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超 刘 婕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
身处大数据时代,不论是个人生活、企业发展还是国家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和数据。然而,信息泄露、信息污染、信息侵权、信息破坏等信息安全问题不断凸显[1],对个人、企业和国家都造成了巨大损失和极大的影响。
于个人而言,信息泄漏威胁着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1.9%的网民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16.5%遭遇过网络诈骗,8.2%遭遇过账号或密码被盗。手机APP、恶意SDK、可联网设备已成为个人隐私泄漏的重要渠道。通过“默认勾选”“霸王条款”或未经授权进行的个人信息的“套取”“强取”“夺取”乱像突出,基于个人信息而发展的数据黑灰产业链条逐步完善[2]。
于企业而言,信息不仅是生产要素,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3]。Solms指出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是在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认为信息安全应被称为商业安全[4]。根据Verizon发布数据泄露调查报告显示,数据泄露事件覆盖了几乎全球各行各业的大中小型企业[5]。从2019年到2020年,仅1年时间,已确认的数据泄露事件从2013骤增至3950起[5-6],涨超96%。我国公安部与百度联合发布《2020年网络犯罪防范治理研究报告》显示,预计至2021年,网络黑灰产的市场效益将比肩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网络犯罪将会是未来十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风险之一。
于国家而言,数据的生产能力和掌控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影响力和主导权的新的体现[7]。美国一边通过“棱镜”计划肆意对人们的电子邮件、社交媒体通信等进行监听监控,另一边却打着“保护信息安全”的旗号抹黑中国,打压排挤中国企业,并借Facebook控制舆论。在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面临的压力巨大。
可见,信息安全之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性都与日俱增,已经成为各方共同聚焦的热点。
信息安全标准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重要的技术体系,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指导作用[8]。在国际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成立的信息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1的分技术委员会SC27负责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截至2021年3月5日,该组织已发布标准378项(含已废止标准),在研标准计划82项。在我国,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负责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对口ISO/IEC JTC1/SC27的国内标准化工作。目前,SAC/TC260归口标准已达402项(含已废止标准),在研标准计划71项。
ISO/IEC/JTC1/SC27目前有46个正式成员国和34个观察成员国。其发布的标准包含着最新且获得各成员国认可的技术内容,因而成为了国际信息安全标准的风向标。本研究拟梳理我国SAC/TC260归口的全部402项信息安全标准和71项标准计划,及ISO/IEC JTC1/SC27归口的全部378项标准和82项标准计划,通过对比来分析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信息安全标准的发展方向。具体可以分解为三个研究问题:
a.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发展路径的差别有哪些?
b.我国与ISO现行信息安全标准的差别有哪些?
c.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未来发展方向有何不同?
我国关于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主要分为我国国内信息安全标准研究和国外信息安全标准研究。我国国内信息安全标准研究主要聚焦于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和行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如工业、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核电厂、工业控制系统、数字档案、铁路等。赵文等人[9]梳理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并介绍了主要标准之间的关系。陈雪鸿[10]研究了工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关鸿鹏[11]分析了我国工业互联网中的信息安全隐患,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架构的建议。国外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主要是对国际信息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的内容、体系进行分析,并对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研制和体系建立提出建议。谢宗晓[12]介绍了ISO/IEC 27036标准体系和ISO/IEC 27036-3的内容,分析了ICT供应链信息安全风险,针对我国实施实施ICT供应链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建议。陈湉等人[13]梳理了ISO/IEC、ITU-T、美国NIST和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从实用性、适用性和衔接性分析了标准体系框架存在的问题。