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恰
[摘 要] 以范式变革为编辑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从培训范式走向发展范式,以实现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编辑继续教育的范式变革,应重构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体系和机制,实现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培训理念、政策制定、培训模式、培训实务等路径的多维转换。
[关键词] 编辑继续教育 编辑培训 培训范式 发展范式 范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2) 01-0024-08
From Training Paradigm to Development Paradigm: The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of Edi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ath in China
Zhang Qia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Taking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as the gap for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 move from training paradigm to development paradigm should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i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edi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reconstructed,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should be realized on multiple paths such as the orientation of values, development goals, and training notions, with the purpo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Edi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Editors training Training paradigm Develop-ment paradigm Paradigm transformation
2010年11月頒布并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是我国关于编辑继续教育[1]的第一部专项政策法规,由此拉开了我国编辑队伍全员继续教育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初步建立了编辑继续教育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体系,形成了编辑继续教育的良性运行机制,编辑继续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呈现大规模、常态化特征,对于加强我国编辑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编辑继续教育工作根植于中国出版事业,服务于中国编辑队伍,形成了中国特色,制度化地使每一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和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202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启动实施的背景下,分析当前编辑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探索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范式变革及其实现路径,对编辑继续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编辑继续教育改革创新的问题缘起
1.1 时代呼唤:适应新时代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需要
新时代出版业强起来首先需要人才队伍强起来,建设出版强国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兴业、人才强业意识[2]。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就没有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幅度的大小,与编辑继续教育的质量紧密相关。因此,应树立编辑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改革创新编辑继续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加强编辑队伍建设的需要。
1.2 政策引领: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需要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完善编辑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加强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指导。2018年12月,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将“建立并有效执行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纳入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体系。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提出“聚焦问题短板,拓展渠道方式,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总体要求。2020年9月颁布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特别增加了“注重质量”“注重实效”的继续教育原则。2021年12月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了“健全完善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定的长效机制”。 党和国家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要求出版业依照注重质量和实效的政策导向,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实施的行动方案,推动编辑继续教育真正确立“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1.3 现实需求:解决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短板的需要
