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平,王 静,陆宇霞,孙 洁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 200090)
淋巴水肿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借助一定测量方法来判断其肢体的肿胀程度,以判断治疗效果。传统的肢体肿胀测量是由取得淋巴水肿治疗师资质的护士(也称为治疗师)使用皮尺测量患者肿胀肢体特定位置的周径,主要涉及虎口(测量时以虎口为起点,绕行手背掌心一周,再回到虎口处)、腕关节上5 cm、肘关节上10 cm、肘关节下10 cm、腋下5个测量点。测量位置由治疗师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判定并用记号笔在患者肢体上做标记,以便于其动态评估治疗效果。传统测量方法因需在肢体上做标记,很多患者难以接受,且测量位置由治疗师凭借经验确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1]。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淋巴水肿上肢体积测量装置”,旨在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更精确地判断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治疗体验。该装置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制作该装置为双层圆桶状结构,桶体为透明亚克力材质。具体测量依据为水置换原理。测量装置包括盛水的内腔、内层壁、内外层壁之间的夹层空间。容器内层壁周径为50 cm,内外层壁间隔为10 cm。内层壁的上部设置有2个直径为5 cm的溢流孔,溢流孔下有水位刻度线。测量装置的底部设有两个排水阀,排水阀均与外管连接。其中,对应夹层空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水阀,用于排出夹层空间内的溢流水;而内腔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二排水阀,用于排出内腔中的水。桶壁外层设有刻度线,分别用cm和mL进行标识。外层壁上设有2个开关键,上侧开关控制水阀的打开和关闭,下侧开关控制抽水泵,使用间歇期可通过抽水泵将溢出的水抽入桶内,以便后续患者使用(扫描文末二维码可了解“淋巴水肿肢体体积测量装置”的更多图文信息)。装置示意图见图1。
图1 淋巴水肿肢体体积测量装置示意图
1.2 使用方法使用时,先关紧底部的2个阀门;在内层桶内装水至溢流孔下的刻度线处;协助患者将患肢套上一次性防水保护套后伸入内层桶中,以腋下抵住容器外边为准(腋下与容器外边接触处有一次性防水保护套隔绝)。患者手臂伸入过程中水会从内层桶的两个溢流孔中溢出至夹层空间内;观察外层桶上的刻度并记录。当外溢水量过少致外层桶的刻度无法显示精确数值时,可以打开夹层空间底部阀门,将溢流水引入引流袋观察数值。测量结束后启动抽水泵将外溢水抽回至桶内。每日使用结束后打开2个阀门放水,使用500 mg/L的有效氯溶液喷洒内腔及灌入夹层空间内进行消毒后待干备用。
2.1 评价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8年7—12月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淋巴水肿专病门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国际淋巴协会淋巴水肿分期标准[2]确诊为上肢淋巴水肿;②治疗依从性好,能定时进行门诊复诊。③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心肺功能不全等不适宜行手法治疗者;②因低蛋白血症等全身因素导致淋巴水肿者。最终纳入患者70例,均为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2.31±1.60)岁,1期淋巴水肿16例、2期淋巴水肿1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0.73±2.24)岁,1期淋巴水肿18例、2期淋巴水肿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淋巴水肿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评价方法
2.2.1 测量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传统臂围测量法进行肿胀肢体的测量,测量工具为皮尺。具体方法:治疗师选定测量位点后,用记号笔在位点处做相应标记,使用皮尺测量该部位的肢体周径并记录,通过体积换算公式将肢体周径换算为体积。同时,需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应保留标记,以供复诊时测量比较。②观察组:采用淋巴水肿上肢体积测量装置辅助进行肢体肿胀测量。具体方法:装置内置入清水,将一次性防水保护套套于患者患肢,指导患者将患肢放入装置内,治疗师根据溢流至夹层水的体积来判断肿胀肢体的体积。测量结束后,嘱患者将一次性防水保护套丢入废弃物桶内。患肢测量均由我院淋巴水肿门诊护士完成。8名淋巴水肿门诊护士均具有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资质,门诊开诊前已进行了专科测量手法的同质化培训。该专利装置用于门诊前已对门诊护士进行操作培训,以保证测量者操作及判断的一致性。
2.2.2 评价指标
2.2.2.1 护士测量操作耗时统计两组护士测量患者患肢的所用时间。对照组以护士开始选择测量位置到换算出结果所需的时间作为测量时间,观察组则从护士准备用物到记录观察结果所需时间作为测量时间,比较两组测量耗时是否存在差异。
2.2.1.2 患者就诊体验研究者在参考黄建等[3]“就医体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淋巴水肿患者就诊体验调查问卷”。该问卷共20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便捷性(5条目)、安全性(5条目)、专业性(5条目)、节力性(3条目)和舒适性(2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十分同意”计5分、“同意”计4分、“未定”计3分、“不同意”计2分、“十分不同意”计1分,总分20~100分。
2.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评价结果
2.3.1 两种测量方法操作耗时比较护士测量对照组患者平均耗时(9.47±0.86)min,测量观察组患者平均耗时(1.02±0.09)min,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1,P<0.01)。
2.3.2 两组患者就诊体验评分比较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测量安全性、专业性、舒适性方面的就诊体验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问卷具体条目评价可见,对照组中,88.57%的患者对不可擦笔墨迹的安全性存在担忧,85.71%的患者对皮尺测量的专业性不确定,28.57%的患者认为在其上肢做记号会使其舒适性下降。而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1.43%的患者对操作的安全性和专业性不确定,8.57%的患者在舒适性方面选择了“未定”。
表1 两组患者测量体验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患者测量体验评分比较 (分,±s)
项目便捷性安全性专业性节力性舒适性观察组(n=35)4.17±0.51 4.09±0.56 4.00±0.54 4.03±0.45 4.06±0.48对照组(n=35)4.14±0.55 2.94±0.48 3.09±0.45 4.03±0.51 2.77±0.55 t值0.237 9.224 7.659 0 10.454 P值0.813<0.001<0.001 1.000<0.001
3.1 淋巴水肿上肢体积测量装置的设计背景传统臂围测量法的测量步骤尚未形成标准化[4-5]。因测量位置均由治疗师依据经验选择,故测量数值难以精确体现患者肿胀程度。而利用水置换法测量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体积则是测定淋巴水肿肢体肿胀程度的金标准[6],可更为客观地评价患肢淋巴水肿的肿胀程度。
3.2 淋巴水肿上肢体积测量装置的应用效果
3.2.1 有助于节省护士的测量操作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采用辅助装置后,护士测量操作用时明显缩短(P<0.05)。就操作流程而言,传统测量方法中,护士需对每例患者5个测量点的周径进行分别测量,且需根据公式运算出患肢体积。而使用该测量装置,护士只需进行开关水阀和启动抽水泵按钮三步操作,根据溢水量即可直观判断患肢肿胀程度和体积,操作耗时明显少于对照组,有利于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3.2.2 有利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于测量安全性、专业性及舒适性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传统测量方法需在患者肢体上做标记,且标记不可清洗,患者会认为其影响美观,或担心记号笔印记长时间存留会对身体有一定损害;同时也会担心因标记淡化而影响下次测量结果,会产生矛盾心理。淋巴水肿上肢体积测量装置使用简便,患者只需将手臂伸入装置内即可,不会产生相关心理顾虑,有助于就诊体验及满意度的提升。
淋巴水肿上肢体积测量装置可协助淋巴水肿治疗师更客观地判断患者肢体肿胀程度、更准确地评估临床治疗效果;且其操作安全、便捷,可有效节省护士操作用时,也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