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河源市第四小学召开“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教研工作座谈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党委委员、教学教材研究室主任曾令鹏,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姚轶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桂娟;河源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东辉,河源市教育研究院院长何功兴,东源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陈红星,河源市各县(市、区)教研机构(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围绕高水平教研体系建设,包括:教研队伍建设,教研模式、机制和组织创新,教研工作支撑课堂教学質量提升等方面进行交流。河源市教育研究院及各县(市、区)教研机构(教师发展中心)汇报教研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有关建议。
张东辉提出,河源作为山区市,要构建高水平教研体系有六个关键问题。一是乡镇中心小学教研机构设置、职责要求、教研操作的问题;二是关于“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的策略研究;三是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关键职能的发挥;四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问题;五是关于创新网络教研机制推进教研信息化的问题;六是关于市县教研员成长机制的问题。
李桂娟指出,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具有良好的前期基础。深圳市加快健全市、县(区)、校三级教研体系,下大力气做强做大教研体系。她希望深圳与河源深化教研工作交流辐射,落实国家普通高中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和“双减”政策要求,推进成果培育扶持和转化。
傅湘龙强调,当前全国都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河源市教研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和认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他认为,河源市要着力谋划和落实建设高水平教研体系。一是找准方向、找准定位。加强党对教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教研员队伍中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每一所学校的发展。三是系统设计,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内涵建设、制度建设,推动教研模式、方式、组织、机制创新。四是找准关键点和切入口。要在配足配齐教研员基础上提升队伍素质,探索教研员评价制度;构建教师教研员共同体,加强校(园)本学科之间、同一学科不同学段之间教研工作协同。五是健全制度,从确保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六是协同联动做好对口帮扶。河源市要充分利用深圳市优质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受帮扶强壮自身“筋骨”,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和水平。七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要在关注课堂教学基础上提高关注学生力度,下功夫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关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关注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