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研究

2022-01-20 11:59刘家树石洪波周梦琦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刘家树 石洪波 周梦琦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一、引言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满足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金碚,2018)[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由于存在融资约束和资源错配等问题(李扬,2017)[2],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效率低,难以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作用。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对接与融合对维持创新资金供给和优化资金配置、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进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举足轻重。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对科技创新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生产要素方面,科技创新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要素利用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碚,2018)[1]。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科技创新带来人工智能、5G、3D打印等高附加值产业涌现,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同时,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制造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王洪涛、陆铭,2020)[3],优化产业结构。从消费需求方面来看,科技创新能够优化产品市场的供给结构,从而扩大有效需求和拓展新消费市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张红霞、王悦,2020)[4]。但有关创新链与资金链对接与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研究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难以深入剖析其影响机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创新链理论认为创新链是由研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构成的链式结构,不同阶段之间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洪银兴,2017)[5]。创新链整体效能及稳定性遵循“木桶原理”,任何一个环节受阻均会导致创新链运转动力不足。资金作为创新的最基本要素,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维持创新链各个阶段顺畅运行的重要保障。在资金的长期供给与需求作用下,逐渐形成由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三个阶段相互衔接的资金链,并作用于创新过程(王玉冬等,2017)[6]。然而,受制于创新链的高风险性以及创新链上各阶段风险分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创新链与资金链经常处于“割裂”状态,导致创新链运转面临融资约束和资金错配等问题。因此,必须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根据协同理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是创新链子系统与资金链子系统从无序状态转向有序状态,消除子系统之间摩擦的过程,进而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是推动创新链整体效能提高的重要途径。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协同,增加了对创新链的有效资金供给,扩大创新产出规模,从而增加资金回流和吸引更多外部资金,使创新链与资金链韧性增强(王玉冬等,2019)[7]。本文认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其作用机制在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推动创新能力提升,使产品附加值增加,并且新能源与新生产技术的持续开发与应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也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协同理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能够发挥匹配协同效应,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和优化资金配置,从而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一,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为创新链提供稳定的资金流,既能缓解融资约束,也有效避免流动性风险(徐玉莲等,2011)[8]。第二,不同来源资金匹配是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内在机制,通过优化资金结构,满足创新链不同阶段对资金结构的异质性需求,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Cantù等,2012)[9];同时,资金利用率的提高能带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提升要素整体利用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为分散创新风险拓宽渠道,如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融资渠道,进而分担创新风险,显示了“资金共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理(刘家树、范从来,2019)[10]。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提升则通过发展环保生产技术、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开发新能源等途径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假设H1。

假设H1: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

(二)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被普遍认为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王桂军等,2020)[11]。目前,学术界对产业结构升级能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结构红利”假说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低效率、低附加值的行业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行业转型,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率(曾起艳等,2018)[12],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行业之间的协调、互动与融合,降低社会协调成本。因此,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负利”假说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抑制效应,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增加,并且资源不断流向第三产业,然而,这一过程可能产生“服务业成本病”,产生“结构负利”(宋建、郑江淮,2017)[13]。要素供给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倒逼要素市场调整要素供给结构,导致要素生产成本提高。提高的成本大部分附加在要素的相对价格上,进而导致生产企业投入不足。要素需求方面,资源大量流入第三产业,可能加重资源错配,导致要素生产率下降(张红霞、王悦,2020)[5]。产业结构的关联效应方面,由于受到制度、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错配等因素制约(杨亚平、周泳宏,2013)[14],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专业化水平低、产业间分工不合理,无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假设H2a和假设H2b。

假设H2a: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

假设H2b: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负向影响。

(三)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关键在于实现创新链与资金链对接融合。其主要原因在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能够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优化资金配置、分散创新风险和提高创新主体创新积极性,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破除“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提升创新链韧性。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技术进步会增加5G、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高”的产业比重,既优化产业结构,也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延长产业链(Maria,2018)[15];技术进步加速产品迭代升级,优化了产品供给和扩大消费者有效需求(张红霞、王悦,2020)[5]。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结构红利”假说和“结构负利”假说,一方面,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提升通过提高产业专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和扩大有效需求市场,推动产业结构向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型。另一方面,创新链整体效能的提升会推动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若要素市场不能及时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将导致要素市场调整成本增加,不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创新对产业间的贡献存在差异,容易产生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假设H3、假设H4a和假设H4b。

