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属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级别及经费构成对教师突破性创新行为影响模型的构建

2022-01-25 13:14张海涛许合先陈古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劳务费突破性结题

张海涛, 熊 丁 , 许合先,陈古鹏,陈 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 武汉 430205)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创新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科技后发国,中国在过去30年中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在世界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逐渐由追赶型国家向领先型国家转变,发达国家构筑的知识产权网,对我国的制约越来越大。如果不能掌握科学和技术创新的主导权而受制于人,必将阻碍转型的成功。面对国内仅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技术专利的现实,国家和企业要实现赶超和跨越,突破性创新才是最根本的途径。[1]在众多的创新队伍中, 高等院校因其具有系统的学科体系和雄厚的科研实力,两者交叉理应容易产生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但事实上我国高校的论文和专利等数量虽然很高, 但突破性创新成果仍比较少。因此, 如何挖掘高校教师的突破性创新潜能, 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创新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突破性创新,作为复杂的科研任务,受到科研人员创新能力、创新动机和各种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尤其环境与制度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2]理论界, 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环境因素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 及其与能力、 动机的交互效应。纵向课题作为由国家或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拨款的课题,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具有比横向课题更高的权重价值,成为衡量一个科研院所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3]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对教师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尽管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投入以每年约23%的比例增长,科研人员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据2013年的《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与科研创新有关的几个指标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科技成果的原创性和影响因子,更是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已经关注这一现象(Qiu, 2010; 高一箴, 2006; 金碧辉, 2004),认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的纵向科研课题经费构成有重要影响。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主要在大幅度提高对项目的支持上,而高校教师的收入增幅并不大。因此,薪酬预算的相当一部分只能从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究项目经费以及其他经营性收入中弥补,其中劳务费是薪酬收入的重要来源,劳务费是指用于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非课题组成员、无工资人员或博士后等人员的劳务费用,课题组成员不能有任何的劳务费用。与国外劳务费比例可以达到70%相比,中国的纵向课题普遍存在劳务费比例偏低的问题,科研经费构成的矛盾焦点也在于劳务费和非劳务费比例的比较,劳务费比例越高,科研人员从纵向课题经费中获得额外收入的可能性就越大,科研工作成果已成为追逐荣誉和解决生存的工具。高水平突破性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创新个体和团队常常面临投入-产出的风险。[4]具体来说,纵向课题级别越高,科研人员获得的科研经费可能就越多,但结项的难度就越高。为了顺利完成绩效考核任务,科研人员只能更关注低风险的、可行性高的研究项目,[5]即使因为职称评审等目的,有机会申请到了国家社科或自科等比较高端的科研项目,为了在有限时间期限内结题,试图以论文数量换取论文质量,在该科研项目规定最长周期内顺利达到最低结题条件。这不禁让我们思索,是不是纵向课题级别越高,劳务费比例也越高,就越能激发科研人员做出突破性创新的成果,还是说纵向课题级别越低,劳务费比例越小,在结题目标难度降低和可获收益减少的情况下,反而不利于科研人员做出突破性创新的成果。由于创新成果(特别是突破性创新)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相对来说,创新行为更为普遍,它是在产生创新结果的过程中,个体行为、认知和情感的投入,[6]是创新成果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采用自评或主管评定的方式,更多指向创新的结果,对创新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7]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研究空白,通过纵向课题级别和劳务费比例的不同搭配,在市场导向的引导下来探讨纵向科研经费构成对个体的内部创新动机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是否会促进个体的突破性创新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纵向课题级别、劳务费比例不同组成与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关系

纵向课题一般分为校级课题、市厅级课题、省部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校级课题是由学校单位组织的适合本校教师或教研人员申报研究的课题,校级课题级别低,难度小,往往是教师培养和锻炼科研能力的入门课题。市厅级课题是由市级或厅级单位组织申报的研究课题,针对的是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申报单位,其课题级别相比校级课题上升了一个档次,研究范围、研究难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就属于省厅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是由省级或部委单位组织申报的研究课题,属于级别偏高的课题,对于申报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比如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都属于省部级项目。国家级课题难度进一步提高,是级别最高的课题,相当于从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的课题立项,申报人面对的竞争压力更大,成功立项的几率更小,如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都属于国家级科研项目。申请人能够获得立项非常难得,当然获批的课题级别越高,结题难度也会成倍增加。单纯从论文结题方面来讲,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厅级)中期检查至少有1篇第一作者署名的正式发表学术论文,期末由专家组结合项目申报书中的预期成果进行评审打分是否通过。湖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省部级)必须至少1篇第一作者署名的北大核心论文才能结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需要至少三篇北大核心论文才能结题。国家社科项目(国家级)如果只需要论文结题,必须8-10篇北大核心及以上论文,且论文须构成系列,覆盖该课题研究的全部内容才能顺利结项,当然,如果你的论文发表在SSCI或CSSCI权威期刊上,论文数量可以适当减少,由评审专家结合你的国家社科申报书予以综合考量是否通过。每个省份的省厅级项目或省部级项目结项条件与其他省份可能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从结项难度来说,国家社科大于省部级项目大于省厅级项目,而校级项目难度小于省厅级项目。劳务费比例不同,意味着在项目经费一定的情况下,支付给直接参加项目研究的研究生或无工资人员的资金就越多,这些人员的积极性就越高,帮助课题主持人完成一些辅助性工作,课题主持人能有时间认真思考,把握研究方向,完成主要工作,表现出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根据纵向项目级别和劳务费比例不同,本文从纵向项目资助单位视角,构建2X2模型,提出四种资助模式:激励型、扶持型、保护型和象征型(见下图1)。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湖北省属高校,博士点较少,主要以本科生和硕士生为主,故我们提出以下界定,纵向项目主持人为湖北省属高校教师,突破性创新行为指的是课题主持人的突破性创新行为,劳务费发放对象为直接参与项目的硕士生、本科生或其他无收入人员,都属于非项目组成员。

