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识,作为媒介,作为作品

2022-01-25 06:00崔崔崔
摄影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巫术摄影艺术

崔崔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2020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资助,2019年入选2019中国摄影TOP20新锐摄影作品展,曾在《摄影世界》杂志撰写摄影古典工艺专栏。

1-《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

作者:[德] 斯特凡· 格罗内尔

译者:王适然、李鑫

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刻而久远,但在中文范围内,相关的系统研究与文献不多。这本书系统地梳理和展示杜塞学派的全貌,填补了国内本领域的空白,无论在学术还是通识领域,都有其意义和价值。

2-《摄影理论》

作者:[美] 詹姆斯· 埃尔金斯

译者:初枢昊

在媒介特性的框架内讨论摄影的本体问题,以及新局面、新问题之后的新的理论讨论。虽然与当下从社科和艺术史论角度切入摄影不同,但内容本身比较扎实,很值得反复读。

3-《芬芳一生》

作者:吴为

真诚和温暖,很感动。

这本摄影书本身承载的作品量很大,可以完整地去体会和感受。作品本身的拍摄充满真诚和凝视感。在摄影书的呈现部分,设计也巧妙。尤其是限量版的布包形式设计,与作品内容风格契合。

美国加州库埃斯塔学院设计系主任、終身教授。2015 年麻省大学达特茅斯视觉与互动设计 MFA,2006、2010年获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士、摄影硕士并任教。长期从事艺术、摄影和图形与互动设计的研究与创作。

4-《武器化的相机:巴以冲突中的影像学、美学和政治学》

(THE WEAPONIZED CAMERA INTHE MIDDLE EAST: Videography,Aesthetics, and Politics in Israeland Palestine)

作者:利亚特· 贝杜格(Liat Berdugo)

该书涉及5000多个小时的视频材料,强调了平民层面的视觉监视和反监视,巴以双方平民如何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各种设备对对方行为进行监视和指责。本书为巴以冲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更重要的是对相机,特别是视频这一摄影衍生技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价值作出了印象深刻的六个章节阐述,相机如何作为曝光工具、耻辱的制造者,相机作为镜子、护盾、证据以及武器等等,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5-《光的科学与魔法》

(第六版,Light Science &Magic)作者:菲尔· 亨特(Fil Hunter)、史蒂芬· 比弗(Steven Biver)、保罗· 福奎(Paul Fuqua)、罗宾·里德(RobinReid)

正如作者所言,无论相机和其他技术有多复杂,摄影照明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即使有了最高科技的装备,摄影师仍需要专注于光线控制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这本经典教材提供了对光的性质、理论和阐述,并提供大量案例说明,并讲述了如何为不同的表面材料,如金属、玻璃、液体等等打光的技术细节。在今年推出的第六版中新增了关于人像摄影部分的设备和描述,以及在外景和工作室情况的细节。

6-《雕刻现实》

(Sculpting Reality)

作者:伊恩· 华莱士(Ian Wallace),

维克多· 德尔· 里奥(Victor del Rio)

长期以来,摄影媒介与真相和艺术都有着脆弱的联系。本书追溯了纪实摄影的演变—从其作为新闻工具的起源到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和美学形式。从20世纪30年代沃克·埃文斯对这一类型的基础性影响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安东尼·埃尔南德斯和托德·帕帕盖奇的实验性色彩作品,《雕刻现实》展览图集精心挑选了20世纪北美纪实摄影中18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的作品。目前与之对应的展览正在西班牙BombasGens艺术中心展出,展期一直到2022年5月,如果你对纪实摄影充满热情,这本书及展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7-《理解摄影流派》

(isms: UnderstandingPhotography)

作者:艾玛· 路易斯

(Emma Lewis)

这本书是我在洛杉矶盖蒂博物馆摄影区买的,也是我今年少有的书店现场购书经历。作者认为摄影本身的文化属性是由摄影技术创新和艺术运动所构成的脉络,并由摄影师及其实践作品所具体呈现。作者将摄影历史分为特定事件(Moments)、主题(Themes)、艺术运动(Movements)和创作方式(Approaches)四个大类来分析,这本书提供了一部简单易懂的摄影分类指南,颇有价值。本书第一版2017年出版,2021提供数字发行。