孙航[14]对比了ISO、ITU-T、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和美国SAE信息安全标准,提出了我国汽车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宁华[15]介绍了美国和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国外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主要是关于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具体内容的分析及标准的实施研究,尤其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 27000族标准的实施问题是国外信息安全标准研究的热点内容。在标准内容方面,国外研究主要是对具体标准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如,Prameet P. Roy[16]对比了美国NIST网络安全框架和ISO 27001信息安全标准的优缺点。国外在标准的实施方面进行了从影响因素、就绪度到具体实施的一系列细致研究。Susanto等人[17]综合组织、相关方、工具&技术、方针、文化和知识六个范畴开发了一套测试组织实施ISO 27001就绪度的集成解决方案建模软件。Shuchih Ernest Chang等人[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的IT能力、环境的不确定性、行业类型、组织规模都是影响BS7799实施的因素。Stefan Fenz[19]创建了ISO 27002标准的正式表达式,并展示了如何运用安全本体提高符合性检查的效率。
可见,现有信息安全标准的对比研究主要是聚焦于具体行业的标准内容对比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的对比,缺乏关于信息安全标准整体情况的梳理和主题对比。本研究拟对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整体情况和标准主题进行对比,以查找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信息安全标准发展方向。
文献计量学是运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来研究文献或文献相关媒介以掌握科学技术动态特征的学科[20]。自21世纪初,文献计量学便被运用于农业标准、中医药标准、科技档案标准、出版业标准等行业的标准研究中[21-24]。李景等[25]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农业标准的专业分布和热点领域。刘华[26]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外信息与文献国家标准的数量、时间分布、标龄、技术领域分布和国际标准采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李小涛等[27]用信息计量分析法对我国公共服务标准的进行了研究。陈云鹏[28]系统地分析了文献计量学方法和标准情报需求,提出了基于五维度模型(采用强度、采用广度、采用效度、采用粘度和转化速度)的标准采用影响力分析法。王鹏涛等[23]认为标准文献的计量应从数量维度、制定主体维度、(采用)关系维度和时间维度来进行研究。结合研究问题,本研究将从数量、时间、采用关系和主题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2.1数据来源对比中国知网、国家标准馆、中国标准服务网、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标准著录信息发现,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最全,且有按照标准归口进行标准分类,因此本研究国内标准数据选用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ISO标准信息选用ISO官方网站数据。本研究所用数据采集日期为2021年3月5日。为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可比性,运用爬虫软件爬取了2021年3月5日当天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ISO官方网站上的标准题录信息,包括标准标题、标准状态、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和国际标准采用信息。共爬取我国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归口的标准402项,标准计划71项,ISO/IEC JTC1/SC 27归口的标准378项,标准计划82项。
然而,我国主要的标准服务官网和ISO官方网站上关于标准的著录信息中均没有主题词或关键词信息,标准文本也没有标注关键词或主题词,为共词分析带来一定困难。但标准的标题是对标准内容最准确的凝练,因此本研究基于标准标题进行关键词标注。具体标注方法如下:
a.去除助词、标点符号和数字编号,仅保留有实质性意义的名词;
b.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前提下,根据语义对标题进行尽可能小的单位词组划分。例如,标题“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消息鉴别码 第1部分:采用分组密码的机制”的关键词标记为“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消息鉴别码、分组密码、机制”,标题“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iques Encryption algorithms Part 5: Identity-based ciphers Amendment 1: SM9 mechanism”的关键词标记为“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iques, encryption algorithms, identity-based ciphers, SM9, mechanism”。
最终,402项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共标记关键词1 506个,378项ISO信息安全标准共标记关键词1715个;312项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标准共标记关键词1167个,207项ISO现行信息安全标准共标记关键词905个;71项我国在研标准计划共标记关键词374个,82项ISO在研标准计划共标记关键词428个。
2.2分析方法
