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叶 高春山 闫春梅 李忠强 刘铁钢 刘慧吉 郑伟
摘 要:为了解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的生活习性,基于仿生态环境条件,对东北蝲蛄的形态特征、食性喜好、蜕壳特征、交配行为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东北蝲蛄喜食新鲜活鱼,常因抢食而发生争斗;秋季出现蜕壳现象;首次观察到东北蝲蛄交配行为及交配后雌性蝲蛄纳精囊的颜色变化。
关键词: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 Pallas);仿生态环境;生活习性
中图分类号:S931
蝲蛄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螯虾科(Cambaridae),蝲蛄属(Cambaroides)。我国原产三种蝲蛄,分别是东北蝲蛄(Cambaroides dauricus)、许朗蝲蛄(Cambaroides schrenkii)和朝鲜蝲蛄(Cambaroides similis)。
东北蝲蛄又称螯虾,外壳多为青绿色、黄褐色,外表光滑,甲壳偏硬,副足修长,尾部偏大,身体由头胸部、腹部、额角、眼、触角、大颚、小颚、颚足、胸肢和腹肢等组成[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水域,资源量较多的包括敦化市、通化市等地。东北蝲蛄喜栖息于水质清澈的山溪石块中,对水质要求极高,生活水域遭到轻微污染都会致其死亡,从而导致灭绝[2]。东北蝲蛄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虾青素,具有一定的调节和补益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上世纪90年代,因农药污染及人类过度捕捞和介入,野生东北蝲蛄数量急速下降,因其群体恢复能力弱,已经濒临灭绝,成为亟需保护的物种[3]。东北蝲蛄的人工养殖难度高,养殖技术尚未完全攻克,研究资料相对缺乏,虽有学者提出了基础养殖方法和建议[4],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这严重制约了东北蝲蛄种质资源恢复和发展。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在可控温生态养殖室内模拟东北蝲蛄野外生存条件开展人工养殖研究,观察其生活习性,为今后开展东北蝲蛄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20年7月,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密江河共采集体格健壮的野生东北蝲蛄81尾,充氧运输至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暂养于可控温生态养殖室内。其中雌性32尾、雄性49尾,体长5.8~6.9 cm,平均为6.3 cm;体重5.9~13.4 g,平均为9.0 g。
1.2 试验条件
东北蝲蛄饲养于可控温生态水族箱内。每个水族箱(内水流循环)规格为80 cm×45 cm×45 cm,平均养殖密度为61.7尾/m3,循环水溶解氧6.4 mg/L,水流速4.14 L/min,pH值为8.33,水温10~17 ℃,24小时持续充氧。模仿野外环境放置鹅卵石和水草等,为东北蝲蛄提供躲避场所。每周清污换水一次。每日投喂饵料一次,观察其活动情况,持续观察1年。
1.3 研究方法
每日上午9:00至10:00,下午15:00至16:00观察、记录东北蝲蛄的外部形态结构、摄食行为、蜕壳变化和交配行为等生活习性,并进行拍摄及录像。
在摄食偏好性的研究中,将东北蝲蛄分为三组,每组10尾,一组投喂颗粒饲料,一组投喂新鲜死鱼,一组投喂小型活鱼。每日上午9:00开始投喂,为期2周,通过剩余残饵量判断东北蝲蛄食性偏好。
2 结果
2.1 雌雄外部形态特征区别
除外部基本結构,雄雌东北蝲蛄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殖器官。雄性蝲蛄的附肢进化为向头部方向的生殖肢,雌性蝲蛄的第三对步足基部是一对生殖孔,见封三图1。
2.2 适宜的生态习性
观察结果表明,最佳饲养方式为隔离养殖。初期采用集中饲养,发现其相互打斗、残杀程度严重,死亡16尾。随后采用水族箱隔离养殖方式,有效降低蝲蛄死亡率23.9%。
2.3 食性喜好与摄食特征
通过投喂不同饵料对比,结果表明东北蝲蛄最喜食活鱼。东北蝲蛄对食物的喜好依次为小型活鱼、新鲜死鱼及颗粒饲料。投喂小型活鱼期间,水族箱内基本无残留;投喂颗粒饲料期间,水族箱内残饵剩余明显。在摄食过程中,东北蝲蛄首先用螯足将食物紧紧圈住,再用第一颚足将食物送入口中。首次观察到东北蝲蛄个体之间抢食活鱼的现象,见封三图2a、图2b。
2.4 蜕壳特征
10月12—25日,共观察到4尾东北蝲蛄蜕壳现象,与自然条件下生长的东北蝲蛄蜕壳时间一致。刚刚蜕壳的蝲蛄身体柔软,颜色呈淡红色,一周后逐渐坚硬。蜕壳期间行动减弱,直至甲壳逐渐硬化后,才开始进行其他活动。10月20日观察到一尾东北蝲蛄螯足蜕壳的现象,新生长的螯足短而细小,与蜕下的外壳形成鲜明对比,见封三图2c。
2.5 交配行为
试验期间,观察到人工饲养的东北蝲蛄交配行为,与自然环境交配时间相符。交配前雄性先抓住雌性,与之腹部相对进行交配,雄性蝲蛄将精荚置于雌性的纳精囊内,见封三图2d。经连续观察,发现交配后的雌性纳精囊与交配前存在明显区别,交配后的雌性蝲蛄纳精囊颜色变为白色,见封三图3。
3 分析与讨论
3.1 资源现状分析
据文献显示,上世纪60年代在吉林省临江县、抚松县及辽宁省的桓仁县等境内的山区河流内,东北蝲蛄的资源非常丰富,研究人员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中几乎每网中都会捕获几尾东北蝲蛄,调查结果显示在面积为1 m2,水深20~30 cm的样方中,可得东北蝲蛄12尾,可见资源之丰富[1]。而如今东北蝲蛄的资源现状不容乐观,经走访与调查,近年来已很难见到野生的东北蝲蛄,恢复东北蝲蛄种群资源迫在眉睫。
3.2 生活习性分析
