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观察*

2022-01-26 17:53谭佳艺王学童刘子琪韩香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俞穴棘突胸椎

谭佳艺 彭 梅 周 影 王学童 刘子琪 韩香莲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寻常性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背部、胸部等皮脂腺较丰富部位[1]。是一种损容性疾病,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危及生命。

在西医的发病机制中,病因较为复杂。一般与皮质分泌过多、痤疮丙酸杆菌的增殖、毛囊的皮脂腺角化、免疫反应、不良饮食和卫生、化妆品等都有关。治疗用维A 酸类、抗生素、激素药物,用来抑制皮脂分泌、抗毛囊角化、抗炎、抗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来达到治疗目的[2]。

而中医学,大多认为与热、毒、湿、瘀、痰有关[3]。古代有关痤疮的文献更是浩如烟海,痤疮的命名更是多种多样,将其称为痤、痱、面疱、嗣面、酒皶、粉刺[4]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最早记载有:“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说明了有风邪外袭,入里化热,郁而痤[5]。又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曰:“年少气充,面生皰疮”。提示了青少年处于气血壅盛时期,易生痤疮。又如《医宗金鉴·肺风粉刺》中说此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汗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还提出了中药治法,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本研究采用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寻常性痤疮亦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大学生寻常性痤疮患者,按患者的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8~23 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2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 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名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结节、囊肿和瘢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痤疮分级采用的四级分级法。Ⅰ级(轻度)粉刺总数不超过个30 个,可有少量丘疹和脓疮。Ⅱ级(中度)病损数为31~50 个,可有中等数量的丘疹、脓疱。Ⅲ级(较重中度)可有大量丘疹和脓疱,病损数在51~100,偶尔见有大的炎症损害,结节在3 个以内。Ⅳ级(重度),病损数在100 个以上,结节或囊肿在3个以上,主要为结节、囊肿或聚合性痤疮。

1.3 纳入标准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18~45 岁,性别不限,依从好;治疗前30 d 内未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与外用药;签署知情同情书,自愿接受治疗。

1.4 排除标准过敏体质、瘢痕体质、不同意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疾病者。

1.5 治疗方法依据最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进行穴位定位。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膈俞: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

1.5.1 观察组患者俯卧位,取单侧肺俞、心俞、膈俞、胃俞穴为主。每次选择脊柱两侧不同的2 个背俞穴,用一次性采血针(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规格:0.6 mm×24 mm)点刺出血、拔罐,留罐10 min,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隔日放血1 次,5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次。治疗2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面部针刺,局部消毒后,用安迪牌0.18 mm×10 mm 面针,对痤疮周围进行多针围刺,针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15°,每一皮损区围刺4~6 针,进针后静留针30 min,10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次。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5.2 对照组患者外用阿达帕林凝胶(Laboratoires Galderma 生产,国药准字HJ20160022),早晚涂于痤疮皮损处。

1.6 疗效评价疗效观察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计算公式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及瘢痕者。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或严重程度减低I 度以上。有效:皮损消退30%~70%,或严重程度减低Ⅰ度以上,仍有新皮疹出现者。无效:皮损消退在30%以下者,或加重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 总病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寻常型痤疮患者疗效比较

3 验案举隅

王某,女,21 岁,2019 年8 月初诊。主诉:面部痤疮2 年。可见丘疹颜色暗红,无疼痛,有结节、囊肿和瘢痕,舌偏黯,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辨证属痰湿瘀滞型,取肺俞、胃俞、膈俞穴,点刺放血,拔罐,用面针对痤疮周围进行围刺。治疗1 个疗程后,面部丘疹明显减少,颜色变浅,脸部出油明显减少,2 个疗程结束后,面部丘疹基本减少80%以上,皮肤恢复正常光泽。

4 讨论

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针围刺结合背俞穴刺络拔罐治疗大学生寻常性痤疮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且安全有效,不易复发。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常见皮肤炎症,常好发于青少年。中医大都认为,此病可分为肺经血热、胃肠湿热、肝经郁热、脾虚湿盛、阴虚内热、痰湿瘀滞和冲任不调。

面部围刺,在古代《灵枢·官针》又称为扬刺,原文曰:“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古代多用于治疗寒气阻滞经络,面积广而浅的疾病。痤疮的病因病机为痰、湿、瘀、热、毒上犯面部,局部气血壅滞,用面针围刺能很好疏通其局部经络,调理气血,加快局部新陈代谢[7]。背俞穴是五脏六腑输注于背上的俞穴,与相应的脏腑间有气血灌注联系,又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足太阳膀胱经统领一身之阳气,是抵御外邪的重要屏障[8]。刺络拔罐背俞穴能够很好治疗与之相应的脏腑病,祛除风寒湿毒热等外邪,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治疗期间少食含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苦瓜、西红柿、西兰花、胡萝卜)和水果,不宜用含有激素类刺激性的护肤品。早晚用温水洁面,禁用手指捏挤痘痘脓包,保证充足的睡眠。

猜你喜欢
俞穴棘突胸椎
棘突记忆合金内固定装置生物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拔罐治疗脂肪肝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搓腰
——壮肾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