我国编辑继续教育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整体培训效果不佳,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短板。一项关于编辑职业培训现状的调研发现,编辑职业培训的效果不太理想,其中认为“非常有收获”的仅占10.82% [3]。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改革创新,探索解决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短板的突破口,规划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线图,以推动我国编辑继续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2 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范式变革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编辑继续教育发展的逻辑线索,揭示我国编辑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应然走向,我们应该建构一个上位的理论框架,从范式的视角去审视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问题,探索提高继续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路径。编辑继续教育要进行改革创新,就应该以范式变革为改革创新的突破口,从培训范式走向发展范式,以实现编辑继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范式概念源自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哲学研究。库恩选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实际科学实践的公认范例—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和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4]。范式概念后来被运用到科学哲学以外的广泛领域。目前,“范式”通常被理解为人们看待与处理特定领域内的一种现象或一系列问题的基本原理,有时被理解为某一研究群体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理论框架”。
2.1 培訓范式下的编辑继续教育:注重数量规模增长,强调“补偿性”培训
培训范式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强调通过继续教育形成编辑的某些特定的知识、技巧或能力,并进行反复演练和强化,以达成外显的行为。这一范式假设编辑在现实的出版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或不足,编辑继续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弥补这些缺陷或不足。因此,编辑继续教育的性质是“补偿性培训”,强调外部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训范式下的编辑继续教育主要是一种被动的专业化,即运用外部推动的强制性培训来促使编辑水平的提高,强调采用统一规范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要求编辑学习和掌握培训者提供的知识、技巧或能力,最终导致编辑处于被动的专业发展状态。由此形成培训范式下编辑继续教育的问题短板。
2.1.1 培训观念相对陈旧
培训观念是在隐性发挥作用的,对于编辑培训效果的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编辑培训观念相对陈旧、落后,培训仅被定位于缩短或消灭编辑实际业务水平与国家政策总体要求之间的差距,培训的性质是“补偿性培训”,明显滞后于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2.1.2 培训动力不足
由于编辑的学习需求没有被精准挖掘,指定的学习内容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大多数编辑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不足,在培训中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要我学”的状况比较普遍,与“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状态有较大的距离。如果没有激发编辑本人学习的内在动力,任何制度化的外部强制要求,很难真正唤起编辑参加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难以持久地实现培训的迁移和转化。
2.1.3 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专家讲授+集中培训”是当前编辑继续教育的主流模式,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以知识传递为主,参训编辑大多是被动地接受专家讲授的内容。这种培训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甚至令人质疑和诟病。
2.1.4 培训机制不完善
培训范式下的机制运行整体上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自上而下地在发挥作用,整个培训机制的启动点和推动力都来自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尚未建立自下而上的运行机制,缺乏配套的出版单位支持系统和编辑学习动力激励机制,而且编辑队伍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发展缺乏衔接。
2.1.5 培训实效较差
培训范式下编辑继续教育实效性较差,参训的编辑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无法实现迁移和转化,从而造成编辑继续教育预期目标无法实现的尴尬。“听起来感动,想起来激动,回去后一动不动”,正是这一范式下培训实效的生动写照。
在培训范式主导下,我国编辑继续教育陷入了脱离编辑专业生活的现实环境和过分偏重知识传递的误区,因而使得培训内容很难实现在实际出版工作中的迁移和转化。原因在于培训范式忽视了编辑的学习特征和成长规律,没有发挥编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考虑编辑自身的动机、困难和处境。因此,培训范式不足以保证编辑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学以致用的效果,无法满足编辑继续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
在编辑继续教育处于夯实基础的初级阶段时,培训范式注重规模数量的增长,发挥了大规模、成体系的普及推广作用,不失为一种适合我国编辑继续教育发展初期实际情况的合理选择。但是,从编辑继续教育的成效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看,培训范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面临无法解决编辑继续教育问题短板的困境。有研究者认为,编辑继续教育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未能被严格地执行,某些问题已被提出多年,但至今仍未见明显改观,似乎已成“痼疾”[5]。这样的事实不能不令人怀疑:培训范式的基本假设是否符合我国编辑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肯定编辑专业化进程中的外部培训的同时,是否更应该强调专业素质的提升和学以致用的效果?
2.2 发展范式下的编辑继续教育:注重质量实效提升,强调产生迁移和转化
2.2.1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分析
国际著名学者柯克帕特里克于1959年提出培训效果四层次模型,简称“柯氏评估模型”。柯氏评估模型是全世界培训行业应用最广、认同度最高、最有影响的培训评估工具之一,这一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四级,分别是:第一级,反应;第二级,学习;第三级,行为;第四级,结果[6]。
基于柯氏评估模型进行分析,培训范式下的编辑继续教育的总体效果仅仅满足于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受度、满意程度以及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收获,即处于反应层和学习层,未能达到金字塔上部的行为层和成果层。为了能使编辑继续教育实现学以致用、对个人与出版单位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即成效达到行为层和成果层,就必须建构发展范式的编辑继续教育体系和机制(见图1)。
2.2.2 编辑继续教育发展范式的意蕴与形成
随着我国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将编辑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将编辑专业化作为编辑继续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业内已经呼声渐起,逐渐成为业内的主流共识。编辑专业化是指编辑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持续发展,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编辑专业化的目标从对外在条件的追求逐渐转向内在素质的提高,这一转变使得以促进编辑专业发展为目标追求的价值取向逐渐清晰,要求编辑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运行机制、模式与方法等要素发生全方位的变革,更强调编辑专业素质的提升,更强调产生迁移和转化,由此形成编辑继续教育的发展范式。
