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上海人大故事的四个关键字

2022-01-25 17:14罗飞孙鑫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好声音

罗飞 孙鑫

近年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职责,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2021年底,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1届上海人大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来自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媒体和人大报刊的52件作品获奖。这些新闻佳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了上海人大工作的“高光”时刻,上海人大故事的讲述方式有了新视野、新格局、新成效。

充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

伟大的时代需要精彩的讲述。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及相关部门积极主动组织策划,努力做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专题宣传。本次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多达14件作品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

两篇荣获一等奖的新闻版面均是这方面的范例。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一周年之际,光明日报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专版,通过新闻通讯、专题访谈和理论文章等多种表现形式,集中展现了上海探索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果。文汇报在去年全国人代会召开之际,策划推出《全过程民主:聚民意民智,暖民生民心——沪上十个百姓满意的基层实践》专题报道,以两个整版的通版形式呈现,在本次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获得最高票。

上海各级人大不断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各主要媒体深入基层扎实采访,推出了一系列精品佳作。文汇报的《上海:处处是法治空间,人人可生动实践》和新闻晨报的《中学生意见被全国人大采纳 在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见证“全过程民主”的实践》深入观察“小小立法点”折射出的“民主大气象”。上海日报社的《汇民智聚民心 全过程民主在上海的实践》以有亲和力的方式向英语读者宣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发展。上海人大月刊策划推出《让“全过程民主”可听、可观、可感——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扩点提质”一周年综述》,深入展现立法联系点最新实践成果。

“家、站、点”平台的建设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式。在去年全国人代会将全过程民主正式写入法条之际,解放日报推出长篇通讯《 “人民的城市”有6248座连心桥》,全面展现上海推进“家、站、点”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等的生动实践。上海人大月刊也推出《本市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连续报道》,分别对建立在楼宇、社区、郊区的“家、站、点”进行了点面结合的全景式报道,获得“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大》杂志等转发。

2021年是本市区和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年,各新聞媒体紧扣重要工作节点,精心策划报道,形成舆论热点。作为此次换届选举的官方宣传平台,东方网、上海人大网开设专题网页,并为16个区开设子专题,滚动播报大量最新信息。新民晚报从小切口看大事件,围绕黄浦区外滩街道山北社区选民登记的特色刊发评论,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聚焦重点工作凸显人大担当作为

2021年,人大工作大事多、要事多、任务重。各新闻媒体运用多种报道形式,凸显上海人大在各项履职中的智慧和力量,为不凡之年的人大工作留下浓墨重彩的记录。

为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市人大常委会加大创新探索力度,在半年时间内连续出台6件浦东新区法规,各级媒体进行跟踪报道。新民晚报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有关浦东新区法规《决定》的当天及时刊发消息;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夜线》栏目则在当晚推出访谈,邀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做客演播室进行深度解读。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同步作出长江禁捕决定,并在上海首次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获奖作品中有4件聚焦长江禁捕和相关的中华鲟保护立法,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和新华社上海分社分别采写通讯报道,全面阐释上海相关立法对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的意义。上海法治报推出《长江十年禁渔系列报道》,连续用3个整版,聚焦长江禁渔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进行详细报道。

2021年,上海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还实现了一个“首次”:央视《新闻联播》首次播出专题反映上海人大专项工作的报道。央视上海总站记者聚焦上海立法为红色资源“保驾护航”,实地走访上海多处红色遗址保护地,相关报道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长达2分钟,引发强烈反响。《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通过当天,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新媒体报道,用六个关键词全面解读法规的意义、特点等,发出上海人大“好声音”。

