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武迪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以及各部门不断加大对传统洗钱手法的打击力度,借助第三方支付工具“跑分”洗钱这一新型洗钱方式发展较为迅速。本文从“跑分”洗钱概念出发分析其运作流程,提出识别“跑分”洗钱的特点,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跨部门合作、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加强对“跑分”洗钱的监测分析等建议措施、阻断互联网传播等建议。
一、 引言
“跑分”洗钱是不法分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二维码收款及转账功能进行洗钱,具有隐秘性高,灵活性强等特点,比较适用于跨境网络赌博洗钱。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跑分”洗钱规模也在快速扩张,据公安部统计我国每年非法流出境内的涉赌金额高达约1万亿元。自2019年起,公安机关破获的“跑分”洗钱案数量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涉案金额之多,涉案人员之广。由于“跑分”洗钱使用第三方支付即可参与,门槛较低,不法分子诱导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青少年参与其中造成社会影响恶劣。“跑分”洗钱使得非法资金脱离监管,大量赌资结合地下钱庄非法流出,对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经济的安全都会造成一定的隐患,且不利于打击跨境网络赌博犯罪,助长了违法犯罪的气焰。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跑分”洗钱的研究,加大监管力度,遏制其发展势头,打击这一新型洗钱方式。
二、“跑分”洗钱运作流程
“跑分”洗钱由于该洗钱模式具有灵活性强、隐秘性高等特点,多用于跨境网络赌博洗钱和电信诈骗洗钱等。据此,本文基于跨境网络赌博分析“跑分”洗钱的运作流程。
(一)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可分为三类,分别为“跑分”平台搭建者,“跑分”人员,幕后洗钱人员。其中“跑分”平台搭建者居于中间环节起上下承接作用。在搭建“跑分”平台后,一方面对接幕后洗钱人员获取需要“洗白”的非法资金,另一方面在网络上通过各种途径招募“跑分”人员进行洗钱。幕后洗钱人员可为多种类型人员,在跨境网络赌博洗钱中,幕后洗钱人员是指赌博平台运营者,通过“跑分”平台收转资金以图实现掩饰、隐瞒赌资来源的目的。部分情况下“跑分”平台搭建者可以是幕后洗钱人员本身,自身通过搭建平台,招募人员为自己进行洗钱。“跑分”人员居于整个“跑分”洗钱的最底层,多为尚未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判断力的青少年以及被高收益蛊惑的商贩等人员。通过在“跑分”平台注册个人信息,缴纳押金后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二维码收款功能和转账功能参与“跑分”洗钱并获取报酬。通常每个“跑分”平台会涉及大量“跑分”人员,少则数百人多则上万。
(二)具体“跑分”流程
以跨境网络赌博“跑分”洗钱为例,整个“跑分”流程可概述为“跑分”人员通过“跑分”平台为跨境网络赌博清洗赌资。由于我国警方对跨境网络赌博一直处于严打状态,且自2019年央行第85号文加强对支付行业的监管,阻断了黑灰色产业的支付链条。赌博平台为获取赌资,联合“跑分”平台,发布“跑分”洗钱信息。“跑分”平台充当中介作用,通过大量招募“跑分”人员获得为大量非法资金洗钱的能力。由于监管机构的监管,“跑分”人员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在数次支付后可能会被检测系统识别为异常账户,从而限制交易,此时需要“跑分”人员使用其他个人账户或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账户。
三、“跑分”洗钱识别特征
(一)交易金额特征