本研究在生态特性、蜕壳行为方面的研究结果与张希等[2]学者观点一致。在生活耐受水温上,张希等学者提出最适水温为16~21 ℃,而本研究中控制水温10~17 ℃,在养殖过程中当水温超过20 ℃,东北蝲蛄的活动明显减缓。分析原因可能为采集的东北蝲蛄自然气候环境存在差异,对水温耐受有所不同。在摄食行为方面,首次对东北蝲蛄食性喜好进行对比研究,但无法精准计算东北蝲蛄对各种食物的摄食量,仅能通过肉眼对各组水族箱内剩余饵料量进行判断。在三种食物中,东北蝲蛄更加喜好肉质鲜美的小型活鱼,这与其他学者描述东北蝲蛄更加偏好肉食这一特性观点一致[2]。首次观察到雌雄东北蝲蛄交配行为,人工养殖的东北蝲蛄交配时间与自然环境下的东北蝲蛄交配时间一致,说明人工仿生态环境与东北蝲蛄生存的自然环境相似,对东北蝲蛄生态学特征和生活习性没有改变和影响。本研究在东北蝲蛄交配之后首次观察到雌性蝲蛄纳精囊颜色出现改变,通过对比,交配后的雌蝲蛄纳精囊由无色变为白色,这一结果未在其它学者研究中提出,今后还应在解剖学上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研究。
3.3 人工繁育养殖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对东北蝲蛄的研究相对较少,人工繁养的技术难关尚未完全攻克,还未有成功养殖的相关报道。东北蝲蛄在我国仅分布于东北,不食腐食,喜食新鲜食物,无法生存于污染与腐朽环境,自然条件下繁殖能力较弱,故而生殖力无法与小龙虾(克氏原螯虾)相比[5-6]。即使有学者提出东北蝲蛄的基础养殖要点[7-9],但其研究资料和养殖技术仍相对缺乏,养殖东北蝲蛄的产量也较低[10]。
本研究基于人工仿生态环境条件开展东北蝲蛄生活习性观察,对东北蝲蛄的外部形态、摄食行为、蜕壳特征、交配行为等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并初步摸索人工养殖条件,为实现东北蝲蛄生态养殖[11]和恢复种群数量具有积极作用。今后还应从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多角度深入探索东北蝲蛄的种质资源鉴定和保护研究,尽早突破人工繁养瓶颈,开发东北蝲蛄人工养殖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常夫,于春林.东北螯虾[J].动物学杂志,1959(10):453-456.
[2] 张希,杨洁,董宏伟,等.东北蝲蛄的生物学特性及现状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20,47(1):41-43.
[3] 杨富亿.东北蝲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5,11(3):128-131.
[4] 张希,杨洁,董宏伟,等.东北蝲蛄运输入池方法及恢复期养殖措施[J].水产养殖,2020(5):56-57.
[5] 王波.如何识别龙虾、螯虾与蝲蛄虾[J].生物学通报,2003,38(2):31-32.
[6] 董扬帆,李军涛,张秀霞,等.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进展[J].水产学杂志,2020,33(4):68-74.
[7] 于林海,郭贵良,郭万卿,等.极具开发价值的土著渔业品种——东北蝲蛄[J].科学种养,2021(3):53-54.
[8] 杨富亿.东北蝲蛄稻田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1994(4):8-9.
[9] 张希.东北蝲蛄人工养殖技术要点[J].科学养鱼,2020(4):35-36.
[10] 牛贵武.黑龙江省经济虾类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水产,2018(1):15-17.
[11] 王伟.淡水鳌虾、甲鱼与水稻种植结合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技术实践与探讨[J].科技风,2019(1):209-210.
Observation on living habits of the crayfish Cambaroides dauricus in simulated wild environment
HAN Ye, GAO Chunshan, YAN Chunmei, LI Zhongqiang, LIU Tiegang, LIU Huiji, ZHENG Wei
(Jili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chun 130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habits of the crayfish Cambaroides dauricus,wild living conditions were simulated to observe its living habits,inclu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eeding preferences,moult characteristics and mating behavi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ayfish prefered to eat small live fish and fight each other for its favorite foods.The moulting behavior happened in autumn.The mating behavior and the change in color of seminal receptacle of the female crayfish after mating were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crayfish(Cambaroides dauricus); simulated environment; living habits
(收稿日期:2021-08-23;修回日期:2021-09-18)
基金项目:国家水产种质资源服务平台项目(2019DKA30470)。
作者简介:韩叶(1988-),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渔业资源保护。E-mail:yyweixiao@163.com。
通信作者:鄭伟(1965-),女,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渔业资源保护。E-mail:zw072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