图1 纵向项目资助模式的二维分类

激励型资助模式意味着纵向项目级别和劳务费比例都比较高,代表着结项难度增加,对参加纵向项目的硕士生、本科生和其他无固定收入人员的激励增加,这些人是项目研究的主力军,积极完成本项目的辅助性工作,比如文献收集和现场调研等,让课题主持人有时间和精力探索新创意,表现出突破性创新行为。扶持型资助模式代表纵向项目级别较高,但劳务费比例偏低,可变现资金减少,项目经费以设备购买费、专家咨询费和数据购买费等费用支出为主。相对于获得劳务报酬,一旦参与项目可得劳务费人员主要收入减少,其积极性会降低,尽管项目经费多,但也提高了成员把精力转移到项目工作之外的可能性,减少了工作投入,增加了课题主持人的额外工作量,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协调项目和增加人手,做一些日常辅助性工作,导致课题主持人无法完全有时间和集中精力开展关键性的研究活动,如论文主题确定和模型的构建等,课题主持人表现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可能性降低。保护型资助模式意味着纵向项目级别较低,劳务费比例比较高。由于项目级别越低,获得立项的可能性就较大。为了鼓励和保护研究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政府机构和高校等专门拨出一笔资金设立较低级别如校级的纵向科研项目,支持包括新进高校硕博士教师的科研活动,尽管劳务费比例较高,但项目级别低,研究经费总额小,容易造成无收入成员的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和低级别纵向项目结题要求不同,高级别项目由于结项难度大,考虑到论文投稿和刊发周期,为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和一定级别的科研论文,需要参与的无收入人员较多,在劳务费总额一定情况下,每位成员可得劳务费会减少。低级别项目结题由于难度低,可能只需要少量无收入人员参与。比如某湖北省属高校的校级项目需要一篇CSSCI结题,时间周期为两年,需要配套的人手就可以很少或者不需要,完全可以正常结题。因此,如果把有限的劳务费主要支付给这些参与项目完成的无收入人员,那么他每个月获得的劳务费也相当客观。例如湖北省属某高校校级课题经费为2万元,如果劳务费比例达到70%,劳务支出这一块有1.4万元的预算,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劳务费比例最高为15%反向进行计算,项目资助总额为9.3万元,接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额度10万元。目前,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都已取消了劳务费比例限制,由申请人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提出劳务费金额。由于没有标准,申请人申报教育部或国家社科项目(资助金额有规定限制)时往往提出了不同的劳务费用(劳务费比例不同),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资助金额一定情况下,劳务费比例是越高越有利于出突破性创新行为,还是劳务费比例越低越容易?当劳务费减少,其它费用如购买设备等费用增加,改善了实验条件,也有可能出突破性创新行为和成果。因此,这也是本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项目结题难度小意味着任务压力小,有研究发现工作压力太大(包括任务压力和时间压力)会损害个体的创新,如Kelly和Mcgrath通过研究发现,个体在10分钟限制下创作的作品的创新性比在20分钟限制下创作的作品的创新性要低。[8]但一定程度的压力能够对员工的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9]一般而言,纵向项目不管级别高低,研究周期一般相同,级别越低,项目的任务压力也越低。因此,把有限劳务费集中使用在关键骨干身上,减轻了课题主持人的任务压力,在宽松的科研环境下,他们在此类项目研究中也有可能表现出突破性创新行为。象征型资助模式意味着项目级别和劳务费比例都比较低,包括一些经费为零的指导性项目,即使学校有配套,经费也不多。这类模式主要是为了保证有限的项目经费(如有的话)用在刀刃上,包括数据购买、调研活动支出和专家咨询费等,缺少对参与项目的无收入人员的人文关怀,不利于调动这些人员的积极性,无形中增加了课题主持人完成此项目的压力,但由于项目难度小,总体上任务压力还是不大,课题主持人能够在正常项目周期内顺利结题。由于项目级别较低,很难让课题主持人重点关注。因此,此类模式也不容易让课题主持人表现出突破性创新行为。故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激励型资助模式正向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的突破性创新行为;

假设2:扶持型资助模式负向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的突破性创新行为;

