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光
【摘 要】“双减”政策明确指出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学校为提升课后服务质量,通过充分了解家长需求、多维打造学生成长空间、强化课程供给的保障等措施,规划实施了“1+X+Y”课后服务课程。该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结合实践优化课程内容,切实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双减;课后服务;“1+X+Y”课后服务课程;暖心工程
国家“双减”政策对学校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了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指出学校要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基于此,根据本校特色和家长需求,学校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实践路径,建立了“1+X+Y”课后服务课程供给新样式。该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各类课程资源,结合实践优化课程内容,切实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析需求,充分了解现实情况
为做好课后服务的顶层设计,精准开发课后服务课程,开学初,学校面向家长进行了有关课后服务课程需求的调查。学校共向家长发放了640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让学生参加课后托管的原因,希望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类型,家长心目中好的课后托管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师资期望,等等。经过对问卷的统计梳理,发现有93%的学生家长希望学校能够提供课后托管服务。选择具体的托管原因时,有60%的家长受到接送时间的困扰;19%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利用托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14%的家长希望学生能够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社团课程。在希望学校提供的托管服务类型选项中,90%的家长希望学校提供“看管+作业辅导+素养课程”的服务,可见家长对学校的课后服务充满期待。在让家长选择托管课程的具体内容前,学校设计了多选题。经过汇总发现,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实践类、学科类占比分别为69%、62%、52%、40%、32%,可见家长对儿童的身体健康、艺术修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尤为关注。在师资期望问题上,有67%的家长认为学校应该引进校外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师,弥补校内教师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也有17%的家长反对引进校外资源。这一份调查为学校决策提供了帮助和借鉴。基于此,学校设计实施了“1+X+Y”课后服务课程,以满足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
二、优供给,打造学生成长的多维空间
在充分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学校对“1+X+Y”课后服务课程进行细化落实,努力打造促进学生多维成长的新空间。
(一)夯实基础课程,做好“1”
“1+X+Y”课后服务课程中的“1”是指“底色基础服务课程”。底色,顾名思义就是打底的颜色,强调的是基础性。学校把课后服务分为常规晚托和延长晚托两个时间段,底色基础服务课程属于常规晚托这一时间段,服务对象为全体学生。
1.抓住着力点——开展作业“三服务”
在校完成书面作业,做到“作业不回家”,这是底色基础服务课程的根本任务。以此目标为出发点,学校教师全员参与此服务,做到低段学生书面作业在校完成率达到100%,中高段书面作业完成率达到80%以上。但因为作业的目的本就是让学生经历独自内化所学内容的过程,不能用教师的统一讲授替代学生的个体作业,所以学校在底色基础服务课程中重点开展的是作业“三服务”。一是自主作业服务: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对学生的书写姿势、作业习惯给予指导服务;二是个别答疑服务:对于个别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开展辅导答疑服务,以夯实其基础,激发其兴趣,优化其学习方法;三是小组辅导: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他们完成基本作业后为他们适当布置拓展作业(聪明题),并進行小组辅导,以开发这部分学生的潜能,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2.明确支撑点——设立作业“协调员”
根据相关政策,学校对各年级作业量作出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作业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且每天作业不超过3科。为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学校要求每班设立作业“协调员”。协调员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协调各科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如果哪一科作业量偏多,就向任课教师直接反映。二是做好作业监督,提醒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向教师提问,提醒教师为提早完成作业的学生“加餐”。
3.把握增长点——推行作业“激励制”
为强化基础作业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学校推行了作业“激励制”。结合电子激励卡评价体系,学校制定了晚托作业奖励制度,根据学生完成的量和质,发放相应的电子激励卡,对于既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又能挑战拓展作业的学生进行双重奖励,从而提高常规晚托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作业积极性。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学校在期末作业调研中发现,家长对常规晚托基础服务的满意度非常高。有的家长直言鸡飞狗跳的日子结束了;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水平有限,辅导学生学业比较吃力,为教师能对学生进行个别答疑点赞;还有家长表示,托管后孩子回家不需要做作业了,可以有时间练习乐器、书法,进行课外阅读、学习家务等,并为此感到高兴。“底色基础服务课程”为孩子发展个性、锻炼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优化课程内容,丰富“X”
