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不工磐如石
——论紫砂套组“石鼓”的造型创意和历史韵味

2022-01-26 12:1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石鼓宜兴紫砂

许 梦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用来描述紫砂的文字记载,阳羡,就是今天的宜兴,一丸土,就是紫砂矿料。其中的意思是说人间的珠宝玉器有什么值得拿取的,还不如宜兴的紫砂壶呢!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呢,需要我们先从紫砂矿料的稀缺性来了解。宜兴紫砂的唯一性决定了紫砂壶的特点,在其他地区也有紫砂泥料的挖掘,但是其中的元素含量都没有宜兴紫砂合适,工艺体系也不完善,所以形不成大规模的生产制作。宜兴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传承和创作过程之中,充分地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巧夺天工的双手,把紫砂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这组紫砂艺术作品《石鼓壶》采用了一壶两杯的形式,把石鼓的形态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历史的沧桑质感和岁月的沉淀、积累,也让我们能够把在博物馆之中才能够看到的珍贵历史文物,通过紫砂这一载体摆放在我们的茶座之上,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此壶壶身宛如圆石一般,采用了粉浆的手法来凸显出石鼓深埋于地下而形成的痕迹,腹部鼓起,适合于不同茶叶类型的冲泡。壶嘴直流,小巧可人,出水爽利,与之相搭配的壶把挺括隽永,端握舒适,营造出良好的空间。壶盖则是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也是扁圆的石鼓形态,壶盖周围散落着粉浆形成的装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和对细节的一丝不苟。两个杯子的设计也是延续了这一风格,在自然之中流露出厚重的古朴味道。从整体上来看这组紫砂艺术作品《石鼓》,把我们历史上著名的石鼓和紫砂完美地结合起来,衍生出一种历史的象征和非常实用的经典器型,而且在上面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在历史的氛围之中,更好地向往古人的生活以及学习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哲学,对于当下的我们也有着非常好的现实借鉴意义。

石鼓,是我们国家九大镇国国宝之一,采用了重达一吨的花岗岩材质,一共十只,记载了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一段为后人所不知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乃篆书之祖,但是在漫长的岁月和历史的演变之中,经过各种朝代的更迭和战乱的破坏,关于石鼓的许多故事、传说并没有真实的文物考证,也就形成了我们民间对其的神秘感愈来愈甚。在书法艺术之中,石鼓文作为最早的篆书,为我们留下了春秋战国、秦王朝等时期的艺术风貌,记载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还有金石学之中,对于石鼓的考证也是屡见不鲜,一直到今天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所以,当我们看到以石鼓为题材的创作,就能够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和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人文史话。以石鼓为题材的紫砂艺术作品在近来的创作之中也非常的突出,特别是经过粉浆的装饰和处理,使其重新焕发出了艺术的魅力,在长期的茶水浇淋之后,色彩的变化更加讨喜。这组紫砂艺术作品《石鼓》通过一壶二杯的实用形式呈现出来,在把玩摩挲的时候,手感也是非常的令人欣喜,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紫砂艺术的执着,也能够让我们广大的壶友,特别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件作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艺术韵味。

结语:紫砂艺术最为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其全手工的成型工艺,使得其充分地发挥出紫砂艺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在一些古老器型,诸如石器、青铜器等具有历史的文物,可以通过紫砂良好的可塑性,经过紫砂艺人的妙手生花惟妙惟肖地呈现出来,让我们在徐徐的茶香氤氲之中,还能够品味到历史的沧桑之感,真的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

猜你喜欢
石鼓宜兴紫砂
石鼓响了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石鼓书院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邹蕴芳
外婆的石鼓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