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沙洲
1979 年6 月6 日,对于生活在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的许多百姓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正式确认基诺族是我国第56 个民族。基诺族既是我国最后一个被识别的单一民族,也是云南省8 个人口较少民族和11 个“直过民族”之一。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基诺族实现了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步跨千年”。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基诺族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帮扶下,于2019年4 月宣告“整族脱贫”,实现了第二次“一步跨千年”。基诺山乡是基诺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新司土村委会巴飘村民小组的历史巨变,便是党和政府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一庄严承诺的生动反映。
干净整洁的硬化路直通每一家的门口;邻居之间没有围墙,有的是百花争艳的庭院;一栋栋传统干栏式寨楼窗明几净……走进巴飘村,眼前的一切让人甚至会忘了,这是一个处在大山环抱中的乡村。
“过去的基诺山,道路没有硬化、住的是茅草房、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回忆往昔,村民纷纷向记者感慨说,村容村貌变化实在太大了,大到让人难以置信。
曾经的巴飘村,位于今天村址2 公里以外的深山中,交通不便。2002 年8 月的一场特大暴雨,改写了村寨的命运。“当时,村寨所在地出现山体滑坡,村民房屋也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深入村寨了解灾情、慰问民众,并作出了整村易地搬迁重建的决定。”新司土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当年底,巴飘村全体村民便完成了易地搬迁。
虽然喜迁新居,但问题随即出现了。户与户之间高耸的围墙,一定程度上隔断了邻里之间的联系;私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牲畜圈旁污水横流。脏乱差,成为新巴飘的“新问题”。
“靠山吃山。考虑到巴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乡党委决定走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子促进巴飘村进一步发展,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司土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在乡党委和新司土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巴飘村党支部把提升村寨环境作为大事来抓。
“起初,许多村民都有顾虑,围墙没了,来小偷了怎么办?庭院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让人缺乏安全感。”巴飘村前任党支部书记白永明介绍,为消除村民顾虑,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拆除自家的围墙,种上植物和花卉。巴飘村党支部筹资安装了一批摄像头并加强治安管理,挨家挨户做思想动员,终于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如今,巴飘村家家户户之间的围墙不见了,邻里之间的心离得更近了。房前屋后挂上了花盆,栽下了果苗,形成了与自然风光十分协调的连片美丽庭院与村道。
“为进一步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巴飘村党支部还积极开展‘洁美人家’评选活动,打造整洁宜居的家庭环境。”巴飘村党支部书记车白介绍,村党支部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践行“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模式,制定了相关的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由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全村“每周二大扫,每天一小扫”的清洁计划。“目前,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村民养成了先打扫卫生再出工的习惯,并形成了家家争当清洁示范户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村寨洁净美丽了,村民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值得一提的是,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巴飘村党支部结合基诺族“直接过渡”“整族脱贫”两次历史巨变,在学习教育上注重把党史学习与讲好本民族“千年跨越”故事相结合,“从昨天看今天”引导村民通过回望“来时路”,感党恩走好脚下“发展路”,听党话一同走向未来“幸福路”,进一步坚定基诺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巴飘村先后获得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景洪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西双版纳州“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在村寨环境靓起来的同时,巴飘村乡村旅游这块金字招牌也随之亮起来。
人居环境提升实践行动
刀玉燕是村里最早吃上“旅游饭”的村民。2019 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带动下,她与家人搞起了乡村民宿旅游,开起了“卓巴飘香”农家乐。村民姿梅的农家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提供野菜、包烧等地方风味生态菜肴,同时还向游客提供野生蜂蜜、生态茶叶和传统手工织品等农副产品。目前,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收入,已超过过去的种植养殖收入,成为姿梅一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私搭乱建的房屋拆除后,公共部分建起了景观栈道、休息凉亭和供村民出售土特产的小集市。”车白介绍,为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扩大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巴飘村充分利用位于景洪城近郊的区位优势、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在基诺山乡党委、政府引领下,重点念好“山字经”,打造“一村一品”,把产品变成商品,将民居变民宿,将村寨变景点,将“游玩在巴飘、吃住在巴飘、心留在巴飘”的乡村振兴蓝图目标落到实处。
巴飘村组织党员庆祝建党百年
勐腊县勐仑镇大卡老寨村到巴飘村交流学习
比如,巴飘村党支部联系青年墙画文艺者,结合民族文化及巴飘“美食村”的定位,设计绘画了3 幅墙画,不仅为巴飘的美丽容颜锦上添花,而且让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朋友们多了拍照留影的地方,形成村寨“网红打卡点”。同时,巴飘村党支部还积极征求村民意见建议,集思广益设计搭建了休息凉亭、“特呢朵”小集市、织布亭等既实用又有特色的小景观。在村寨漫步,随处可见的“嗒溜”“鲁塔”、牛角等民族特色手工饰品,让整个村庄的美饱含浓浓的基诺族特色。
而针对发展乡村旅游很多村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基诺山乡政府专门邀请了市妇联及家政公司到村里开展家政培训。“培训内容甚至细化到厨房卫生间怎么清理、农具怎么摆放等等。”车白介绍,培训既包含常用礼貌用语的学习,还包括实用技能的教授,对提高村内民宿管理水平、旅游服务水平,以及提升游客居住体验起到了重要帮助。
在此期间,村党支部再次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的重要作用,结合“党员联系户”制度,通过强带弱、师带徒等方式,形成“党员带头干、领着村民一起赚”的良好氛围。
“我们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现代农业、农村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中;加大对村民服务礼仪、绿化养护、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打造农家乐试点村;不定期邀请基诺族民族文化传承人到村里开展现场教学培训,提升群众文艺演出的水平,不断巩固和壮大党员文艺队伍。”车白介绍,目前,全村已有3 户村民开起了农家乐,两户开起了客栈,手工制茶、传统纺织体验、生态绿色产品等都成为了助推农村发展、农业提高、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诺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今非昔比”的巴飘村,正是基诺山乡千年跨越“幸福画卷”的缩影。一幅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图卷,正在基诺山乡大地徐徐展开。奏响美丽乡村“幸福曲”的巴飘村,已成为西双版纳州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样本,为如何实现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作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