“1+X+Y”课后服务课程中的“X”是指“彩色拓展服务课程”。彩色,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可选择的多种颜色,这类课程旨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可能。这类课程的服务对象为三至六年级参加延长晚托的学生。
1.兴趣为本,深化“链接式”拓展课程
根据整体课程设置,学校统筹规划日间“创想学院”中的课程,将其链接至延长晚托时段,丰富了“X”课程的服务内容。“创想学院”是学校原有的拓展性课程的总称,下设文学院、数理学院、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运动学院、国际学院、社会学院等七大分院,每个学院均有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内容。如,文学院开设的课程有漫步诗海、言语之韵、国学经典、七彩雨丝、访古探今、小小绘本等;数理学院开设的课程有小小博士、思维跷跷板、孔明解锁、趣味拼豆豆、玩转魔方、创想思维、万变在其中……课程延展后,学生不仅可以在周五下午的“课程超市”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参加拓展学习,还可以在放学后的延长晚托时间继续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拓展提升。
2.能力为核,优选“项目化”特色课程
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校品牌课程和学生的能力特长,学校还在延长晚托的时间段内组建了“小小工程师”“痕迹花园”“校园讲解员”等多个项目社团,对学校的特色项目进行深度挖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如“小小工程师”STEM项目组围绕“学校失物无人、无处认领”的情况,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了学校“失物招领”屋的探究与设计;“机器人”编程项目组致力于迎宾机器人的编程设计。现在,学校举办重大会议和活动时,机器人都会在校门口热情地和来宾进行介绍和互动,互动的内容就出自项目社团的学生之手。课后托管的特色化项目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也为学校的品质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X”课程的实施把国家课程的主渠道育人,校本拓展性课程的选择性育人和课后服务课程的个性化育人融为一体,实现了校内校外、课内课外育人方式的统整,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可持续发展。
(三)整合课程资源,创意“Y”
“1+X+Y”课后服务课程中的“Y”指的是“亮色个性服务课程”。亮色是多种颜色的复合,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服务对象为一至二年级参加延长晚托的学生。低段延长晚托时间长,除了部分学生参加学校社团外,大部分学生接受拼班管理,是学校课后服务的难点。为此,学校提出了“5+N”的服务管理模式,为参加延长晚托的低段学生提供套装式、分段组合式晚托服务课程。
1.“5”——落实“五大模块”新举措
“5”即指围绕学校的“有担当、善学习、强体魄、会审美、爱劳动”五大学生培养目标,分别设计“我说三张名片”“我爱阅读”“阳光运动”“我型我秀”“内务整理”五大服务模块,每个模块中各设计了若干个小课程。如“我说三张名片”模块设计了以“微笑、感谢、赞美”为主题的思政微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人格教育;“阳光运动”模块包括跳绳、跑操、体育游戏、抗疫体操等子课程,教师选取部分项目带领学生开展运动;“我型我秀”模块包括笛声悠扬、桌上炫舞、巧手丫儿等子课程,学校精心创编的桌操“天天向上”,以其歡快的旋律、夸张的动作成为延长晚托中最亮丽的风景,深受学生喜爱;“内务整理”模块包括书包整理、课桌整理、衣服整理、鞋帽整理等子课程,每天训练一项,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如此,为学校落实“五育并育”这一根本任务提供了新场域,创设了新举措。
2.“N”——发挥“多样游戏”新效能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N”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爱好创编的各类小游戏,用在晚托中。现在,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经开发了绕口令大PK、词语接龙、小小故事会、玩转24点、神奇的手指画、几何折纸、卷纸游戏等50多种益智类小游戏,丰富了学生课后延长服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游戏的效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根据各类课程的时间,将晚托分解成若干个长短课时间段,大大提高了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
三、强保障,提升课程供给的满意度
为保障课后服务的顺利推进,学校开展了四大暖心工程,助力课后服务,提升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度。
(一)减负提质工程
学校通过改进和优化作业设计,做到基础性作业常规化、拓展性作业个性化、整体性作业系统化、补漏性作业自主化、实践性作业项目化。学校通过作业内容的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成效评价工程
为保障课后服务的质量,学校将课后服务纳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如设立课后托管班主任,对学生在课后托管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每月评选“托管之星”,增强学生参与托管服务的积极性。学校还在期中、期末对学生、家长进行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评价课后服务质量,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三)营养点心工程
为配合课后托管,学校把点心供应时间由原来的上午调整为下午的3:30,为两小时的课后服务提供物质保障。学校还向家长推荐一周家庭菜谱,根据学生每日所需的营养和学校的营养午餐、营养点心,设计每天的家庭晚餐菜谱建议,受到双职工家庭的欢迎。
(四)爱心看护工程
学校在校内门口附近设立“爱心驿站”,由值日教师或者家长义工为不能准时被家长接送的学生提供临时托管服务,为学生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教育大时代已经到来。学校面对“双减”新挑战,举全校之力,打造了课后服务课程供给新样态,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接下来,学校还将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浙江省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 31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