假设H3: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影响。

假设H4a: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假设H4b: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据此,构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模型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借鉴已有研究,将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且将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内生变量(储德银等,2019[16];贾洪文等,2021[17]),构建联立面板模型,如式(1)和式(2)所示。值得说明的是,联立面板模型能够有效规避单一方程可能出现的虚假回归及内生性问题,因而能够较好地说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LTFPit=α0+α1IICit+α2ISUit+α3IPCit+α4EIit+∂5URIGit+α6TEit+εit

(1)

ISUit=β0+β1IICit+β2FIit+β3EIit+β4TDit+β5ERit+β6TEit+β7GIEit+σit

(2)

其中,LTFP、IIC、ISU、IPC、FI、EI、TD、ER、URIG、TE和GIE分别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实物资本投入、外商投资、出口强度、交通密度、环境规制、城乡收入差距、人才环境和政府科技支出强度;i表示地区;t表示时间;εit和σit为随机误差项。联立式(1)和式(2),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为α1,间接效应为α2×β1,总效应为α1+α2×β1。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LTFP)为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其测度方法不唯一,主要评价方法包括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马茹等,2019)[18]、人均GDP等单一指标评价方法(陈诗一、陈登科,2018)[19]和全要素生产率(贾洪文等,2021)[17]。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本文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法进行测度。其中,指标体系由要素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个一级指标构成,要素投入主要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电力消费量和地区从业人员数量度量;产出指标主要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地区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度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此外,本文采用人均GDP作为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

2.解释变量。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IIC)为解释变量(1)受篇幅限制不再报告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度的测度结果。。借鉴徐玉莲等(2011)[3]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测度区域科技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的方法,本文的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紧密程度以创新链与资金链耦合度表征,并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经验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创新链和资金链,最终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2011年到2018年省级创新链与资金链耦合度。Estrin(2009)[20]认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由研究群落、开发群落和应用群落构成,群落之间频繁互动以维持系统的平衡状态。本文依据不同群落的功能特征,对应将创新链分为研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和产业化阶段,并借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构建创新链三个阶段的评价指标,其中,研发主要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人员全时当量、R&D投入强度和专利授权数三个方面进行测量;成果转化阶段主要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方面进行测量;产业化阶段主要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与GDP的比重和新产品出口额与货物总出口额的比重两个方面进行测量。王玉冬等(2017)[7]基于生态学理论,认为创新资金运营是生态化过程,包括筹资、投资与收益分配三个阶段,具有共生性,并据此对资金链进行测度,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契合,因而本文将资金链分为资金来源、资金周转与资金收益,其中,用资产负债率表征资金来源;用总资产周转率表征资金周转;用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表征资金收益。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度测度的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创新链与资金链子系统有序度测度指标

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测度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创新链系统S创新和资金链系统S资金分别包含多个序参量,即S创新={X11,X12,…,X1n}、S资金={Y11,Y12,…,Y1m},运用功效函数测度序参量对系统的有序贡献,如公式(1)所示。其中,Zij为系统的序参量;Maxij、Minij分别为系统稳定状态下的序参量的上限与下限,即Minij≤Zij≤Maxij;Uij∈[0,1],当Uij趋近于1,表明序参量对系统的有序贡献越大,反之,当Uij趋近于0,表明序参量对系统的有序贡献越小。

(3)

第二步,运用线性加权法分别对创新链和资金链系统进行集成,如公式(4)所示。其中,Ui为系统的综合序参量;ωj为熵权法确定的权重(∑ωj=1)。

Ui=∑ωjUij

(4)

