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一 天津美术学院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巅峰时代,宋代院体绘画在造型上的严谨性令人惊叹。秉承严谨细致的画风,宋代院体画家承继了唐、五代的绘画理念,从而达到了中国绘画史上对自然的写实能力,并以严谨求实的态度、精湛扎实的技艺,使作品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当今玉雕行业逐渐兴起,我们可以借鉴宋代院体绘画,以适应中国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要求。
院体绘画,也被称为院体,简单来说就是院画,是一种中国传统绘画,主要指皇家画院或者宫廷画家的绘画风格,以整齐细腻、细节繁杂、写实逼真为特点。院体绘画作品大部分造型精准、用色富贵、构图严谨,内容上以山水、花鸟为主。北宋画院以黄居寀为代表的“黄家富贵”的宫廷花鸟画风,南宋画院以马远、夏珪为代表的“马一角”“夏半边”的山水画风,对后世研究宋代院体绘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画院有很多画家都来自百姓,与民间有一定的联络和文化交流,从而能够吸取民间的绘画结晶,也为院体绘画注入了新的生机。两宋期间,院体绘画具备完善的理论,其主要题材为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等。因为所处时期的爱好不同和画家擅长题材的不同,画风各具特色。对于宋朝的院体绘画,其周密严谨的地方是可以采纳的,同时也应当有所舍弃。
宋代院体绘画不单单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还为中国传统艺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绘画题材
宋人郭若虚认为,画家的生存环境和抱负决定了其作品的主题。例如宫廷画家黄笙画了很多鸟类和奇怪的石头。由于常年在宫廷中,他在用色上富丽典雅、金碧辉煌,因此人们把这种绘画风格称为“黄家富贵”。这个时期还有一位叫徐熙的画家,经常居住在山林野外,平时所看到的也是山水、花鸟,所以他的作品题材多为山水、花鸟,在绘画风格上也如同环境一样,自然洒脱,成为“野逸”派的代表。到了宋代中期,崔白、赵昌等画家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绘画风格特点,呈现出了“体制清淡、作用疏通”的特征。例如崔白既承继了徐熙的野逸风格,还开拓了宋代院体以花鸟画为题材的新方向。他利用熟练的技法,将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的样貌和存在状态都逼真地展现在画面上。例如,《双喜图》以百叶枯草和山雀野兔等为题材,在整体和谐统一的画面中又添加了很多细腻的小变化,采用半工半写的方法,使所画的物体不管在形状上还是神态上均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创作者对自然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2.严谨精细
说起王希孟,不得不提他的《千里江山图》,其是北宋后期院体绘画的代表。他用精巧细腻的笔法,生动地展现出了祖国山川的壮丽,并依据山水画的特征,在造型方面使用了归纳综合与细节精雕的方法,将这幅画的大气磅礴与细节部分的精雕细刻充分展示出来。其造型表现既注重了总体的把握,又在点画晕染方面一丝不苟,是一幅既写实又富有想象力的佳作,为院体绘画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3. 注重写生
写生就是要表现现实的美,想要表现现实的美就需要认真观察大自然,要从外向内地仔细观察,不仅仅要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更主要的是了解事物的内在含义。宋代院体画家不仅对一木、一石、一山、一水有深刻的体会,而且还能使我们从中感受到画作的意境。院体山水画中画风苍劲有力的代表人物是马远和夏珪,他们构建了院体山水画新的艺术特征,用笔精妙,表现出了清刚之气。他们最明显的特征便是侧重用笔,用墨的方式潇洒自如,就好像用笔一样,山、石、木皆见骨,骨中见韵,画作的造型用笔都非常精密优美。郭若虚认为笔墨越简洁,表现出来的气息就越有力道,景色越少,所表达的含义就越深长,可见郭若虚对简洁和用笔准确的画面的喜爱。
4. 注重构图
构图主要是为了把画面内容、情节显现得清晰明了,就好比一个人说话,想要表达什么内容,不单单要讲明白,还需要使所讲的内容有一定的文化内涵。着眼于诗歌内容的“意义”,根据不同的物体表达出不同的意境,一幅画中只有一个意境,也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点,主题的内容要清晰明了。因此,宋代院体绘画都很讲求虚实、主次的关系。画面注重取舍,把与表现内容无关的内容都删掉,而且还要注重留白,使观者在空白区间可以充满想象,并可进行二次创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玉雕技艺也在不断提升。在玉雕创作上,往往会继承优秀传统绘画形式,从而创造出新的玉雕艺术风格,不断地推陈出新。因此,玉雕才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当今玉雕创作过程中,题材也比较广泛,其中将宋代院体绘画与玉雕创作进行结合,是比较新颖的创作方式之一。
将玉雕文化与宋代院体绘画相结合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要保留宋代院体绘画的精髓,在此基础上创新玉雕作品,将不符合当今时代的元素剔除,然后将适应的特征融入玉雕创作中。玉雕在创作的时候十分注重意境之美,因此是一门既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创造力的艺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玉雕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正逐渐被人们熟知,并成为人们购买、收藏的对象,因此有较好的前景。宋代院体绘画比较注重规矩,重视形神兼备,其风格华丽细腻等特点与我国的玉文化结合在一起,一定可以碰撞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玉雕作品。
