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继辉
(全州县大西江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 桂林 541513)
牛胃肠道炎症与腹泻是牛养殖期间常见性、多发型疾病,若难以准确判断、快速治疗疾病,则可能会致使病情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甚至致使牛死亡。牛胃肠道炎症与腹泻的诱发原因比较复杂,例如饲养方式不当,外界环境刺激或者传染病等,均可能会诱发疾病。近年来牛规模化养殖不断发展,牛养殖的密度、数量持续增长,在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随之提升,直接影响着牛群的健康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加强牛胃肠道炎症的防治研究,有利于日常防范疾病,及时发现、处理疾病,确保牛群健康生长及牛养殖业的科学发展。本文将结合牛胃肠道炎症与腹泻的临床特征、防治方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带来参考作用。
1.1.1 发生原因
牛胃肠道炎症是胃肠道表层组织与深层组织炎症加重的过程,和牛的胃部、肠道生理状态密切相关。胃肠道与器质损伤,身体功能紊乱,则会加重病情。牛胃肠道炎症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饲料发霉变质、过凉过硬,饲料配置不当或频繁更换饲料类型等,均可能会影响牛的胃肠道功能状态,对其胃粘膜组织造成伤害。牛的胃部与肠道组织密切关联,故而在胃部或者肠道发生炎症病变的情况下会互为影响,致使牛整体消化道发生炎症反应。
1.1.2 临床症状
胃肠道炎症发生后,牛的临床特征主要是体温上升,进食欲望降低,心率、呼吸加快,瘤胃的蠕动速度变慢或停止。患病牛精神状态较差,长时间卧地不起,口腔干燥。患病牛可视黏膜组织充血、发黄,舌头表面缩皱。病牛的粪便比较稀软,含水量较高,具有大量没有消化完全的饲料,且伴有恶臭或者腥臭的味道。同时粪便中有血液或者黏液等,腹泻期间肠音相对较大,一些患病牛甚至会出现排便失禁的情况。
随着牛胃肠道炎症的加重,可能患病牛的肠音会越来越弱化,肛门松弛且排便失禁,慢慢身体脱水,最终由于身体衰竭而死亡。通过解剖结果可见,患病牛的肠道中包含大量血色物质,臭味较大。肠道黏膜组织充血、肿胀,甚至一些患病牛肠道黏膜组织脱落、坏死,在肠道组织表面有严重的溃疡灶。
1.2.1 发生原因
腹泻是牛的常见性、多发性疾病,常见的诱发原因表现在采食、药物应用及细菌病毒感染等方面。首先在采食方面,若进食霉变的饲料、干草,冷冻腐烂的青草、草根,或农药、化学物质污染的草料,则会致使牛出现腹泻症状。特别是在冬季,青草较少,需要为牛喂食干草,在过度食用的情况下则会致使牛消化不良。
其次在药物应用方面,长时间应用一种药物,可能会致使牛出现耐药反应。在用药期间由于肠道菌群失调,也可能会诱发双重感染症状,加重牛的病情。最后在细菌、病毒感染方面,受到养殖环境、牛自身抵抗力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各类细菌、病毒滋生。牛自身抵抗力不足,则会增加牛腹泻的发生概率。
1.2.2 临床症状
牛腹泻发生后,初期症状主要是排出黄白色、粥样及带臭味的粪便,体温上升,能够达到41℃左右。患病后牛久卧,肺部听诊出现干性锣音、水样或者是胶冻样粪便恶臭,且粪便内包含血块和血丝等。牛腹泻的病毒可以通过患病牛的粪便、分泌物、消化道或者是呼吸道等方式传播,患病牛的精神状态较差,进食欲望较低,且具有严重腹泻的症状。患病后,牛舌面上皮组织坏死,口腔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后期牛皮肤表面弹性持续降低,眼球下陷,直至死亡。通常患病牛若未得到及时治疗,约在5~7周后死亡。
2.1.1 牛胃肠道炎症
当前治疗牛胃肠道炎症及腹泻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应用药物缓解患病牛的症状。日常牛养殖期间,主要可以通过牛的临床症状、表现等,初步判断牛是否患得胃肠道炎症疾病,比如牛日常进食情况、粪便状态等,严重的腹泻、身体脱水症状,则可以确定为胃肠道炎症。
牛胃肠道炎症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清理胃肠道。口服硫酸镁或硫酸钠,促进牛的胃肠道蠕动,使食糜排空,而后实施止泻、消炎治疗。比如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或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快速达到用药效果。
2.1.2 牛腹泻
针对于牛腹泻症状,需要快速控制牛的病情,预防发生继发性感染症状,同时也需要预防患病牛身体脱水,电解质流失。治疗期间可以应用葡萄糖盐水1500mL、2.5%恩诺沙星注射液10~20mL、2~5g 维生素C、5%碳酸氢钠200~400mL 静脉滴注治疗。每日注射1 次,持续用药3~4d 后,患病牛的症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同时为了强化治疗的效果,也可以应用中药辅助治疗,比如应用杨树花口服液,可缓解患病牛的肠道不适症状。应用补中益气散,可强化患病牛的身体免疫力,预防其久泻脱肛。
肉牛养殖的过程中疾病发生率较高,需要及时为其治疗。中药治疗的成本较低,可增强牛的身体免疫力,但是药物见效时间相对较慢[1]。西药应用后见效速度较快,常用的药物即为抗生素。尽管能够快速发挥药物作用,但是长时间应用方式下肉牛可能会出现抗药反应,致使病情反复发作,故而在治疗期间不能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且可以通过中西医联合用药的方式,在快速控制患病牛症状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其免疫能力,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2.2.1 确保环境卫生