还有不少获奖作品紧扣上海人大有关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城市建设、加强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力求多角度、多层次报道人大各项工作实效。上海创全球风气之先,将防疫“三件套”率先写入地方性法规,解放日报记者深入采访推出通讯《上海:全球首个将戴口罩写进地方立法》,生动展示上海法治新风尚,推出当天即上了微博热搜。人民日报上海分社记者聚焦上海人大立法监督重点工作,新媒体报道《大江东|上海这部“襁褓”中的数据立法,缘何吸引全国目光》兼具专业度和可读性,成为独家深度报道;通讯《为完善养老服务提供法治保障》则展示了《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施行给上海老年人带来的新气象。在《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施行前一天,上海新闻广播《直通990》栏目推出特别节目,结合访谈解读、现场视频直播、调研延伸讨论等方式,为《条例》贯彻实施作了很好的宣传。

精彩讲述人大工作特色亮点

新时代的人大工作既有大格局、重头戏,也有微创新、小典型。上海各级人大不断探索创新,一项项精彩纷呈的特色工作也不容错过。

去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为表彰都贵玛老人为上海社会福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上海授予其“上海市荣誉市民”称号,市委书记李强亲赴内蒙古为都贵玛颁授证章证书。上海人大月刊记者第一时间远赴内蒙古采访,在本市媒体中率先推出长篇通讯《致敬!“人民楷模”都贵玛》,全景式地回顾了一段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报道在“上海人大”微信公众号独家推送后,受到广泛好评。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市人大常委会于去年推出上海人大红色资源主题展。上海日报的《驻沪领事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向外籍读者有力展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特点和成果。少年日报则结合对策展人、捐赠人、观展人等的采访,向小朋友们生动介绍人大制度的历史。青年报请人大青年讲解员讲述自身的成长历程,让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展览陈列的是历史,传承的是精神”。

不少获奖作品精心选取角度,以小见大,展示上海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成效。《这只“房间里的大象”,正在被人们看见!》《今天人大代表邵志清在反馈单上签字,满意自然资源部的答复》《1500余条“无名道路”,超过九成已编目入网》等都是从一份代表建议出发,展现了从代表深入调研提出建议,到政府部门认真办理、切实推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解放日报的《人大代表建言科创板系列报道》、东方网的《厉害了!上海代表团首度举“全团之力”的提议特别关照这个群体》则从会场内传递出全国人代会上海代表团代表的履职成效。

各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也是亮点纷呈。《首次!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政策绩效听证会》《上海市静安区:人大“助攻”旧改 提升居住幸福感》《浦東新区周浦镇:探索代表参与人大监督新途径》等多篇获奖作品结合一个个生动案例,充分展现了上海各区和乡镇人大的履职成果。

创新形式展现履职风采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人大宣传平台和形式的创新和融合,与新闻媒体一起积极探索,用更可观、更可听、更可感的方式讲好人大故事和代表履职故事。

新民晚报的《阿拉身边的代表·说法》是此次唯一获奖的新闻专栏。于去年2月新推出的这个栏目是深化《阿拉身边的代表》专栏建设的又一成果。新栏目每期邀请市人大代表法律专家库成员以案说法,做好对民法典的宣传,兼具知识性、服务性、可读性、贴近性。

多篇获奖的新媒体作品也颇为亮眼。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文汇报推出新媒体作品《代表说“十四五”:“给未来的一句话”系列报道》,综合运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多媒体手段,通过访谈各界人士,展望“十四五”。在去年市人代会期间,新华社上海分社推出的《不凡之年,上海人大履职十大亮点》成为爆款作品,浏览量高达112.7万;“上海人大”微信公众号的《上海人大的2020年,这些值得被铭记!》和“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的《轻轻一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的上海蓝图,为您展现》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准高频词、找出民生亮点、找对粉丝关注点,通过H5、手绘长图等形式予以生动展现,众多市民纷纷点赞。

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上海的民主法治实践每天都在新鲜演绎,做好人大工作、讲好人大故事的方式也必将会有更多、更新、更生动的“版本”!

猜你喜欢
好声音
创造了《好声音》的荷兰媒体人,到底是谁教出来的
全面创新做广播 打造“成风化人”好声音
张政签约那英爱将《好声音》选手身价200万
“好声音”遭遇最大危机
“好声音”的答卷
“好声音”
台媒关注“好声音”李代沫吸毒被抓
李梓:告别上译“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