1.造型方面的影响
玉雕都需要雕刻内容,内容也就是造型,借鉴宋代院体绘画成熟的造型基础,可以创作出既新颖又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玉雕作品。《辞海》中对院体绘画的简称是“院体”“院画”,一般是指宫廷画家的画或者是宋代翰林图画院的画,也有专门代表南宋画院的作品。主要题材为山水、花鸟、宗教内容和宫廷生活等,是为了满足皇上的兴趣爱好,画画讲求法度,非常精致。主要说明其中三点:
(1)讲求法度。宋代院体绘画的造型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是由于它注重理性,非常注重写生,以达到真实的效果,引人入胜。恰恰是因为极其注重法度,所以宋代院体画家都很爱研究写实的造型,注重观察大自然。
(2)注重形神兼备,风格富丽精致。由于对法度要求非常苛刻,在造型写实方面也必须非常严谨。正如邓椿在《画继》中写道:院体绘画之所以获得成就,是因为追求形的相似。然而,院体绘画虽说对造型严格要求形似,但也并不是空泛简单的形似,而是想要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客观事物来达到传神的效果,从而获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画家各有所长,每个画家所作的画风格都不一样。不管是绘画风格细致准确的黄筌,还是不特别追求形似的赵昌,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画家身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宋代院体绘画中,即使同一种事物的细节也会呈现出微妙的变化,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画中,使每种事物都能绽放出不同的色彩。
2. 构图方面的影响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块石头,这也决定了玉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艺术表现方式。每一块石头都是不一样的,都需要设计者发挥想象力来单独构思。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不仅内容刻画要精细精美,还要考虑到整体关系的和谐性。所以,我们结合宋代院体画作在构图方面的技巧,以求创作出优秀的玉雕作品。
例如,赵佶的《祥龙石图》(如图1)就是院体绘画中的一幅写生佳作。创作对象是一块叫作祥龙的太湖石,这块石头画出了气势磅礴的感觉,和龙很相似。画家主要运用细线和笔直的线来勾画,把石头的结构特点和质感表现得非常恰当。在写生的时候,画家需要把想表达对象的形态结构和质感了解清楚,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有选择地表现在画面中,做到有取有舍。写生需要画家用整体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在非常了解其内涵的情况下再开始画,要做到心中有数。赵佶画的这块石头类似“之”字形,在构图方面表现出了纵横关系。石头虽然不是活的,但也拥有自己的形态,扭转关系也是相当有趣,这种纵横的空间布局和西方绘画中的“S”形构图一样。宋人说到的“写生”,其实是想把“死”的物体画“活”,也就是表现出物体的生动性。但是怎样才能生动?如果单单是照搬自然,利用现在的科技手段就可以很好地复制,但要想让画面追求真正的自然,那就要求画家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将自然琐碎的事物进行整合,有取有舍,再加上创新和加工,才能创作出来自大自然并且高于大自然的艺术作品。
图1 《祥龙石图》
命题的选择是玉雕创作的开始,先想好方案,然后根据具体设计图稿,找到最为适合的玉石。玉雕需推陈出新,并且还要有一定的传统意义,在此笔者决定结合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代院体绘画来完成《一丘一壑》(如图2)的创作。在设计初期,笔者看了很多幅宋代院体绘画的代表作品,比如《千里江山图》《夏景山口待渡》等。据观察,中国山水画的构图一般都较长,并且营造的氛围也较为空灵。根据这一特点,先画出了很多黑白小稿,用以观察其整体感觉以及黑白对比是否和谐;然后,选出最佳的空间构图,往上填最为和谐的山、水、岸、树、房屋、人物等的具体形态,再根据这些具体的形态,对之前的黑白色稿进行更为合适的修改;之后,根据初稿用油泥来做一个初步的效果,为玉雕设计多少层次做参考,这样能使创作者胸有成竹;最后,去实验室挑选出最适合的玉料,如将黑色岫玉作为创作用玉,也算是花料,做山子是再适合不过的,其大致的外轮廓形象也像远处延绵的山脉。
图2 《一丘一壑》
综上所述,玉雕创作与宋代院体绘画的结合,能使作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古代画家石涛曾提出笔墨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加以创新,因此艺术创作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当下的中国受到多种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响。作为创作者,我们必须要借助一些新颖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玉雕的形式,使玉雕艺术更为人们所喜爱,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