假设3:保护型资助模式正向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的突破性创新行为;

假设4:象征型资助模式负向影响高校科研人员的突破性创新行为。

二、纵向课题级别和劳务费比例不同组成、内外部动机与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关系

纵向课题级别越高,意味着结题难度变大,任务压力增加;劳务费比例越高,意味着在项目经费总额一定情况下,项目主持人可以发给参与项目的无收入成员的工资就越多,有利于改善这些研究人员的生活条件,积极性增加,就越能集中精力做好项目研究工作,包括一些辅助性工作,越能让课题主持人抽出身来集中精力“干大事”,越容易表现出突破性创新行为。激励型项目资助模式意味着任务压力较大,带给参与项目的无收入人员如本硕生的收入增加,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无形中减轻了课题主持人的任务压力。有研究表明,一定的绩效压力促使个体采用各种复杂的技能来解决问题,并且投入了很多的努力,这些都会增加工作的内部动机,[10]而内部动机(对任务本身的兴趣),对创新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个体的内部动机越高,更愿意承担创新风险,灵活、自发地寻求问题解决方案。[11]因此,我们认为激励型项目资助模式通过促进课题主持人的内部动机,进而会激发这些人员的突破性创新行为。扶持型项目资助模式给课题主持人带来的任务压力较高,尽管经费总额高,但由于劳务费比例较低,“杯多粥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参加项目的无收入人员的回报,提高了课题主持人参与项目组事务性活动的程度,亲自做科研容易出现“分身乏术,精力有限”的情况,增大了课题主持人的任务压力。有研究表明,这种压力提高了个体外在因果知觉的水平, 降低了自主的感觉, 从而削弱了内部动机,[12]不利于课题主持人的突破性创新行为出现。保护型项目资助模式表现为纵向科研项目级别较低,劳务费比例较高,这意味着任务压力较小,基于经费较少的原因,课题主持人选择参与项目的无收入人员数量不多。正如前面所述,尽管经费不多,但由于劳务费比例高,无收入人员人数少,给这些人的平均劳务费并不低。因此,有利于调动这些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课题主持人的任务压力。级别较低的纵向项目本身就意味着任务压力较小。在这种资助模式下,尽管课题主持人对这些低级别项目不太看重,但由于拥有比较宽松的科研环境,可以提升他们的内部动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做一些拓展性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个人选择创新行为的意愿很大。[13]如果能在高级别期刊上发表论文,比如国内的《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和《经济研究》期刊,那么也可以为今后申报高级别纵向科研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种模式下,课题主持人选择突破性创新行为的概率很大。象征型项目资助模式意味着纵向科研项目的级别和劳务费比例都比较低,项目经费不多,发放的劳务费数额较低,不利于调动参与项目的无收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课题主持人不得不花费一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课题的管理和研究中,挤出了他们的内部动机,再加上课题主持人申报低级别纵向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申报高级别纵向项目做准备,希望低级别项目能顺利结题就不错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5:内部动机在激励型项目资助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6:内部动机在扶持型项目资助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7:内部动机在保护型项目资助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设8:内部动机在象征型项目资助模式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三、市场导向性的调节作用

当纵向项目的任务属性为应用研究时,相对于理论研究属性,市场导向性更强,研究周期更短,任务压力相对较大。具体而言,对于激励型资助模式,市场导向降低了这种模式对于教师内部动机的积极影响,有利于挤出内部动机,不利于教师的突破性创新行为。对于扶持型项目资助模式来说,不利于教师的内部动机产生,而市场导向强化了这种模式对于教师内部动机的不利影响。同样,保护型资助模式和象征型资助模式也是如此。故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9:市场导向性正向调节激励型资助模式和教师内部动机的关系;

假设10:市场导向性负向调节激励型资助模式和教师内部动机的关系;

假设11:市场导向性正向调节激励型资助模式和教师内部动机的关系;

假设12:市场导向性负向调节激励型资助模式和教师内部动机的关系;

图2 理论模型

四、总结

湖北省属高校众多,纵向项目研究中,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是参与研究的主要无收入人员。纵向研究项目级别越高,结题难度加大,任务压力增加;当劳务费比例增大时,意味着在经费一定的情况下,给予无收入人员的工资增加,可以有效激励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课题主持人的工作压力,有利于课题主持人集中精力开展突破性创新。但当这些纵向科研项目属于应用研究范畴时,意味着任务的市场导向性增加,有利于激发课题主持人的外部动机,进而挤出他们的内部动机,不利于高校教师(课题主持人)的突破性创新。本文根据纵向项目级别和劳务费比例高低构建了纵向科研项目四种资助模式,分别探讨这四种资助模式对于课题主持人突破性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主题比较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当然由于本文只是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构建了理论模型,模型内各研究变量的因果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还有待于后续实证研究予以证明。

猜你喜欢
劳务费突破性结题
特别策划《突破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设计研究综述》
“双超”油菜新品种选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NASA突破性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升空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浅析招标项目评审专家劳务费发放标准
高校科研劳务费管理的国际比较
托尔斯泰的“劳务费”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