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靖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仪征 211400)
肺癌是一种对患者伤害性较大的疾病,病死率较高,通常来讲,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15%[1]。不少研究显示,当早期肺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70%,这说明增加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由于CT图像能够有效显示患者边界清晰或不清晰的局部密度增高影,所以临床对肺癌疾病的诊断常选用CT检查方式[2]。肺部磨玻璃结节是原发性肺腺癌患者的一个早期诊断表现,其检出率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早期肺癌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由临床检查经验可知,安排患者接受CT扫描时,如果采用较高的辐射剂量,则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辐射伤害,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所以,本文将我科室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3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纳入临床研究范围,对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现汇报其早期诊断应用效果。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科室接诊的3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患者分别接受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6.23±4.75)岁。患者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部磨玻璃结节;②患者均符合肺部磨玻璃结节临床表现。
排除标准:①存在肾功能异常、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难以配合本次临床检查患者;③病历资料不全、伴随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患者均接受常规剂量与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选用Uct530螺旋CT机对患者实施检查,将电压、电流设置为120 kV、100 mA,调整层厚为5 mm,设置螺距与重建间隔为0.938:1、1.35 mm,将患者胸部作为扫查范围。
低剂量螺旋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将电压、电流调整为120 kV、50 mA,调整层厚为5 mm,设置螺距与重建间隔为0.938:1、1.25 mm,患者保持上臂上举,持续性扫描患者胸廓入口至肺底部。两项检查均由年资较高的操作人员进行,将检查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再由两名阅片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
仔细查看患者结节形态、大小及内部结构,比较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对比两种剂量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对比两种剂量螺旋CT检查的辐射剂量差异。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 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节直径大于常规剂量CT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种剂量螺旋CT检查结节直径对比( ± s)
表1 两种剂量螺旋CT检查结节直径对比( ± s)
低剂量螺旋CT检查病灶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及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剂量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及检出率差异对比[n(%)]
低剂量螺旋CT辐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均显著小于常规剂量CT检查(P<0.05),见表3。
表3 患者辐射剂量差异对比表( ± s)
表3 患者辐射剂量差异对比表( ± s)
CT容积剂量指数/mGy常规剂量CT 30 491.37±42.45109.08±8.863 109.43±142.249.45±2.54低剂量CT 30 153.42±17.2842.34±3.18 977.42±39.26 3.44±1.65 t 6.443 8.356 3.653 10.463 P 0.000 0.000 0.000 0.000检查方法 例数剂量长度乘积(mGy·cm)有效管球剂量mAs总管球剂量mAs
肺部磨玻璃结节以其外形相似于磨砂玻璃而得名,也称毛玻璃结节,临床常将其作为肺癌早期表征,为避免患者病情持续进展,需及早采取有力的控制措施,避免患者病情发展成为早期肺癌,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3]。
螺旋CT扫描相比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不光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能准确查看患者肺部情况,所以多层螺旋CT在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如果使用较高辐射剂量对患者进行检查,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辐射威胁,还易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给患者带来癌变、畸形等风险[4]。所以,近年来安排患者接受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已成为当前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研究[5]。
由于人体内纵隔与周围组织、肺泡腔与肺实质之间对比度的影响,受肺组织之间X线吸收差异较为明显等因素影响,人体肺部对X线的吸收率并不高,这就是患者可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有力证据[6]。所以,临床及受检者对较大辐射剂量的螺旋CT检查引起高度重视,而低剂量能够与常规剂量取得相似的检查效果,已成为近年来医学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目前临床通常采用降低管电流方式对患者实施低剂量螺旋CT扫描,这种通过调节管电流方式开展的检查,不仅不会影响检查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还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辐射损伤,因此,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一种安全性、可行性均较高的扫描方法。
如研究结果所示,30例患者经低剂量CT检查,共检出结节45个,结节直径为(6.58±0.46)cm;经常规剂量CT检查,共检出结节49个,结节直径为(6.67±0.55)cm,两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患者经低剂量CT检查,共检出27例,检出率为90.00%,患者经常规剂量CT检查,共检出25例,检出率为83.33%,无统计学意义。3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良、恶性分别为19例与11例;和常规剂量CT检查结果相比,患者经低剂量CT检查,良、恶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4%、8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低剂量螺旋CT应用于肺部磨玻璃结节早期诊断中,与常规剂量螺旋CT具有相似检查结果。低剂量CT检查辐射剂量指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CT检查(P<0.05)。这表明患者经低剂量扫查,同样也能够得到常规剂量的扫查结果。
综上所述,和常规剂量CT检查结果相比,低剂量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结节早期诊断中均具有相似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临床诊断效果理想,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