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璇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2019 年6 月,《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在政府各部门积极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加速推动了农产品持续热销,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20 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 万亿元,同比增长8.9%。电商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然而物流配送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网购消费的一大瓶颈,由于需求分散且波动性较大,非平原地区运输难度大,车辆返程空驶率高、物流信息技术落后等因素阻碍农村物流的发展,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斩断了农村消费者的网购热情,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1.1 闽北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态势。2020 年,闽北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97 亿元,同比增长22.51%,2020 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6.21 亿元,同比增长22.22%,其中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 648.27 万件,同比增长20.41%。闽北地区邮政服务业高速的发展态势为当地物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2019 年和2020 年闽北地区快递业务量如图1 所示。
图1 2019 年和2020 年闽北地区快递业务量情况
1.2 闽北地区农村物流配送现状。根据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首先共同商讨设计了一份“闽北地区农村物流配送现状的调查问卷”,然后挑选来自闽北各县市的10 位同学利用寒假回到家乡所在地进行问卷调查,保证收集到的数据覆盖到闽北地区各县市,然后再由这些调查人员对所在市县区内的常住居民进行典型随机抽样调查。此次调查共回收166 份有效问卷,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闽北农村物流现状存在较多薄弱环节,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闽北地区农村物流配送情况调查统计表
本次回收的166 份问卷,71%的被调查者常住地在闽北农村,说明此次调查能够比较真实的展现该地区物流配送的现状。
(1) 此次调查有约76%的农村消费者每个月有过3 次以上的网购体验,同时大家普遍认为自家附近的网络覆盖状况不错,说明当前的网购已经渗透农村老百姓的生活中,对高效率的物流配送需求迫切,71.18%的消费者平均收货时间在4 天或以上,说明闽北地区的物流配送时效不高,8.47%左右的人认为所在地的物流配送服务不能满足需求,66.1%的消费者认为只能基本满足需求。乡村振兴虽然已经完成了乡村公路建设,消费者普遍认为道路质量好,能满足出行需求,但由于闽北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并未完善,只有37.29%的消费者满意家乡的物流配送服务。
(2) 只有不到51%的消费者在附近1 公里范围内有快递点,不少消费者需要自己跑几公里外的镇上配送点去取收件,需要花费更多的出行成本,约78%的消费者需要自己去寄或者收快递,没有享受到快递员门到门的服务。
(3) 此次调查中乱收费现象比较严重,23.73%的消费者遇到过二次收费,据调查此类乡村配送点经常额外收取每件0.5~2元的“带货费”,收件人即便知道是乱收费,鉴于对方的“垄断地位”也不得不支付,此种现象大大影响农村消费者的网购热情。44%的消费者曾经都遇到过快递破损并且未和快递点反映,此次调查中约60%的消费者认为家乡的物流配送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很不满意的消费者占3.39%。
2.1.1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几年农村电商的发展势头很猛,但配送站点数量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闽北地区山路较多,特产以农副产品为主,这些农产品在没有冷藏条件的物流网点存放,在天气较差的情况下,如不能及时转运,这些农产品就容易变质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农村的物流需求分布比较散,需求量少,从县到乡,属于干线运输可以实现规模化配送,但是乡镇到村,运输距离远、时间长,收派量少空载率高,形成了“长物流链”与“高空载”现象。
2.1.2 缺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目前的配送站点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运作方式依然比较传统、粗放,虽然闽北地区近几年网络覆盖状况得到很大的提高,依然还是缺少高效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参与者能够借此精准获取所需信息,减少搜寻和交易成本,因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而增值,高效的信息平台将物流公司与上游的货主数据链打通,使得物流公司能得到稳定的货源,提高运营效力,货主可以享受到更快速、更便宜的物流服务。
2.1.3 市场不规范,乱收费现象偶有发生。闽北地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初步建立,但还不完善。村级的快递量比较小,尤其是农闲时收件量更少而配送距离长,末端的配送网点为了弥补日常运营而额外收费,影响行业整体的顾客满意度。末端的物流配送点大多是小农户经营并且都是代理性质,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缺少物流企业管理意识,有些配送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好,积极性不高,给消费者带来不满意的物流体验。
2.1.4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性,物流经营难度大。闽北地区上行的农产品主要是以笋、桔、茶叶、菌类为主,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而该地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滞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就容易出现旺季不堪重负淡季无奈亏损,影响物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同时闽北地区农村物流服务内容比较单一,市场发育有限,大多数网点只能提供装卸搬运、储存、包装等服务,物流增值服务欠缺使得整体的收益率不高。
