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淑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团结畜牧兽医站)
在猪疫病防控过程中,不仅要采取物理手段对猪养殖场所进行消毒和防控,还要采取化学手段防止猪的疫病的产生和发展。在猪疫病防控过程中,首先要正确的选择药物,不能选择质量不过关的抗病毒药物;其次不能仅依靠抗病毒药物进行猪的疫病防控,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也要注重卫生和消毒,避免出现大规模疫病的暴发。
1.病毒变异。由于抗病毒药物在猪疫病防治方面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从而使养殖人员以及相关疫病防控人员大量使用抗病毒药物。大规模的使用抗病毒药物,且多次在同一批猪上使用,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防控效果,但是长期的使用,可造成一些病毒发生变异增强其抗药性,导致一些抗病毒药物使用效果下降,给后期猪疫病的防控工作造成许多困扰。
2.对猪自身的危害。抗病毒类药物可直接影响猪的身体健康,造成部分猪的机能障碍,破坏猪的免疫系统,虽然不会暴发大规模的疫病,但是由于机体功能下降可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
3.对人类身体的危害。给猪使用相关抗病毒药物后,猪经加工进入市场,最终被人类食用,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药物并不会随着猪的代谢而全部排出体外,最终进入人体内,一些药物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在猪养殖过程中,应明确猪养殖的最终目的是供给我国的猪肉市场,因此在药物的使用和治疗的阶段,要注重药物对猪的危害以及相关的药物残留是否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1.细胞因子制剂。细胞因子制剂包括干扰素、免疫核糖核酸、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和胸腺肽等。在使用细胞因子制剂过程中,相较于中草药制剂,发挥作用更为快速同时也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细胞因子制剂主要是通过干扰素进行病毒的破坏,以及相关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对猪免疫能力的提升,从而辅助猪对疫病的防治。
2.中草药制剂。中草药制剂不同于细胞因子制剂,只是简单地将一些抗病毒类药物融入防控猪疫病的中草药配方中,通过与中草药制剂相融合的方式减轻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也能起到一定的疫病防控的作用。
1.选择原则。抗病毒药物选择的前提是能够达到疫病防治的效果,而且不能够对猪的生长健康造成危害。由于猪抗病毒药物在投喂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同一只猪多次使用抗病毒药物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抗病毒药物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变异性低的抗病毒药物,从而减少对猪的危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要增强猪的免疫力,避免猪其他病症的发生。
2.病毒的生活周期。在抗病毒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遵循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规律,根据病毒的生长周期进行猪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和疫病的防控。破坏病毒在猪体内生长阶段的任何一个环节,均能有效抑制病毒的繁殖,起到抗病毒的效果。因此,在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病毒的生长周期进行病毒的破坏,防止疫病的产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猪疫病的防控工作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推进的长期性工作,不能够仅仅依赖病毒性药物来进行猪疫病的防控,使用病毒类药物可对猪和人类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为保证猪疫病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控,更多的是在日常的养殖中做好卫生工作以及防治疫病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以抗病毒药物作为辅助,从根本上防止猪疫病的产生以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