1.接近整数倍金额交易。第三方支付通常具有自动风险判别工具,衡量用户交易风险等级。如支付宝CTU风控大脑,会通过对比设定的风险标准对交易进行打分,禁止高风险交易。CTU风控大脑会对整数交易金额加大分析力度。基于此,“跑分”洗钱使用第三方支付时会刻意避开整数倍金额进行支付,如使用197、298、997等金额进行交易。因此发现第三方支付较多使用接近整数倍金额进行支付,需增加关注度。
2.小额测试交易。由于监管政策趋严,用于“跑分”洗钱的第三方支付账户多次异常交易后很容易被识别为高风险账户,被禁止交易。“跑分”人员在“跑分”洗钱之前,经常会支付0.1元或是1元等小额资金进行测试账户是否正常。测试可以正常支付后,会开始接单“跑分”,支付较大金额。因此当第三方账户频繁出现小额支付后再进行支付,可以对其重点识别分析,判断是否涉嫌“跑分”洗钱。
3.小额高频交易。第三方支付的风控系统通常对金额越大的交易识别越严谨。“跑分”人员为躲避监管通常会使用小额支付,“跑分”平台也会有意将赌客大额赌资支付分成若干小额,再由“跑分”人员洗钱,但是由于赌资通常金额较大,因此需要“跑分”人员多次支付。因此第三方账户突然出现小额高频支付,如突然出现多次97、197、298等支付金额,需警惕其中可能涉嫌的洗钱风险。
4.佣金返还制度。“跑分”人员在完成“跑分”后平台会给予一定比例提成,通常为1%—1.8%。当第三方账户发生一定收付款后,资金并未在账户停留过久,随即快速转出。但是账户可能留存转出资金1%—1.8%比例的金额,或是在资金转出后会被转入1%—1.8%的金额。该部分金额可能为“跑分”所给提成。存在该种现象即可怀疑是否涉嫌“跑分”洗钱,并应对此重点分析。
(二)收付款方式
由上文可得“跑分”洗钱的具体流程为,因此“跑分”账户存在明显的二维码收款、收款资金在账户停留时间较短、短时间内将资金转出的特征。基于此,需增强对第三方账户频繁二维碼收款,收款后资金快速转出的账户进行分析。
(三)交易时间段特征
由于跨境网络赌博服务器多在国外出现赌博,存在境外时差,且为了躲避监管,结合赌客习惯等多方面原因,通常凌晨为赌博高峰期。罗亦丹曾在《公民与法》中刊文,经过多方探寻以及“卧底”某“跑分”平台,可以明显发现在凌晨后在“跑分”平台挂单洗钱的量显著增多。在凌晨第三方账户频繁进行交易,显然违背正常该有的使用习惯。但由于“跑分”平台已由最初为跨境赌博网站洗钱发展为为多种犯罪活动洗钱,如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其交易时间特征有变化。因此以时间特征判断是否涉嫌“跑分”洗钱时只能作为识别条件,不能作为排除条件,在此值得注意。
(四)用户信息特征
“跑分”平台招募“跑分”人员时多在互联网平台打着“兼职”“居家办公”“无学历要求”等噱头招募“跑分”人员。在此宣传诱导下,不少缺乏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以及被无学历要求兼职等标语所吸引的城镇务工人员等群体被诱导注册“跑分”平台会员。当发现注册用户身份为未成年人时,对平时账户余额较少,但是账户具有与余额不相符的流水,甚至流水较高时,应对此重点关注。同时由于一部分“跑分”人员频繁“跑分”导致账户被识别为异常禁止交易,可能会使用家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第三方账户进行“跑分”,因此发现用户年龄小于16岁或高于80岁但是账户流水较高时同样应引起注意。
(五)IP地址特征
由于“跑分”洗钱的特点,可以发现扫码支付方、二维码收款方以及二维码转出账户三方存在明显IP地址跨区域的特点。通常正常扫码支付,支付双方地址在相同或是相近位置。在“跑分”洗钱中由于赌客和“跑分”人员以及幕后洗钱人员地址不同,三方收付款IP地址通常在不同城市,相距较远,跨区域特征明显。因此当第三方账户频繁出现跨区域收款转账时,应重点对其分析。
上述识别特征通常都是多种特征同时出现,并且由于“跑分”洗钱的方式不断变化,反洗钱工作必须时刻处在动态博弈的状态,以基本识别特征为基础,并不断研究更多识别特征。
四、打击“跑分”洗钱难点分析
“跑分”洗钱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洗钱,以往的监管方式并不能实现有效监管,相比较传统洗钱方式,“跑分”洗钱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一是在法律上赌博不属于洗钱的上游犯罪,我国关于网络赌博洗钱相关法律并不是特别健全,存在一定漏洞。当上 游犯罪为跨境网络赌博时,可能涉及的洗钱刑事犯罪被按照赌博案判决,或是按照刑法312条按照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判决,并未十分切合使用洗钱罪判决跨境网络赌博的法律法规。