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联合血清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2-01-21 07:27李艳艳贾爱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肌酸激酶酮症酸中毒

李艳艳,贾爱华

(榆林市第一医院,陕西 榆林 719200)

糖尿病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1-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的高血酮、酮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3-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由饮食、感染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引起[6-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较容易继发感染[8],继发的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同时还会延缓患者的恢复时间[9]。因此,在早期对继发感染进行准确判断对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预后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报道都是围绕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方式,但是关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诊断的报道较少[10-11]。临床上大多将血清淀粉酶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21],血清淀粉酶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细胞的能量代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属于一种炎症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发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肌酸激酶被认为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指标[14-16]。本研究收集112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联合血清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5月诊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相关检查符合文献[17]中关于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患者;(2)病例资料完整、年龄≥18岁患者;(3)无严重肿瘤疾病或严重精神疾病患者;(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严重心、肾、肺系统疾病患者;(3)近两周内服用过抗菌药物;(4)合并血液、风湿疾病,严重肿瘤疾病或严重精神疾病;(5)由感染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与批准,榆医伦审(2016)第(146)号。参考文献[18]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继发感染进行判断: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等病原学检查呈阳性即可判断为继发感染。根据是否继发感染将112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感染组(n=48)和未感染组(n=64)。

1.2 研究方法

收集2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饮酒史、抽烟史、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发生胰腺炎或心肌梗死],采集2组患者入院时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速率法[19]检测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20]检测TNF-α和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联合血清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结果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饮酒史、抽烟史、体重指数、胰腺炎及心肌梗死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水平

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的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水平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统计学有意义的4个项目(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是影响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 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ROC曲线分析

以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水平作为检验变量,进行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的AUC分别为0.870、0.870、0.833和0.897,而联合检测的AUC为0.996,明显高于单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80%和96.90%,优于单个指标检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和图1。

图1 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ROC曲线

表4 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AUC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较常见的合并症,一旦继发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也不利于患者的恢复[21-22]。因此,尽早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进行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利。然而,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病原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难度,使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23]。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血清学指标认识的深入,血清学指标获取较为简单,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因此,通过检测血清学指标对感染进行判断成为诊断感染的常用手段。本研究主要探讨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联合血清炎症因子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以期为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血清淀粉酶是由胰腺分泌和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淀粉酶,临床上大多将其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12]。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和细胞质中,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细胞的能量代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3]。TNF-α主要由脂肪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分泌,其生物学特性较为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感染和免疫调控等,属于一种炎症因子。IL-6是活化的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属于比较常见的炎症指标,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可以反映机体的感染情况。郝东侠等[15]研究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高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未感染患者,认为肌酸激酶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指标。兰飞等[16]的研究则发现,TNF-α、IL-6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发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而认为对TNF-α、IL-6进行动态监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诊治水平的提升有利。谷巍等[25]研究发现,TNF-α、IL-6、PCT、CRP及中性粒细胞联合检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等是影响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的AUC为0.996,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80%和96.90%,相比于单个指标检测有了明显提升(P<0.01)。

综上所述,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可以对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进行评估,检测效能较高,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本研究不足之处,样本量较小,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血清淀粉酶、肌酸激酶、TNF-α及IL-6联合检测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可能需要今后进行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酮症酸中毒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瘤胃酸中毒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窒息新生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4小时内血清肌酸激酶稳定性变化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