第三步,运用耦合关联函数测算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耦合关联度,如公式(5)所示。其中,C为耦合关联度(C∈[0,1]),当C趋近于1,表明两个系统的耦合关联度越高;当 C趋近于0,表明两个系统的耦合关联度越低。

(5)

3.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升级(ISU)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换,反映了产业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本文借鉴以往的研究,采用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值表征产业结构升级。

4.控制变量。综合以往研究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的文献,本文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控制变量:实物资本投资(IPC)、出口强度(EI)、城乡收入差距(URIG)、人才环境(TE);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控制变量:外商投资(FI)、出口强度(EI)、交通密度(TD)、环境规制(ER)、人才环境(TE)、政府科技支出(GIE)。其中,实物资本投资(IPC)用固定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外商投资(FI)用外商投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出口强度(EI)用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交通密度(TD)用铁路、公路和内河航道里程总和与该地区国土面积的比值表示;环境规制(ER)用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表示;城乡收入差距(URIG)用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表示;人才环境(TE)用财政教育支持总额与地区常住人口取对数表示;政府科技支出(GIE)用财政科技支出总额取对数表示。主要变量的定义与说明,如表3所示。

表3 主要变量的定义与说明

(三)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11年到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需要说明的是,绿色全要素的测算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度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Wind金融数据终端;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控制变量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表4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在对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研究实证分析之前,进行VIF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借鉴已有研究(储德银等,2019)[16],进一步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表4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基于方程式(1)和式(2)得到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1)显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IIC)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能够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验证了假设H1。其原因可能是:第一,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优化了资金配置,带动人力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第二,“双链融合”为创新链提供稳定的资金流,促进基础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实现产品大规模生产,推动经济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可以实现个性化产品定制,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推动有效需求规模扩大;同时,技术进步促进产品种类丰富、产品不断迭代,创造了新消费需求。产业结构升级(ISU)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显著为负,说明产业结构升级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验证了假设H2b,假设H2a未得到验证。其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一方面倒逼要素供给结构迅速调整,导致要素成本上升,增加的成本会附加在要素的相对价格上,进而导致生产企业投入不足;另一方面,要素短时间内大量流入第三产业,可能加重资源错配,导致要素生产效率下降。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结构负利”效应大于“结构红利”效应,因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效应。实物资本投资(IPC)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为正,但效果不显著。其可能的解释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设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农户投资,由于不同项目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不同,削弱了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效应。出口强度(EI)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为负,但效果不显著。其可能的解释是,中国通过本币贬值和维持低工资水平等手段刺激出口,长期来看,不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曙霄、张磊,2013)[21]。城乡收入差距(URIG)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为负,但效果不显著。这是因为,城乡收入差距小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抑制人力资本投资,进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效应。人才环境(TE)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优化人才环境,能够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模型(2)显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IIC)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验证了假设H3。其原因可能是,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推动创新链整体效能优化,形成一批“高精尖”产业,实现价值链攀升;同时,技术进步通过转变要素生产方式,使要素市场快速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对要素需求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提高了要素利用率,并且缓解“服务业成本病”。外商投资(F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是因为,外商投资不仅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也通过竞争机制倒逼国内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汪朝阳,2021)[22]。出口强度(E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其可能的解释是,中国出口动力来源于国外的需求,而非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交通密度(TD)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为正,但效果不显著。这表明交通密度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微弱,其可能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并且效应具有滞后性。环境规制(ER)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为正,但效果不显著。其可能的解释是,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取决于“创新补偿效应”与“遵循成本效应”之间的博弈,由于环境规制会导致要素价格上升,进而导致企业生产投入不足,削弱了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人才环境(TE)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人才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资源,即人才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人力资本的提升也通过收入和消费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效应。政府科技支出(GIE)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为正,但效果不显著。这表明,政府科技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效应,但不合理的干预会产生寻租行为、挤出效应等,从而导致资源错配和科技创新效率下降,削弱正向效应。

