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课堂教学支架的优化路径

2022-01-22 01:56梁玲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谜底自然段

梁玲

教学支架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适当线索或提示。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提供的教学支架往往与教学目标不匹配,与学情脱节,具体表现在支架模式化严重或直接以课后练习为支架,而不是因课而异搭建能够帮助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支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选择教学支架,真正发挥支架帮助学生学习的功效。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于分析文本内容,全然不顾统编教材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要求。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是严重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支架。

如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一位教师采用问题式支架组织教学:1.大家读课文第一句,注意邓小平爷爷在什么时间植树,当时天气怎样;2.大家读课文第二句,思考邓小平爷爷为什么引人注目;3.大家读课文第三句,注意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挖树坑的,他为什么不肯休息,你的体会是什么。这样的教学支架,且不说把课文内容弄得支离破碎,关键是借助这样的教学支架,学生是在逐句读课文,最多理解了句子的一些内容,无法从整体上把握这个自然段的内容,难以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有鉴于此,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语文要素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让学生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思考可以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尝试选择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支架针对性强,直接指向课后练习所体现的编者意图。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搭建的学习支架,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研读文本,并努力把自己的文本研读结果呈现给学生,实际上是为了把学生拉到自己的解读中,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样的学习支架,难以帮助学生达成应有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司马光》一课,这是统编教材安排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有的教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解读课文,力求把仅有30字的课文教得生动,因而在文言文字词、句式理解上比较多地体现了教师自己的体会,如“群儿”与“众”的区别等,并将自己的独特解读以学习支架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学习支架看上去源于课后练习,但明显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有鉴于此,教师需要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帮助学生走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提供的教学支架直指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实际上缺少了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关注,也就是没有引导学生思考结果是怎样获得的。

如教学《猜字谜》一课,文本中出现的字谜是“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对这一教学内容,有位教师提供了一个包含多个问题的教学支架:1.学习谜语的第一句:从“左边”“右边”这两个词语,你明白了什么?“绿”的事物有哪些?“红”的事物有哪些?什么时候会起“凉风”呢?2.学习谜语的第二句:及时雨也是水,你知道什么喜欢下雨?什么又怕水来进攻呢?学生结合前面学习的字词,最后虽然“猜”出了谜底是“秋”,却不能从猜的过程中总结猜字谜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对此,教师需要适当优化课堂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考路径:1.学习谜语第一句:从中找出能帮助你猜谜的秘密所在。例“左边”和“右边”你明白这个字是什么结构?2.互相讨论:你能不能从你找出的秘密中尝试猜出谜底?3展示:我是这样猜出谜底的。这样的教学支架重点指导学生在猜谜语的过程中怎样进行思考,学生猜出了谜底,思维能力就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对那些难以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支架,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优化,真正發挥支架在教学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谜底自然段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数字里的成语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美丽的秋天
谜底大揭秘
谜底大揭秘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