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选
这篇调查报告,至少把三个大方面的主要问题都说透了。
一是如何使优势区域、优质产品与市场消费需求相衔接。我国粮食生产量不断创新高,粮食生产由满足吃饱转向满足吃好,提高粮食品质迫在眉睫。小米健胃安神的养生功能非常适应健康生活消费新潮,加上富硒防癌的功效,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金谷小镇”顺势应时被推了出来。
二是分散的小农户生产经营如何与大市场衔接。文章算了正反两笔账:降低成本方面,碾米不拿钱,批量购买化肥价格优惠、省了钱,谷种不花钱,播种不要钱;增加收入方面,每亩地财政补贴钱,村集体经济挣了组织协调的钱,统一种、管、收,农民可以集中时间外出务工挣工资……一降一增之间,促进了优势区域、优质产品生产自觉地向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基地化生产为组织化协作、集约化经营和品牌化打造提供了平台,小农户融入和抗击市场风浪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是个体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如何提升。镇政府承包400亩地进行优良种谷栽培示范,专家适时到田间地头科普,感召力很大;连片种植有补贴,“联”的引领力很强;村集体协调增收两不误,组织力得到提升……“镇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户+设备耕作专业户+小农户”的生产链联结成紧密的产业链,“面条田”拼接成方,生产过程组织化使农户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还有两个问题,记者也给我们立了个范儿:沾泥土,又能把泥土揉捏塑形,称得上化腐朽为神奇;带露珠,又善于幻化出色彩和光彩,真个叫提升甚至升华。
乡村振兴需要这样的“开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