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玲 王凤琴 张亚红
(南通理工学院电气与能源工程学院 江苏南通 226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积极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将思政元素合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巧妙进行德育?如何基于专业课程教育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前要思考的关键问题。首先,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然后深度挖掘并凝练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并设计出合理的融入策略,本文将以《船舶设计原理》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具体分析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对教学内容中思政要素的挖掘与提炼、教学方法改革等进行探索分析[2-4]。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着重研究船舶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船舶总体设计的工作内容,熟悉有关规范要求以及国际规则和公约,掌握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通过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总体设计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本领域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拓展性强的特点。以往该专业课程教师更注重船舶总体设计等专业知识讲授,同时教师思政教育水平相对薄弱些。因此,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要提高,要充分基于该课程挖掘提炼思政要素,并巧妙融入专业教育中,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奠定专业基础和思想基础,真正实现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所以专业课教师在抓好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注重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教会学生爱国、爱岗、敬业、奉献等。
在《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知识点针对性地挖掘与凝练思政要素,譬如可以通过热点新闻、事实案例、图片故事等进行导入设计,使得思政要素悄然融入到课堂教育,与专业知识讲授融会贯通,自然衔接。以谢云平教授主编的《船舶设计原理》为例,结合授课要点挖掘设计了思政融入点和思政元素,具体见下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融入点与元素设计
第四章 船舶技术与经济性能船舶系列海难事故情况分析求实严谨、安全管理、危机意识,不断提高专业与技能,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五章 船舶主要要素确定“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背景崇高信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不畏艰难第六章 型线设计 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爱国情怀第七章 总布置设计中国船级社《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法定检验技术规则》遵守纪律与规则,不得散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应用时代发展、新技术应用技术革新与突破,不断与时俱进第九章 海洋移动平台设计海洋强国国家战略解读与分析勇于探索,肩负中国梦实现
1.船舶设计概论——激发民族自豪感,积极进取,不断创新
结合上述图例1和2,讲述目前我国船舶行业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图1是上海外高桥承建的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大型矿砂船,这艘巨轮依托于中国工信部“智能船舶1.0专项”项目。该船突破了重大技术,同时获得了中国船级社CCS与DNV GL两家船级社的智能符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船舶。图2是由中船集团所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推出的全球最大25000TEU LNG动力集装箱船,该船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该箱型设计将世界超大型集装箱船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已然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实质飞跃。通过事实阐述结合相关视频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对行业的认可,引导学生为祖国制造业未来的进一步强大发挥自己的力量。
图1 上海外高桥智能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
图2 沪东中华25000TEU集装箱船
2.船舶重量重心与载重线——诚信教育、遵纪守法
图3 载重线检查
图4 海事人员登船检查
结合图例3和4在讲授载重线的知识点时,明确载重线的设绘必须要根据国际载重线公约的明确要求。基于一则新闻报道,播放关于“船东老板擅自篡改载重线以增加船舶载重量”的相关视频,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注重诚信,遵纪守法。载重线的设计其实为了防止船舶超载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其实跟汽车超载的概念一样,检查汽车有没有超载可以称重量,但是船舶称重不方便,因此需要设计并勘划出载重线,不允许船舶超过这条载重线。因此为了便于识别与监督,法规规定所有的船舶均应按照规定的式样在船的两舷侧永久性地勘划载重线标志,任何人不可为了个人私利随意篡改与调整。诚信是作为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务必遵守相关法规、规范,这是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像上述无视法规与条令的行径必将受到严惩。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品质。
3.船舶容量与吨位——不畏艰难,不断创新
图5 首艘国产极地探险邮轮1号顺利试航
图6 极地探险邮轮3号“海洋胜利号”下水
结合图例5和6的国内自主研发建造完成的极地探险邮轮,在讲授客船的布置地位知识点时,分析在设计这类布置地位型船舶时,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浮性、稳性、抗沉性等基本性能,还要满足客船特定的布置要求。结合国内承建的极地探险邮轮系列,重点论述其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邮轮内部设计很丰富,包括商业街、大剧院等娱乐场所。然而这座豪华“水上城市”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但是船舶工程技术人员不畏艰难,善于钻研,协心协力解决难题,完成邮轮的设计与建造,这正是智慧的体现,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积极思考,不畏艰难,积极探索。
4.船舶技术与经济性能——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图7 货船严重侧倾
图8 “世越号”客轮
结合图例7和8的事故案例,在讲授船舶稳性的知识点时,明确船舶稳性对于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性。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外力作用下偏离其平衡位置而发生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能自行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的能力[6]。船舶稳性作为船舶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之一,即使船舶受到外来力矩会发生倾斜,但只要稳性好回复力矩就足够,最终船舶仍然能够回复原位并且保持正浮状态,然而一旦稳性不够,那么船舶就会发生严重侧倾甚至沉没,后果不堪设想。基于此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也是一样,虽然偶尔由于外界因素产生动摇偏离方向,但是只要心中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虽有曲折,仍然会回到正确的方向,保持住自己的初心,从容面对困难与挫折。
5.型线设计——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定勇攀高峰的信念
图9“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图10“蛟龙号”把国旗插在南海海底
结合图例9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讲授型线设计的曲折性和重要性。凭着我们国人特有的智慧,“蛟龙号”总设计团队攻下了设计的难关,设计出类似鲨鱼外形的载人潜水器。整个设计过程充满了曲折与困难,要考虑整体外观造型、水中性能优劣、水动力模型等一系列因素,不断调整、修改与优化,最终形成它的最优线型,所以型线设计的过程是不断优化的过程。结合图例10“蛟龙号”的机械手把国旗插在了南海海底,讲授“蛟龙号”的傲人成就正是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无数日夜的连续奋斗的成果,他们践行着“严谨求实、团队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引导学生们要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定勇攀高峰的信念,传承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与思政能力。作为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扎实,同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更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通过“课程思政”专家讲座、线上思政课程学习、课程组讨论交流、阅读相关书籍等途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课程思政能力,并将所学方法和途径进行实际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
为保障“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有效,专业课程的思政设计至关重要,要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要素,做好思政要素与专业知识的衔接设计。《船舶设计原理》课程从课程的教学材料源头抓起,课程组教师基于收集整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支撑材料,包括相关图片、视频、案例、新闻等素材,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5]。通过课程的集体备课、交流讨论等环节做好《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将专业与思政巧妙融合,达到理想的思教效果。
为了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要素的讲授要注重与专业知识的巧妙融合与衔接,不能生搬硬套,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师注重结合视频、案例、图片等教学材料,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案例与项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分析,然后教师再进行顺水推舟式地分析,娓娓道来,使得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课程思政的实施不同于普通的思政课程,要注重结合生产实际,依托实际问题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的新任务,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大意义。在《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中,课程组充分挖掘与提炼课程思政元素,认真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专业教育的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真正落实贯彻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