二是“跑分”洗钱通常涉案人员较多,少则数百人多则上万人,尤其由于互联网的跨区域性,涉案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即便是一些大案要案也基本难以实现涉案人员全部到案。三是由于“跑分”洗钱为了躲避监管通常使用小额转账方式,我国目前反洗钱监管都是以“风险为本”的原则开展监管,由于“跑分”洗钱单个账户涉及金额较少,在风险为本的监管框架下可能达不到预警标准。四是“跑分”洗钱的幕后洗钱者和“跑分”平台搭建者通常都身处境外,遥控国内下游发展下线,因此就打击“跑分”洗钱而言,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通常捣毁一个“跑分”洗钱案后,很快会有新的平台出现。
五、防范对策研究
(一)加强多部门协作,共同打击“跑分”洗钱犯罪
“跑分”洗钱犯罪涉及人民银行反洗钱主管部门、公安系统、第三方支付,银保监会等众多部门,单一部门无法有效应对该种新型洗钱方式。同时为针对上一轮FATF评估结果,未来需要在房地产、珠宝、贵金属、会计师、律师行业开展实施反洗钱,届时会涉及更多部门和行业。单一部门是无法实现完善的反洗钱监管,因此必须加强多部门跨部门协作。在应对跨境网络赌博“跑分”洗钱中,可以以公安系统打击跨境赌博为切入点,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检测数据为着手点,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进行协调并做好线索分析,研究其中涉及洗钱犯罪活动。多部门需加强协作,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更有效打击“跑分”洗钱这一新型洗钱犯罪活动。
(二)引导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强反洗钱工作监督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整个“跑分”洗钱流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掌握第一手数据,在其掌握的大量交易数据中,可以最先发现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日常支付手段,使用第三方支付进行洗钱的现象也越发频繁。因此必须引导第三方支付系统加强反洗钱的监管,
(三)加强反洗钱宣传
“跑分”洗钱作为一种新型洗钱方式,大众对其了解较少,尤其青少年等群体对其认知不够,未能认识到自己使用二维码收款再转出已经涉嫌违法洗钱犯罪活动。因此人民银行、各地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需加强对反洗钱的宣传,尤其增加对“跑分”洗钱等行为的宣传。金融机构可增加青少年等群体对“跑分”洗钱的认识,普及反洗钱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陷入“跑分”洗钱的陷阱当中。
(四)阻断“跑分”等信息互联网宣传
目前“跑分”平台招募“跑分”人员通常使用两种途径,第一种是直接在“贴吧”“网页”等打着兼职的旗号招募人员,第二种是招募“跑分”人员后以提成为条件引诱“跑分”人员招募下线,并不断一层一层拓展下线。因此应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内容的监管,通过技术手段在具有搜索功能的APP上,屏蔽部分敏感词汇,如“跑分”等词汇搜索,并删除互联网已存在可能涉及“跑分”洗钱等信息,阻断跑分平台搭建者通过互联网宣传招募跑分人员。
参考文献:
[1]罗亦丹.帮人微信收款1万元提成120元可能成为“洗钱”帮凶[J].公民与法,2019(9):46-49.
[2]秦晓霞.网络“跑分”行为暗藏的洗钱风险及监管对策[J].北方金融,2019(4):57-59.
[3]丁双全.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2):102-109.
[4]陈亭曼.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以支付宝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35):119-12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宁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