2.2.1 频次分析 对信息安全标准历年发布数量进行统计,得出标准发布数量随时间发展的演进趋势图。统计我国标准及所采用国际标准的发布时间,并计算时间差,得出我国标准比国际标准的滞后时间,反映出我国国际标准采用的实效性。对标准的标龄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各标龄的占比,可以看出标准老化情况,反映出标准的实效性和复审工作的及时性。根据标准计划下达时间统计在研标准计划数量,可以看出标准计划的完成情况,反映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实效性和完成度。
2.2.2 共词分析 现有研究中有学者根据标准编号对标准进行技术领域划分来研究其分布情况。但这种研究方法粒度太粗,无法识别出标准主题的变化。因此本研究采用共词分析法来研究标准主题的特点和变化。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利用主题词来分析研究领域主题构成的内容分析法[29]。本研究通过对基于标准标题标注出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
2.2.3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旨在对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和关系进行可视化描述,具有直观、定量、知识发现等特点。本研究将根据标准标题标注的关键词和标准发布年代运用VOSviewer绘制主题演化图、关键词共现图和主题热度图,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
3.1历来标准的计量信息对比经统计,我国自1994年起已发布信息安全标准402项,其中已废止71项。具体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通过比较不同年份发布的标准数量可以看出不同时间点标准化工作的活跃程度。
图1 信息安全标准发布量年度统计
2004年以前,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发布数量较少。1994-2004年共发布21项信息安全标准,其中等同采用ISO国际标准18项,自主研制3项。2005-2014年,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发布的数量显著增加,共发布141项,其中等同采用、修改采用和非等效采用ISO国际标准及其他国家标准34项,自主研制标准107项。2014年后,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年度发布数量持续上升,并在2018年达到峰值,至今共计发布240项,其中采用ISO国际标准及其他国家标准40项,自主研制200项。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标准的采用数量保持着上升趋势,但我国国家标准逐渐从以引进国际标准为主转为以自主研制标准为主的模式。
ISO自1987年起已发布信息安全标准378项,已废止171项。具体年代分布如图1所示。首个ISO信息安全标准发布于1987。1987-1995年,ISO信息安全标准发布数量较少,共计12项。1996-2003年,ISO信息安全标准的发布量有所增长。2004年以后,ISO信息安全标准年发布量维持较稳定,并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
相较于ISO而言,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起步晚。但2004年后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2014年后,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发展势头迅猛。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体量已经超过ISO。而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研制模式也从以采用国际标准为主的被动型转为了以自主研制为主的主动型模式。根据标准发布数量情况可以大致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起步期(1994-2004年)、成长期(2005-2014年)、飞跃期(2015至今)。各阶段信息安全标准情况见表1。
表1 我国历来信息安全标准情况一览表
国际标准采用是指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编制国家标准,根据一致性程度可分为等同采用、修改采用和非等效采用[30]。从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国际标准采用情况来看,2004年以前,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以采用国际标准为主,采标数量占该时期信息安全标准总数的86%。我国国家标准发布的时间比所采用的国际标准平均滞后3年。2005-2014年,我国采用的信息安全国际标准数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在所发布的信息安全标准总数的占比大幅下降,仅占24%。这一阶段我国国家标准比所采用的国际标准滞后平均时间增至6.1年。可见,这一时期,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自主研制方面,采标工作的速度较慢。2015年后,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采标数量小幅上升,自主研制标准数量几乎翻倍,采标占比进一步降至17%,采标平均滞后时间降至5.8年。可以看出,自主研制标准依然是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国际、国外标准的采用效率也有些许提升。
3.2标准主题演化对比对标准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分别出现11个和9个聚类。找到簇中心点,并按照出现时间升序排列(见表2)。进一步归纳主题发现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主题大体经历了从信息系统安全、密码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到应用安全的变化。ISO信息安全标准经历了从网络安全、密码技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到应用安全的转变。可以看出,密码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是我国与ISO都共同关注过的阶段,目前都处于应用安全发展阶段。
表2 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主题聚类对比
续表2 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主题聚类对比