(二)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前文分析,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直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间接效应: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α1为直接效应,α2×β1为间接效应,总效应为α1+α2×β1。由表5中的基准回归结果可知,直接效应α1=0.626,间接效应α2×β1=-0.054,总效应α1+α2×β1=0.572。这说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不仅直接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间接效应,即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经由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起到负向的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H4b,假设H4a未得到验证。其可能的解释是: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推动创新链整体效能提升,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结构负利”效应大于“结构红利”效应,从而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借鉴已有文献的经验做法,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以人均GDP自然对数(lnpgdp)替换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表5模型(3)(4)显示的是稳健性检验结果,与表5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lnpgdp的直接效应为1.262,间接效应为-0.046,总效应为1.216。因而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

(四)异质性分析

中国本土情境下,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科技发展水平方面,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绝对差距明显。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18》,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最高的前六位地区分别为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和浙江,并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达到85.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有24个省市(不包括西藏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新疆仅为40.59,与排名第一的上海相差45.04。具体地,从创新投入来看,东部地区科技活动投入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占据半壁江山;从创新资源来看,创新资源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地位,同时,根据徐玉莲等(2011)[9]对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测度结果,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西部地区仅为0.212,与东部地区相差0.165;从创新产出来看,东部地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的比重超过70%,中西部地区仅占不到30%。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根据马茹等(2019)[18]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结果,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最高的地区为北京市,数值为89.2;最低的地区为云南省,数值为62.5,与北京市相差26.7。因此,分析东、中、西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深入了解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传导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良好借鉴。本文借鉴以往研究的做法,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将样本划分三个部分,分别检验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表5 基准回归结果

表6报告了东、中、西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合模型(5)和模型(6),东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直接推动了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也显著为正,表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为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为0.980,间接效应为-0.100,总效应为0.880。这说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不仅可以直接推动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影响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其分析结果与基准回归分析一致。

结合模型(7)和模型(8),中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推动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其可能的解释是,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红利”与“结构负利”博弈中,“结构红利”效应略大于“结构负利”效应。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因此,针对中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能够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直接效应为1.249,但间接效应微弱。

表6 分区域比较估计结果

结合模型(9)和模型(10),西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西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程度处于低水平,因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能够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估计系数也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推动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验证了假设H2a。其可能的解释是,产业结构升级为西部地区带来的“结构红利”效应显著大于“结构负利”,因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针对西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微弱,但间接效应显著,间接效应为0.160,即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将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理论分析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构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通过构建联立面板模型和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其影响机制和传导效应,并进一步检验了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和传导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

第一,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原因在于,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后显著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从而推动新能源与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产品附加值增加,并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主要源于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结构负利”效应遮掩了“结构红利”效应,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加,导致资源涌入第三产业,加重资源错配;要素市场结构难以及时适应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导致要素市场调整成本提高,增加的成本附加在要素的价格上,造成企业生产投入动力不足。

第三,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激励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抑制效应。因而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存在双重路径,即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具有正向的直接效应,也通过产业结构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传导效应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既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通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激励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抑制效应;中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间接效应微弱;西部地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微弱,但存在显著的正向间接效应,即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激励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促进效应。

(二)政策建议

第一,推动创新链与资金链深度融合。企业等创新主体要遵循科技创新对资金的需求规律,推动内外源融资匹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系统中内外源融资进退出机制和协调机制,提高资金在创新链上配置的灵活性;另一方面,要依托孵化器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创新链与资金链精准对接。

第二,重视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效应和机制的地区性差异。在东、中部地区,既要继续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融合发展,也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避免盲目“重”第三产业发展而“轻”第二产业发展,同时要促进产业间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进而释放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红利”效应。在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正向促进效应,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同时也要实现创新链整体效能跃升,并借鉴东、中部地区发展经验,既要推动产业向高端转型,也要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构红利”规避“结构负利”。例如,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利用产业关联效应带动本地区其他产业发展;提高知识吸收能力,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的知识溢出,从而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追赶;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科技创新新高地。

第三,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实证结果表明人才始终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各地区要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和科技创新需要,培育更多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战略科技人才等。一方面,加强企业、学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合作,对接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保障机制,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懒马效应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基于“两基准”理论新解释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