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汇,李 越 (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54)
由于当前常态化疫情下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产业相互融合、专业化细分程度更高,现代物流产业中不同的物流组织形态对物流服务及其物流服务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业务流程运营角度必须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及企业内部之间的各种业务视作一体化流程,理实辩证性思考,形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的集成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体系,以加强现代企业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将企业生产要素与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同起来,着力实现供应链全局性的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物流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相互融合。所以,优化互为供需关系的物流服务流程,构建多层级的供需流程和一个完整的物流服务供给过程,系统性的全面提升物流服务供应链运营效率,其目的都为了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从文献梳理来看,闫秀霞等将物流服务供应链定义为以某一物流服务企业为核心,利用现代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严格控制,来满足最终客户需求,并结合供应链上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供应商,整合为一个功能型网状结构,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和控制。这一观点根本目的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追求企业的更大利益,也表明了物流服务供应链实质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蔡云飞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物流行业内一系列的企业相互供应完成的,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包括提供产品供应链,还包括提供服务供应链。张建军认为物流服务集成商的出现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供应链物流外包是持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分散的物流企业,提供产品集成化的物流服务,提高整个产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其本质是服务。从供应链需求角度而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以优化和协调整个产品供应链的物流需求为导向,由于各个业务需求差异产生的子供应链,必须依附于产品供应链上,应旨在帮助提供综合一体化服务供应链绩效上。上述物流服务供应链定义从不同角度说明要素、特征及本质,但是还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进行描述。为此,本文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是助力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中心系统实现最优化,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员流等服务性运作,以最优化的成本,最大限度满足供应链客户供需服务的活动过程,因此,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相关文献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内涵理解的视角不同,对其结构阐释的内容体系基本上是各抒己见,在理论界基本上没有形成统一定论,但归纳其核心要义存在相应分歧。一类以供应链流程设计的核心企业为主导。田宇认为以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主导,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的供应商指传统功能型物流企业,一般运作基于职能部门的业务型、专业化模式,所以在实践运作中把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视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供应商,根据市场需求特征,其供应商网络分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也就导致国内国际物流体系的产生。就集成供应链来说,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具备高效筛选并处理有效信息能力,为客户定制一体化物流服务。而另一类以研究供应链中客户需求管理为主。蔡云飞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整体内容应该包括功能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等逻辑关系。功能型物流企业主要进行产品供应,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至最终客户(工商企业),则工商企业扮演客户身份,体现客户的物流需求。崔爱平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起源于客户需求,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来创造物流绩效。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根本区别在于供应链中存在和流动的不再是实体产品,而是无形的物流服务,这种差异就意味着彻底改变了供应链的管理与协调。而郭龙从系统的全局性角度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主要是由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和不同领域的顾客类型所组成的供应链要素系统。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等,与物流服务集成商签订契约,将企业物流服务进行外包。物流服务集成商在物流服务供应链中发挥着互联互通作用,与上游功能提供商和下游客户之间形成复杂的契约关系,不仅在物流服务中提供货物的仓储、运输、包装等基础物流服务,还提供客户咨询、物流追踪等功能。
上述两种观点以不同方式突出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的侧重点,不管认为核心企业为主导,还是以客户需求为物流服务的主导,其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结构却是一致的。事实上,本文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基本结构是:从供应链系统观角度来看,即体现系统论的输入(源点),转换和输出(汇点) 三部曲的逻辑关系,具体而言,源点(物流服务提供商) →转换(物流服务集成商) →汇点(客户需求方)。
物流服务具有无形、不可储存、从属性、需求波动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将物流服务转化为物流行业的生产力。在物流服务供应链网链结构设计体系中,基本结构组成是源点即物流服务提供商处于供应链的上游,物流服务集成商(转换) 是供应链中间层次,客户需求方即汇点一般处于下游。不同的学者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 的流程、伙伴和绩效,属于多级契约、外包合作关系,物流服务供应链要考虑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和客户三者之间的供应链协同关系,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物流服务供应链结构
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首先要清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什么?回答的要领很多,但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概念和结构模型可知,那就必须明确构建其核心企业以及核心的企业集群,准确而言则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充分发挥其供应链网链功能。为了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必须发挥其整合、合作、协同和分享四大主体功能。具体功能如图2 所示。
图2 物流服务供应链功能