4.1现行标准的计量对比去除已废止标准和即将实施标准,将312项我国现行标准和207项ISO现行标准的标龄和采标情况进行统计(见表3)。通常标龄是指“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也称标准的有效期[31]。标龄可以反映出标准的时效性。数据显示,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标准标龄在1~21年之间,平均标龄为5年。ISO现行信息安全标准标龄在0~23年之间,平均标龄为6年。相比而言,我国标龄为5年及以下的比ISO高出近11.1%,平均标龄比ISO少1年。
表3 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标龄统计
从采标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312项信息安全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共计55项,约占17.6%。其中等同采用ISO标准40项,修改采用ISO标准13项,非等效采用ISO标准1项,非等效采用其他国家标准1项。可见,我国信息安全标准主要是以ISO为引进对象。
统计我国现行安全标准和所采用国际标准的实施时间差(见图2)。从采标实效性来看,我国发布的国家标准比所采用国际标准平均滞后6年,其中5年及以下占40.7%,5~10年55.6%,10年以上3.7%。可以看出,我国在国际标准采用的时效性方面还有待提高。滞后时间过长会导致国内国外技术要求不同步,同时也不利于我国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出口。
图2 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标准采标滞后时间统计
4.2现行标准的主题对比设置最低共现频次为3,获得我国信息安全标准高频关键词80个,ISO高频关键词57个,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反映出现行信息安全标准的主题情况。根据我国和ISO现行信息安全标准主题关键词共现图(见图3和图4)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标准最主要的主题是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和公钥。而ISO现行信息安全标准最主要的主题是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和密钥管理。可以看出,我国与ISO现行信息安全标准的主要关注点基本一致。
图3 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标准主题关键词共现图
图4 ISO现行信息安全标准关键词共现图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主题分类后发现,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皆可分为技术类、管理类和应用类(见表4)。从技术类标准来看,我国与ISO的关注点基本一致。从管理类标准来看,我国对信息安全实施等级保护制度,因此注重信息安全的评价和等级保护。ISO标准不仅注重对信息安全本身的管理和控制,还关注个人隐私保护。在评价方面,ISO不仅注重评价方法,还关注评价人员的能力和资质问题。从应用类标准来看,我国国家标准更加细致地关注着信息系统、信息产品及各类应用场景。而ISO标准对应用安全的关注则较笼统。
表4 现行信息安全标准主题对比
5.1标准计划计量对比统计我国和ISO在研标准制修订计划下达日期和下达数量发现,我国已下达且未发布正式标准的标准制修订计划共计71项,ISO制修订标准82项。统计标准制修订计划数量及年代分布情况(见图5)。从年代分布来看,我国和ISO的标准计划主要集中在5年以内。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信息安全标准计划中仍有10项标准计划进行了5年以上还未完成的,占比约14%。而ISO信息安全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没有持续5年以上的。对比而言,ISO的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效率较我国更高,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完成度也更好。
图5 标准制修订计划年代分布
5.2标准计划主题对比设置最低共现频次为1,获得我国信息安全标准计划关键词156个,ISO标准关键词167个。我国信息安全标准计划中最重要、热度最高的关键词是信息安全技术,其次为数据安全、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安全。ISO信息安全标准最重要、热度最高的关键词是信息技术,其次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对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计划关键词进行主题分类(见表5)。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计划在网络安全、算法、密码方面的关注都进一步细化,技术手段更加丰富,且都新增了对数据安全的关注。但我国出现了人脸识别、基因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等新兴技术,ISO则是进一步发展了签名技术。
表5 信息安全标准制修订计划主题分类对比
从管理层面来看,我国和ISO在信息安全管理、评价和个人信息安全方面都进一步发展。其中在信息安全管理上,ISO标准计划更加全面地覆盖了风险管理和事件管理、能力要求和技术成熟度的要求,我国则仅着眼于能力要求和风险管理。在评价方面,ISO标准计划涵盖了从评价标准、方法、实验室到评价活动的全流程,而我国还处于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方面。此外,ISO标准计划中隐私保护方面的标准进一步发展,而我国仍未有相关标准计划出现。
从应用层面来看,我国和ISO在应用场景、产品和服务上都有部署。但我国的应用场景、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出现了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快递物流、网络支付、网络音视频、即时通信等服务的标准计划,以及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的标准计划。而ISO的关注面则更加笼统,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应用场景方面。
