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广大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在国家政策落地生根的过程中,需要对固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问诊”,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宏观战略不匹配的生产关系与制度进行调整,否则就会出现政策到地方的“水土不服”,拖延战略性发展的最佳阶段。为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进一步思考农村传统集体经济制度中存在的统筹、管理、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管理;“三资”管理;“三变”制度
本文索引:李雪莲.<标题>[J].商展经济,2022(03):-152.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三大发展瓶颈
农村集体经济是当下农村发展最为普遍的经济制度,利用集体所有、共同经营,实现共享红利。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农村产业多元化、结构化升级的要求和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难以有效衔接,如何打破农村集体经济惯有方式,注入新鲜灵活的集体经济运转模式,值得深入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与质量提高的新常态,产业融合成为新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名词。改革开放4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为发展指明了出路,但各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较低、发展动能不足、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缺乏统筹协调
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简称“三资”,属于集体所有制范畴,是集体的利益。其中,农村集体资金指集体生产运营资金及相关长期资金;农村集体资产指农村集体生产运营中占用的集体所属资产;农村集体资源包括农林牧副等集体性资源。广大农村资源丰富、资金流入流出频繁、资产形态多样,要充分、合理利用广袤资源,做到账目清楚、管理有序,需要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这正是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难以有效实现的[1]。
我国大部分村集体“三资”管理采取“村账镇代管”的模式。这种委托管理模式,只能依靠村级上报原始单据及资产、资源台账等方式,进行平台录入与监管[2]。资金、资源、资产流动和使用只凭审批单据、上报台账进行审核,如果村级存在隐瞒资产、资源出租不实等情况,“三资”监督管理办公室很难进行监督管理。另外,按照现有制度要求,大额资金、资产、资源处置必须召开村民大会,但实践中因村民不想理、不管事等原因,民主决策走过场情况普遍存在。所以,现有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1.2 农村集体组织制度向心力不足
农村基层党组织一直以来是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滞后于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党组织制度不完善、人员管理涣散、党组织建设与当地发展不同步等问题[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60%的贫困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两委班子能力普遍不强,四分之三的村无合作经济组织,三分之二的村无集体经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可见,造成集体经济较弱的根本原因是村两委班子建设及管理能力薄弱,无法匹配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淡化,向心力不足,集体组织徒有虚名,组织中想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不多,加上大学生村官大部分以村官岗位为跳板,干事氛围和创新思维难以形成,产业新模式很难破局,易流于形式。
1.3 农村经营性资产或市场动能不够
其一,农村集体存在大量无经营性资产的集体组织。在农村,原有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思想根深蒂固,即使是以建设“经济合作社”为契机,将设立集体成员虚拟股份或份额的模式带入市场经营性模式,也容易被农村固有模式壁垒所吞噬。传统农村固有集体经济模式很容易被一户或几户垄断资金、资产、资源,形成徒有虚名的村集体经济制度,进入壁垒逐渐形成,市场资源和主体虽有积极性进入农村市场,但很容易被几家独大的村集体经济拒之门外,再加上村集体经济内循环能力弱,新鲜市场血液难以进入,造成村集体经济自我更新和再造能力缺失,集体资金难以盘活,出现固有资金、资源出不去,市场资金、资源进不来,使发展陷入僵局。其二,农村市场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动能不足。“三变”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中股权估值与抵押率设定难、信贷抵押资产处置难,支持“三变”改革信貸产品少,需求满足率低。农业保险品种单一、覆盖面窄、赔付标准低的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农业科技支撑较为薄弱,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创新体系、示范推广体系和产业开发体系还不健全,示范带动作用还不突出。其三,市场改革容错机制尚未建立。农村改革的具体操作者、探索者背负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当前各种巡视、审计等问题导向背景下,担心顾虑较多。例如,在探索“村集体+社会资本+村民”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如果市场运营出现亏损,是否追责、如何追责等问题尚不明确,导致资本和资源相容度低,资源利用效果差。以上原因同时派生出参与主体的热情和主动性不足,形成基础性阻力。以农村林地管理制度为例,林地基本上都分给了农户,集体闲置的土地很少,资本注入力度不够,新设的经济合作社经营人才匮乏,利用土地托管等“重新规模化经营”能力低下,阻碍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集体实力的增强,造成集体经济资源利用“堵塞”的现状。
2 “三步走”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局
2.1 以市场为导向,“走出去”助推产权制度改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依托产业,才能最大化发挥乡村本土资源优势。而乡村产业立足于乡村资源和乡村人才,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来自于市场。产业发展没有跨越性进步,会影响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很大原因在于农村产业转型较慢,市场动能不足,市场资源带入不够。具体体现在:一二三产业产融结合已实践多年,但是真正吃透融合内涵的地方及农村各级主政者和实践者不多,实现市场化资源整合的农村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有政策的原因、有改革的阻力、有落地的困难、有意识的不足,也有时间精力的问题。“靠山吃山”仍然是当代乡村所信奉的产业发展理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刻不容缓,实现市场导向的乡村产业链建设迫在眉睫,只有引入市场化机制,才能实现农村资源的有效循环。
