双湾村古周巷
东山镇双湾村古周巷位于双湾村中西部,南邻太湖水域,西邻杨湾古镇东邻紫金庵碧螺景区,北靠山,南靠湖,环境舒适优美,村内还有上百棵活化石白果树。明清时就有江南武陵源之称,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在百行长诗《能不忆东山》中,把双湾描绘成比晋代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还要美好的人间天堂。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四“葑山赏荷祈福节”,被称为“东山十景”中的“葑山芰荷”和“东山八景”中的“葑山荷舫”场面热闹非凡。
光福镇冲山村东头村和西头村
光福镇冲山村东头村和西头村位于漫山岛,东临太湖,背靠南山,河道在村内缓缓流过,整体格局形似三角,与周边自然景观和谐共存,展现了村民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追求理性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的思想。由于漫山岛环境相对封闭,外来干扰较少,东头村和西头村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建筑风貌。村内的民居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为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斑驳的墙面,古朴的木质门窗,精致的雕花栏杆,极具历史年代感。
据了解,近年来吴中区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将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中系统谋划,着力引导村庄保护传统村落肌理,彰显文化价值。吴中区住建局积极贯彻落实各级保护要求,把传统村落作为特色田园乡村的优先支持对象,目前30个省级传统村落中有14个是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通过统筹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让保护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并探索以传统文化推动村庄的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传统村落重焕活力,形成了一批具有传统特色和区域代表性的村落。
加強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建设,除了保护传统之外,也要积极寻求传统村落活力提升的新动力。据介绍,吴中区接下来打算充分依托特色田园乡村及示范区等工作,协调处理好村落与村落、村落与景点的关系,推动区域内特色资源的优势互补,以产业的发展吸引村民留驻和乡贤回流,恢复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