1986年生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现生活于德国柏林。作品以摄影为主要媒介,并混合使用多种媒介,如文本、视频、装置、表演、电影和摄影书等媒介。主要关注当代社会中人类在特定地缘政治条件及自然条件下的生存状态、集体情感和共同记忆。

8-《软拷贝 硬拷贝》

(Soft Copy Hard Copy)

作者:斯蒂芬· 凯普尔

(Stephan Keppel)

通过对城市建筑材料和几何形式细致入微的观察,斯蒂芬·凯普尔用相机和各种复制手段记录下了阿姆斯特丹这座城市的指纹。

9-《监狱博物馆》

(Prison Museum)

作者:尼科洛· 德喬吉斯

(Nicolò Degiorgis)

意大利 Blozano的博物馆和监狱在同一条路上。作者通过对比相似空间和场景的照片,展示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的内在相似性。

10-《事物》

(Dinge)

作者:约翰内斯· 格拉姆

(Johannes Gramm)

艺术家将自己的数百件私人物品钜细靡遗地展现在镜头下,并一一讲述背后的回忆。这既是一本视觉自传,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素描。

11-《鼠标剪刀手枪》

(Rato Tesoura Pistola)

作者:佩德罗· 吉马良斯

(Pedro Guimarães)

来自里斯本的摄影师与他的两个孩子一起创作了这本充满欢乐的书。书中包括了作者拍摄的与孩子们扮演鬼怪的照片和孩子们的涂鸦。

艺术家、策展人,生于中国武汉,曾参与2018年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海外单元邀请展,策划2019年清迈摄影节—中国单元邀请展,参与策划2021年大理国际影会—泰国单元邀请展,策划“异轨”“你我,之间”“无界影像”等影像艺术展。武汉L.A.P.画廊创始人,发起第一届、第二届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联合发起武汉艺术书展、西安艺术书展、大理艺术书展等大型艺术活动。

12-《巫术修辞》

假杂志

《巫术修辞》是假杂志的“真杂志创刊”。以主题为建制,串联起九位基于“巫术”创作的艺术家,从艺术实践出发,展开评论与访谈,勾勒出多年以来人类世界的泛神秘主义文化面貌。正如王欢描述,“本期杂志以‘巫术修辞’为题,正如其名,与其说是借艺术家的脚步回溯不同时代的泛神秘主义叙述,不如说当巫术作为一种修辞时,是如何凭空进入历代的生活里的。”《巫术修辞》,是假杂志的“真杂志创刊”与一部关于“巫术艺术”的文献,也是一场以书为空间的展览。

13-《苹果》

作者:张晓

苹果,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而烟台则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产业在烟台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迁,已然成为了社会经济甚至是社会生态的缩影。对于烟台小镇出身的张晓来说,苹果则有着更多含糊但深沉的隐喻——关乎童年,关乎故乡。多年以来,张晓通过向外行走的方式,创作了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影像,也见证了转型中的社会面貌。在这个系列中,张晓从外走向内,除了其一贯关注的社会变迁及其背后的人性、异化、梳理等种种话题,更多带入个体叙事与经验。除此之外,通过并置、一次成像等多种工作方式,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艺术家不断突破自身的热情与渴望。

14-《1974》

作者:黎朗

1974年,是黎朗的记忆元年。这一年,“无线电,以及从里面传出的女播音员高亢的声音”开启了黎朗孩童时代的记忆。多年来,他一直在收集与“1974年”有关的影像,堆叠成 1974年的每一天。在真实与虚无的交织中,这些黑白的影像拼凑出一个鲜活的时代,个人史也渐渐演变成集体叙事。

猜你喜欢
巫术摄影艺术
纸的艺术
“讨厌”来自巫术用语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