首先,乡村产业要结合实际,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村企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序地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具体而言,需要依托本地人力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培养懂种植、擅养殖的人才,在边种植边养殖过程中学技术、提效率。其次,要深度挖掘产业功能,使产业效能发挥最大化效用。例如,科学合理开发农业内涵功能,将二三产业相融合,选择本土特色产业,特别是当地独有的农副产品,结合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传统技艺,开拓属于乡村的品牌产业,从而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再次,要科学地进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引入市场管理机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原则逐步加以调整完善,培养适应市场机制的特色产业。最后,需要加强党、政、企三方联动机制,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纵向、横向联系,将政策落地乡村。
实践证明,第一产业权重大的县很少能成为经济大县。田林的第一产业发展不错,也不缺乏各类人才,早已实现自给自足,围绕第一产业开展的一切活动包括帮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基本上都是在县内、村内举办。经济活动需要更多的“走出去、请进来”,将二三产业相融合,走多元化产业互动互通的路子。农村发展以前走了一些弯路,现在迫切需要“弯道超车”。产业融合发展与产权制度改革不会相互制约,相反,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和成果还会“反哺”农村产权改革,加快产权改革的顺利推进。例如,以县级为单位,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设立县级产业发展孵化中心,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把特色农产品与市场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相对接,借助电子商务风口,实现产品引流、文化固流、旅游拓流。
2.2 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请进来”稳固组织制度基础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组织振兴的基础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是乡村振兴[4]。进一步推行“支部+产业”“支部+合作社”的组织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增进新型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利益联结。以村为单位,选一批龙头企业为依托,将产业化模式、供应链管理系统引入广大乡村,邀请专家、学者驻扎乡村,把科研任务植根农田,让研究成果在田野里、村庄中生根发芽。强化“请进来”政策,将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请进来”,将有先进科技知识、具备刻苦耐劳精神的专业技术人员“请进来”,将经验丰富、管理有方的基层管理工作者“请进来”,将前景广阔、与时俱进的产业龙头“请进来”,进一步丰富基层组织结构,构建基层内生动力,疏通基层组织血液,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
另外,可以适当将银行贷款、政府税收、技术支持、产业项目、人员培训、干部考核等方面向集体经济倾斜,对通过集体经营而共同致富的先进基层单位要大力支持表扬,适时跟踪龙头企业经营情况,关注市场反馈信息,共享先进管理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和制度环境,建立以村为单位的产业信息档案,适时跟踪产业动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市场调查机制,将市场需求作为农村整合资源的依据,引入智慧农业管理体系,建立农村产业数据库。初期可以运用电子表格化分析,后期具备条件后引入软件系统化分析,依托手机等工具,开展电商运营与推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多种多样,立足于自身积累,从本地实际出发,从内部寻求有效的实现路径,从外部汲取能量资源,适当运用互联网疲态,才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根本。
2.3 以法治思维为指引,“沉下去”助力农村“三变”制度落地
沿海地区多年的实践证明,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会因为经济合作社的成立,就及时地“统”起来。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出租”经济合作社的牌照,引入有建设合作社履历的直接经营人才并逐步创新经营新模式,集体成员在合作发展的过程中观摩、学习、悟道、进步,集体经营有净收入、农民有利益驱动、有稳定的长效机制等才能“统”起来,才能让更多的“三变”成果落地[5]。在推动“三变”制度落地的过程中,需要监管好资金的流量、流向,不能用资本创收的“招式”伤农村的资源“筋骨”[6]。在推进“三变”制度的进程中,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监督“三变”制度下的分配体系,保证农村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减少农村腐败现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7]。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坚守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公开、公平、公正精神贯穿于改革的始终[8]。二是推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善治理结构,健全重大事项决策、运营管理、资产监管、民主监督、收益分配等制度,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确保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认真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已经形成的一系列政策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和完善,相关部门适时开展地方性立法研究,做好立法项目储备,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法制保障。
參考文献
黄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0(19):62-63.
张洪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33):44-45.
孙冉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策略[J].经济管理文摘,2020(21):191-192.
张坤.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现状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0(4).
张月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思考[J].商业经济,2018(12):107-109.
汪恭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考[J].国家治理,2018(3):13-16.
王小娟.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20(10):138.
古朝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以安徽省繁昌县为例[J].乡村振兴,20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