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思路研究
——以阳光学院为例

2022-01-22 10:04
科技视界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校企智能化专业

吴 斌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逐渐融入各行各业,智能建筑结合了现代建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仅仅跟随着行业的发展[1]。为了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智能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阳光学院于2016年在本科专业中正式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当前国内设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校以应用型居多,而应用型高校教学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趋势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以及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传统的校企合作存在较多弊端,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针对这一现象,阳光学院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上提出了校企合作新思路并进行了实践。

1 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相对单一,绝大部分以学校为主导,即学校制定相应的制度要求企业单方面配合其人才培养,忽视了企业的需求,出现利益失衡。而大部分合作企业迫于政府或者其他方面压力,会象征性地提供部分顶岗实习机会,合作理念依旧停留在接收学生实习的表层[2],而且考虑到安全方面的因素,实习岗位大多是些辅助性质的行政工作,无法参与实际的技术工作。

在传统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很少企业会共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制定,这样会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过于成旧,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生产,培养的人才专业素养与行业需求不匹配。此外,专业课程和工程实际密不可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部分专业课程完全可以由企业工程师来上,而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并没有深入参与学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环节。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企业拥有现场设施设备、实操环境及专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经眼观、耳听、手动,能在短时间内汲取专业知识,快速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变,然传统校企合作并未充分利用企业得天独厚的资源。

2 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2.1 专业定位

阳光学院立足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岗位人才需求,由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内教师,培养如机电管理员、电气设计师、施工管理员等实践能力强,懂施工管理、能设计、技术硬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宗旨,推进专业建设。具体建设思路如下。

2.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建设依托办学机构阳光控股有限公司,利用其在建筑行业的优势及资源,将校企双方凝聚成整体并有效嵌入人才培养整个过程,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企业市场嗅觉灵敏,能够精准定位产业需求,而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需要密切和产业需求进行对接,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机制。高校与企业两个不同领域团体,设置共同人才培养目标,发挥所长,企业积极参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企业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体,学校以专业理论为主体,采取“双主体”培养方式,校企互补。

在具体改革中,增加实践教学占比,并将“项目式教学”“1+X证书”制度纳入培养方案,如表1所示。“1+X”指的就是学历证书加上若干本职业技能证书。本专业将“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电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及“全国CAD等级证”等作为专业技术技能证,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必须至少获得一本技能证书。为了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培养方案还规定通过证书可以免修相应的学分。

表1 培养方案相关数据达标测算表

2.3 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新教改需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人才供应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核心专业课程采用“课程外包”与“联合授课”新模式,具备“企业进教室,教师进企业,课堂进企业,学生进企业”等多种形式,行业专家授课,实景教学,理论深度联系实际。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项目合作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3]。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采用“理论知识学习—课程实践强化—专业技能实训—校企合作实习”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式教学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实习过程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形式,毕业环节“真题习做,一人一题,分类分层次管理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从教学内容、媒介、技术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推进教学研究与改革。

2.4 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融合不仅仅是在学生层面,另一方面体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受教师教学水平影响较大。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完善,可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逐步充实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4]。

“走出去”要求教师走出校门,鼓励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另外,在实施课程外包的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在企业兼职、蹲点或挂职等形式入驻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以锻炼提升自己。“引进来”则是引进行业知名度高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专家进校园,以客座教授或外聘老师等身份共同授课、开展实用案例型专题讲座的形式,用他们实际工作经验引导并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建立工程思维模式,强化日后从事行业相关概念,毕业后能更快地完成身份转变以适应实际工作[5];特别是在毕业设计环节,聘请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行业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利用专家在行业内的资源,推荐学生就业,极大地提高了就业率。

2.5 实验平台建设

目前,专业已有楼宇智能化实验室、供配电实验室、仿真软件实验室等。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现阶段还需要不断完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建设要突出实际应用,面向学生实际工作需求,将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核心技能在实验项目中充分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集“教、学、做”于一体的实训平台[6]。实验教学方式应多元化、多样化,如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将实际工作项目融入实验教学,以做促学,充分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再者,在校企合作机制下,可以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通过申请实验室资质认证等方式提高实验室市场化水平,校企共用,加强横向科研项目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3 结语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专业建设要明确自身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要适应当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应用型即实践性。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各自资源的分析,取长补短。专业建设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完善并提高实验实训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校企智能化专业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