2.2.1 宏观经济基础薄弱。已有大量的学者验证了物流产业与经济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物流的发展对经济水平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图2 我们可以看出福建省四个地市的经济发展现状,其中南平近五年的GDP 是四个地市最低的,2019 年泉州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南平的5 倍,这样的经济差距直接决定了南平市与其他地区物流水平的差异。
图2 2015~2019 年福州、厦门、泉州、南平的GDP 的比较
2.2.2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2019 年闽北地区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仅19.88%,中小学学历人口占比约68%,文化素质水平整体不高,据调查目前闽北地区物流配送人员大多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很多乡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点不具备物流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由此带来物流配送服务满意度只有42.68%。截至2020 年闽北仅有两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且该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不足200 人,选择留在闽北地区就业的学生寥寥无几,同时闽北地区开设物流岗前培训的机构屈指可数,最终导致物流人才的紧缺。
2.2.3 双向流通渠道流量不对称。闽北地区产品上行主要是以农产品居多,其运输需求不同于一般货物运输,需要有专门的冷链运输工具,小型物流公司没有实力设立冷链物流中心,导致闽北地区的农产品出运难。冷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闽北地区目前正在加快培育食品产业,对冷链基础设施会有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品下行大多数只能做到乡镇的物流配送,乡镇到农村的配送只能委托农户代理或者自己到镇上取件,想要足不出户收取件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3.1 搭建农村智慧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农副产品运输体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缺失或者不完善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重复配送现象严重,物流成本高居不下,可以在目前现有的邮快企业网络资源基础上,共同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和调动农村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信息的有效应用与管理。因地制宜建设或完善村级物流服务点,实现农村各类物资“最初”和“最后”一公里的有序集散。
3.2 夯实农村物流硬件设施,助力物流降本增效。闽北地区物流行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经营粗放,且没有区域性分拨中心,导致物流成本高、时效低,是制约闽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闽北地区正在抓紧布局建设物流园区,首个全国一站式物流平台已经落户建阳,当前“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正在不断优化,政府部门应改造提升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着力解决农村物资集散通道和各种物流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
3.3 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助力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公路对于改善投资环境,便利农村居民出行,增加就业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加快布局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村庄的农村物流网络。截至2019 年底,南平高速公路里程已达到1 045 公里,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接下来的几年高速公路建设依然还是闽北地区的建设重点,高速公路与原有的省道和县道相联,辐射乡镇,形成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为闽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3.4 加快农村物流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农村物流队伍。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想方设法增加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农户的电商技能和物流技能的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给予相关人才优惠政策,同时对本地高校定向培养面向物流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注重农产品物流知识的培训,提升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同时通过人才红利政策,提高高校学子回乡创业的热情,带动农村物流发展。
3.5 构建高效、完善、合理的物流配送模式。配送模式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物流企业因地制宜规划最佳配送路线,在地广人稀的农村地区更需如此,物流管理人员事先规划各个区域的运输计划,进行时效、频次、目的地的归类整合,制定合理运输线路沿途取送。也可以通过共同配送来提升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快合作,以共赢的形式来拓展乡镇网点,充分利用各物流企业现有资源提升利用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提高整个农村的配送效率。
3.6 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物流市场监管,重点整治违规收费的市场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农村物流市场进出机制和政策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和建设,制定物流发展及配套法规为农村物流业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从物流条件的改善、物流网店的规划布局,财税奖补优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