结合现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物流服务供应链重要作用就是要充分协调各企业之间互利共享,最终实现最理想的合作绩效。陆永明认为在物流项目运作过程中,各节点的企业成员动态的实时共享资源,在经营项目活动中企业之间相互依赖,进行契约约束和集成化管理,达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优化的绩效目标,即是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冷昕玥对物流服务供应链协同的理解是基于物流服务供应链,企业之间存在合作竞争关系,供应链节点企业发展需要合作共赢,取长补短,增强核心竞争力。王东生等研究发现物流服务供应链采取优化整合、信息共享、协同一体化等策略,可以促进物流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绩效。
为了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基本功能,就要界定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的契约协调关系,尤其是合作具体对象的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功能提供商,进一步界定两者之间的契约合同。在物流战略设计中,更多的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功能发挥的重点就是能力合作链关系。刘伟华等在考虑不确定环境下的需求情况,探讨客户需求订单合理分配于多个功能提供商问题,认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核心是物流服务集成商成本和功能提供商利润两级关系协同。崔爱平研究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物流服务集成商与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优化协调,采用不同博弈形式的供应链契约,并考虑在不同情况下设计出最优的契约模式。王彩霞采用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决策方法,对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契约的双边可靠性进行研究,物流服务集成商与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在契约的促进下,都能促进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双边利润,并且物流服务供应链在集中式决策比分散式决策回报率高,利润共享契约下,双边利润则实现均衡。林强等构建电商平台与功能提供商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研究表明了电商平台为主导能够促进平台自身服务水平增强,提高功能提供商的利润水平削弱电商平台自身利润,但缓和供应链冲突改善整体供应链绩效。桂云苗等研究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系统由传统物流服务集成商与传统物流服务提供商组成,运用三种不同协调方法,最终竞争联盟协调实现了最优利润,同时证明了集中协调的绩效水平。
综上,通过理论综合分析发现,为了最大限度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基本功能,必须正确处理好其各个业务节点参与合作的利益分配关系,尤其是根据影响因素和贡献大小,建立相应的物流服务供应链收益分享模型。高度重视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发挥客户作用,从企业战略和运营层面,详细制定供应链物流客户需求计划,具体包括客户的地位和作用、客户类型划分及其参与度、企业客户共创价值程度、物流服务集成商与功能提供商共享利润和共享服务信息等五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功能价值,应着重强调物流服务需求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和提供商,对物流服务供应链收益分享模型中的合同参数对各方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的影响。应该围绕物流服务供应链创造服务价值与利益共享等问题展开研究,包括分析各供应链成员在供应链中的运作模式、协调方式、信息共享等环境下取得的最优绩效,如何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主导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构建顾客、物流服务集成商与物流服务功能提供商的三方协同机制,最大限度的谋求资源优化配置,并建立其信息不对称和复杂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信息共享收益协调机制。为此,首要保障合作机制、信息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的全域建立,为节点企业在既定框架下高质量地开展物流业务,为现实和潜在客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实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结构决定功能。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一个集成化、复杂化、多元性、交叉性的技术经济系统,其整体系统运营的效果好坏可以通过绩效评价,绩效评价也是衡量其具体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了客观、科学地反映其运行情况,应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评价方法,结合各自的特点,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研究基本上构建起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合理地对物流服务供应链进行验证分析。闫秀霞等采用AHP 与熵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进行绩效评价。田宇等从激励客户参与,顾客与企业互动共创的新视角服务研究对绩效的影响。贾鹏等拓展了传统的四维平衡记分卡,运用可拓优度评价方法构建了五维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分别为:财务、客户、协同能力、物流能力、学习与成长,这五维之间相互驱动影响,为物流服务供应链的高效运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陈虎认为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大多采用静态评价法,未能考虑到供应链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动态发展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构建改进型QFD 模型进行评价,再利用Markov 方法进行预测,更好地的实现其绩效控制。吕庆云针对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多目标性与动态性,构建平衡记分卡的DEA 法对第四方物流进行绩效评估,对第四方物流进行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为物流服务供应链提供保障。
通过文献综述的分析与归纳可知,很多学者都对物流服务供应链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义、结构、协调机制等方面。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物流服务供应链就是借助“互联网+”与物流服务相关企业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网状的价值增值链。关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方法还有待于运用数字和智能技术背景下的现代新思想和新技术。现如今对现代信息技术、智慧物流技术、数字经济和虚拟环境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以及物流服务供应链、产业链融合研究等领域还存在不足之处。物流服务供应链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节点企业经营目标及内部条件的变化,往往增加其结构和功能要素构成的复杂性,为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其复杂网链构成,必须从多层级、多元化实体运营角度,解剖其适应环境变化的有效性。很多学者在研究协调问题时都会对物流服务集成商与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数量限定,真实情况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受到局限,造成的研究协调机理和结构模型都难以解决供应链存在的现实协调问题。未来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不仅仅大多集中于定性研究,以理论层面研究为主,而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法,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客户需求多元化为背景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融合,有机协调,供应链产业链高度协同化研究,采用AR/VR 结合技术,结合国际国内双循环、常态化疫情发展态势,以及现代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物流需求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创新研究,着力开展应用层面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