牛养殖期间胃肠道炎症与腹泻主要以预防为主,坚持防疫控制,而环境卫生是疾病预防的基础。在牛养殖过程中,需要坚持每日消毒、清理牛舍内的粪便、积水,确保牛舍的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牛舍内每日饮水、食物均需要及时与全面清理,清除食物残渣,定期深度消毒。特别是在母牛分娩之后,要及时清理杂物,胎衣、粪便等使用生石灰覆盖,而后及时深埋处理。牛舍需要制定明确的隔离措施,严禁从疫区引入牛犊,需要在安全区域引入牛犊后,全面检验,隔离饲养至少30d。若未见异常情况,则可以与其他牛一同饲养。若发现牛舍内出现患病牛只,则需要及时隔离处理,对养殖场全面消毒处理。针对于已经死亡的患病牛,则需要严格根据防疫制度,无公害处理。针对于进入或离开养殖场的动物或人,均需要进行全面检疫、消毒处理,预防病毒或细菌进入到养殖场内。养殖场也需要禁止猫、狗等易于携带病菌的动物进入其中,确保养殖场整体环境卫生,降低病毒或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2.2.2 科学营养喂食
牛养殖期间饲料喂养的方式,饲料的营养等,也是影响牛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牛胃肠道炎症与腹泻症状的发生,通常与饲料应用不当密切关联。比如霉败的干草、冷冻腐烂的块根等,均会致使牛出现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长途运输等,也会影响牛的身体免疫力,致使其胃肠道功能失调,诱发病症。
在牛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每日饲料的合理应用,注意观察饲料的质量,禁止使用霉败的干草、冷冻腐烂的块根等,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成分充足,均衡配比各种饲料原料。以麦麸为例,麦麸含粗纤维8%~9%,其中硫胺素、烟酸及胆碱的含量最高[2]。麦麸质地松软,口感较好,且具有轻泻的功能。应用麦麸饲喂肉牛,用量不宜过多,且不适合长时间单一喂养,可能会致使牛缺钙,使用量不高于日粮的15%。
牛饲养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工作经验等也是影响饲养效果的重要因素,需要积极学习科学喂养知识,深入了解牛胃肠道炎症与腹泻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式。日常注意科学喂养,及时检出、发现牛胃肠道疾病,同时快速为患病牛治疗,降低牛患病的概率,预防患病牛症状的发展。牛养殖场也需要积极购置相关的免疫设施,确保基础设施与人才充足。
2.2.3 定期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控制甚至是消毒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以人工操作的方式将疫苗置入动物身体内。疫苗作为抗原,可对动物身体产生刺激,诱发抗体,预防对应疾病的发生[3]。牛养殖期间需要提高疫苗定期接种的重视程度,对牛养殖场中犊牛、育成牛及种牛实施疫苗免疫处理。牛疫苗的接种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常见的传染病类型急性免疫接种。严格按照规定剂量、时间接种疫苗,且建立接种档案,详细记录每一头牛的接种疫苗类型,接种时间及厂家等,从正规渠道购买且接种疫苗,严禁应用“三无”产品。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相关疾病防治方式也在不断增加,生物防治技术即为其中之一。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类生物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人工配制抑菌效果较好的活性生物制剂,进而预防病原菌的感染[4]。牛养殖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各类菌群、微生物与牛健康的关联[5]。当前牛养殖期间抗生素应用量较大,很多病原菌出现了耐药反应。以重组动物干扰素的方式,可以有效清除耐药性的病毒、细菌,增强牛的身体免疫力,增加其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抗菌肽也是新型的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可清除牛体内的病毒与细菌,也可以作为天然抗生素,预防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牛养殖的过程中受到气候、环境因素,饲料应用及疫苗接种因素等影响,牛易于出现腹泻或者胃肠道炎症反应。在未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则可能会致使病毒、细菌的快速传播,对肉牛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会致使牛群大范围、快速患病,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与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牛养殖业快速发展,需要积极相关的科学养殖知识,全面了解牛胃肠道炎症及腹泻的临床表现、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而以全面且规范的方式,尽可能降低牛患病概率,促进肉牛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