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豹
男人老了。他经常做奇异的梦,又或许是在由临睡前的电视节目催生的诸多狂乱骇人的梦境之后,他记住的往往是其中最奇异的那些。他明白了“精疲力尽”的意思。
他发现世界上的疯子比自己想象的要多。以前他听老家在乡下的同事说每个村都有几个傻子,夏天会坐在村口乘凉,冬天里会撵着人走,喋喋不休。甚至,“每家都出过傻子,疯子”。当时他以为那是愚昧的误解、无知的传说。谁能说疯傻不是落后的代价,或者是符号?现在他不那样认为了。开车时他会看到路上的疯子而不是车标。他听说有故人半清醒半疯癫地活着,这让他有时疑心自己是否也半睡半醒地活着。他知道了一些朋友的秘密,有些是狂暴的幻想,支持人活下去;有些是黑暗的选择,必须得逃避才能活下去。有这些秘密的人,似乎必然非疯即傻,虽然那些讯号都掩藏在生活表象底下。
他越来越常听说逝者的消息。经常涉及财产分配问题,其中有一些,他也需要参与。与逝者相关的常常是一些平常看来奇怪的事情,比如他陪着一位比他更年长的朋友去探望一位女人,她的丈夫陪在她身边,她却只想见另外那个男人。有时她丈夫开车带她来看他。面对死亡时人有难以想象的索取,也有一生中仅见的慷慨。
他一生与钱调情,与职业调情。回顾起来不像一次次选择,倒像一场场无尽的探索。
他搬过这么多次家。与选择正确的房子相比,他宁愿自己选择了正确的城市。
他离过婚。有过几次“短暂的、不快乐的”关系。如果让他形容如今的婚姻,他会说,“我们能和睦相处,但从来没觉得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有一次他在家中时意外接到了来自前妻的电话。没时间去琢磨她是怎么知道他这个号码的,因为她说她病入膏肓,这个电话是她想要总结自己这一辈子的关系,想要与过去的创伤和解。“我是Ginny,我快死了。”她说。莫名其妙地,他似乎被谴责了,也被原谅了。抓着电话他突然产生了疑问,对面究竟是他第一任前妻(Victoria,他叫她Ginny),还是第二任(Jennifer,通常简称自己为Jenny)?这一切如梦似幻,对面挂上了电话,现在是忙音了。
他见过许多女人哭,印象最深的来自于陌生人。酒吧里的那位金发女子脸上有泪珠闪烁,她说,“我在这儿像坐牢一样”。
他经历过很多疑问,学会了不说出来。譬如,一位受他提携的年轻人写了本书,有个人物仿佛是影射他的。他在几处社交场合都见到那位年轻人,有一次他甚至就是为了见到那个人才去的。但他从来没能问出口。最终当他知道答案时,他笑得比什么都要大声。
他意外地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他看着世贸大楼倒塌,文件像雪片一样飞落。收拾逝者的遗物时,他看到等待被变卖的旧书。看到奖章、徽章、一只雪花水晶球。他并不想感伤——他不是那样的人,可是他忍不住想,“那些曾见过水晶球里面场景的人,都已不在人间”。
美国作家丹尼斯·约翰逊的《海仙女的馈赠》可以说成是五个短篇小说的总和,也可以说全部作品都拥有一位统一的主角:正在衰老的男人。他可以生活在美国,从纽约广告公司搬家去了西海岸四季温暖的圣迭戈,也可以生活在上海。甚至不需要真的老,只要你在某些时刻曾经照着镜子注意到岁月在鬓上流失的痕迹——注意到,而不是无意看到,就仿佛这些迹象从镜中跳出来,要把你摁在地上一般——你就会喜欢这本书。它以这个男人回顾往昔时的诗意以及男性特有的雄心攫住你,而它抓住超現实时刻的能力让人着迷。当你看到这个男人如何与一位巨富朋友喝酒,看着那位富豪在壁炉上点燃一幅名画,你可能会想起自己如何参加一场私人酒会,歌剧名伶在席前为宾客唱歌。谁没有这样的经验?曾以为自己是主角,之后兴味盎然地发现自己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许多男人喜欢非虚构,譬如历史著作与传记。但我相信最挑剔的读者也不会失望于《海仙女的馈赠》,它所描述的现实比史书还要更现实。只要一个人有关于岁月的经验,体验过“蹉跎”二字,感受过黑暗与光明变幻交织的魔力,就会读出丹尼斯·约翰逊句子的魔力。更何况,或许男人才能心碎于那种想要走出卧室、走进冷冽空气的冲动:“我知道自己逝去的生命已经超过了未来的生命,我的记忆比期待更多。记忆会消失,能留下的不多,我并不介意把这些记忆中的大部分也忘掉。间或,我躺在那里,开着电视,读着我搜集的民间故事中的一些狂野而古老的片段。能召唤来海仙女的苹果,能满足愿望的鸡蛋,能让人长出长鼻子再掉下来的梨。有时候,我会爬起来,穿上睡袍,走出门去,在我们安静的社区里,寻找一根有魔法的丝线,一把有魔法的剑,或者一匹有魔法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