发展范式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关注编辑的认知发展和思维发展。这一范式认为,编辑专业发展的目的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知识的获得,而在于促成编辑对自己的专业活动进行深入理解,以发现其中的意义。这一范式假设,当编辑面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学习是最有效的,决定编辑工作的不是外在的理论知识,而是内隐于编辑出版实践之中的很难表达的缄默知识。这种缄默知识无法通过外部培训获得,而是通过编辑个人反思或合作探究获得的。因此,将问题解决作为编辑专业发展的基础,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发展的过程。与培训范式相比,发展范式不仅要依靠外部培训,更强调编辑开展经验学习,即对自己经验的探究反思,从自己丰富的经验中提取新的意义,使编辑处于“学习—反思—实践—再学习—再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之中,以实现有效促进编辑专业发展的目标。
发展范式的形成有三个重要前提:一是在培训范式的框架内,编辑继续教育的问题短板无法得到解决;二是注重质量和实效的编辑继续教育政策导向愈发清晰;三是编辑自身专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已经蓄势待发。随着《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实施,我国编辑继续教育发展范式形成的三个前提已经基本具备,从培训范式向发展范式的变革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因此,我国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由注重编辑出版知识的培训转向促进编辑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虽然目前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发展范式还处于萌芽状态,是稚嫩的、不完备的,却能为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可资借鉴的理论框架。
近年来,以参与—分享、问题探究、行动研究等为特征的编辑继续教育模式与方法的研究成果相继见诸文献,便是这一范式变革的体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强调根据编辑的职业发展需要来进行培训的系统安排”的“职业生涯导向”编辑岗位培训模式[7];“以编辑成长阶段为基础,以能力诊断为依据,根据编辑年度发展和周期性发展需求,进行递进式设计”的编辑培训模式[8];基于行动研究的学者型编辑专业成长模式[9];主旨发言与工作坊相结合的编辑继续教育新模式[10]。一些出版单位和协会进行了基于发展范式的创新继续教育模式与方法的实践探索,比如,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培训和发现优秀人才,推行编辑导师制,重视定向培养[11];山西省图书编辑工作者协会组织开展了编辑手记的征集活动,成为提高编辑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由此可见,从培训范式走向发展范式,我国编辑继续教育的范式变革方兴未艾。
2.2.3 编辑继续教育培训范式与发展范式的比较
如表1所示,培训范式与发展范式在知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我国编辑继续教育从培训范式到发展范式的变革,既不是简单的概念替换,也不是对培训范式的全面否定,而是对培训范式的融合与超越,是从注重数量规模增长的培训1.0版本向注重质量实效提升的培训2.0版本的升级换代和战略转型。具体而言,这一范式变革是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从知识补偿向问题解决的转变,是从关注社会外在要求向注重编辑内在需求的转变。
3 基于范式变革的编辑继续教育的实现路径
为实现编辑继续教育的范式变革,应基于发展范式的主旨要求,重构我国編辑继续教育的体系和机制,在价值取向、发展目标、培训理念、政策制定、培训模式、培训实务等多条路径上实现多维转换,进而将发展范式落实到行动层面。
3.1 价值取向:从工具价值走向多种价值融合
价值取向合理是编辑继续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编辑继续教育工作存在过于追求工具价值而忽视本体价值的取向,过于强调编辑继续教育促进出版业改革发展的社会功能,忽视了编辑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实现从培训到发展的范式转型,编辑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仅应强调促进出版事业改革发展和编辑人才队伍建设,也应强调实现编辑个体的专业发展,追求“以人为本”“质量提升”的价值内涵,兼顾国家、出版单位、编辑个人的三方利益,兼顾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性特征,促进国家宏观要求、出版单位发展需要、编辑个人需求的相互协同和融合,从工具价值走向多种价值融合。
3.2 发展目标:从关注数量规模增长走向注重质量效益提升
编辑继续教育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应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普及、公平、结构、质量、效益问题。在编辑继续教育的普及、公平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应着手解决继续教育的结构、质量与效益问题,将质量和效益提升放在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首位。随着编辑继续教育的范式变革,编辑继续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从关注数量规模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效益提升。
质量效益提升既是新时代编辑继续教育的战略使命,也是编辑继续教育的永恒主题。按照党和国家关于编辑继续教育一系列政策的指示精神,我国编辑继续教育工作肩负着提质增效的时代重任,面临着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质量提升目标的现实挑战。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无论是培训机构还是编辑个人,都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主动迎接这一挑战。
3.3 培训理念:从知识传递走向问题解决
在培训范式下,我国编辑继续教育以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忽视编辑的成人学习特征,陷入了偏重知识传递的误区。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斯指出,成人对学习的看法由儿童对知识的延滞应用变成立即应用,从而他们的学习导向由以学科为中心变成以问题为中心[12]。编辑属于成人学习者,不同于处于职前教育阶段的毫无工作经验的学生,具有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编辑参加培训都是有备而来,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培训解决出版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问题解决是编辑参加培训的普遍诉求。因此,发展范式下的培训理念应从知识传递向问题解决转变。
在问题解决的培训理念指引下,有效的编辑继续教育别无捷径,唯有遵循成人学习的特有规律,选择编辑专业素质的实践建构路径,寻求开展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动研修,才能引领编辑继续教育走上行之有效的质量提升之路。为此,要积极创新编辑培训方式,引领编辑开展基于实践经验的反思,发展自身的实践智慧,创造性地解决出版工作中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实际问题。这样,才可以激发编辑参加培训的内驱力,突出编辑学习自主性、创造性的特征,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被动培训走向主动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