根据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的计量对比,可以看出在标准化工作方面,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体量和规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了发展的飞跃期。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模式成功地完成了从以引进国际标准为主向以自主研制为主的转变。此外,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平均标龄为5年,比ISO少1年。我国标龄为5年及以下的标准数量比ISO高出近11.1%。这说明我国信息安全技术更新快,市场需求更新速度也快,信息安全行业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越ISO。
同时,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a.ISO标准是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最主要引进对象,但我国标准滞后时间较长,国际标准采用的时效性不高。这会导致我国企业在使用标准时遇到国内、国际标准不对应,甚至相冲突的情况发生,不利于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信息安全产品、服务的出口。b.我国《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国家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32]。然而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标准中标龄达5年以上的占约38.2%。有必要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工作,根据经济技术发展需要更新或废止标准。c.我国标准计划5年以上仍未完成的占14%,而ISO目前所有标准计划均在5年内已完成。这反映出我国标准制修订工作水平与ISO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完成度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从信息安全标准的纵向发展来看,我国信息安全标准未来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技术和应用层面。在技术上,数据安全的保障和新兴技术的运用得到重点关注。在应用方面,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服务安全以及与企业相关的系统安全问题都是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虽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已提上日程,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和等级保护方面较现行标准的发展有限。ISO信息安全标准未来在技术、管理和应用方面都有所部署。技术上,ISO的关注点在算法、加密技术和数据安全。在管理上,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更加成熟,评价方面更加完善,隐私保护也更加全面。在应用上,ISO从笼统走向细节,在应用场景、产品和服务方面都有所部署。
从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的横向对比来看,我国与ISO信息安全标准发展路径有许多相同和相近之处,但我国缺乏对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关注。我国与ISO现行标准目前在技术层面的关注点基本一致,但标准计划反映出我国新兴技术层出,已领先ISO标准。在管理上,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积累和部署稍显不足,且目前缺乏隐私保护方面的标准,也暂未有相关标准计划。但在应用层面,不论是系统、产品、应用场景还是服务安全方面,我国标准都比ISO要丰盈得多,且未来将继续保持着这一优势。
本研究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的发展路径、现行标准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提供一些思考。
a.我国信息安全标准的采标比例和采标效率有待提升。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标准总体采标率约为17.6%,而采标标准比所采用标准平均滞后时间达6年。从标准主题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在管理类标准,尤其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隐私保护方面,我国标准落后于ISO,应采取积极的跟进措施,尽快开展相关标准适用性研究和采标工作。b.积极发挥优势,争取将我国国家标准写入ISO标准中。从标准计划主题对比看出,我国新兴技术的运用和应用安全方面的标准已领先ISO标准。在这些优势标准上,我国可以采取积极的竞争策略,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制定。积极提出国际标准项目立项,争取成立国际标准工作组,争取工作组召集人职务,并鼓励国内标准起草人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c.进一步加强我国标准化工作规范性和及时性。我国现行标准标龄达5年以上的占约38.2%,标准计划进行5年以上仍未完成的占14%。这些都反映出我国标准化工作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如期进行和完成。相关技术委员会和标准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归口标准的监控,将标准复审工作常态化。此外,标准管理部门还应在标准计划审批时加强对标准必要性的评估和对起草单位执行能力的关注,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
本研究聚焦于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的对比。未来还可以将我国和美国、英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信息安全标准进行对比,以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安全标准化国际动态。这有利于我国更准确地掌握国际信息安全标准的发展方向,为我国争夺信息安全的国际话语权提供助力。此外,本研究是运用量化的方法对我国和ISO信息安全标准的研究,仅是对标准总体情况的概览。未来可以对标准内容进一步深入对比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