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枢纽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重大战略支撑

2022-01-20 04:18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中心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我在有关会议上发表了很多观点,包括如何从五个方面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等。今天,我主要谈谈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创新枢纽。加快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率先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枢纽,可以为实现我国科技高水平的自强自立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重大战略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和集成优势。

前不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强调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如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创新枢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第一,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为主平台,这些都是粤港大湾区的国家定位,这是我们最主要创新的平台。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和建设全球人才高地,打造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策源地这个要求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方面,从全国比较来说应该是在前沿,但是不是能够成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呢?这还不一定,要放在国际的大环境下来进行比较。现在原创技术、原创研究、基础研究的高地还是在美国,美国之所以拼命地遏制打压围堵中国,就是怕中国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所以美国怕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就要突破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率先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攻关和突破。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粤港大湾区经过15年努力,到2035年能不能形成整体的原始创新能力、能不能在国际比较上形成集成创新能力、能不能形成全世界最优的创新生态环境、能不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竞争力辐射力,能不能在全球能够居于领先地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第二,建设国家科学中心也是给粤港大湾区的战略定位。科学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不一样,科技创新中心重在科技科学领域,科学中心重在科学发现、重在思想革命和思想方法的革命。如果能够出现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出现钱学森这样的战略科学家,粤港澳大湾区就可以朝着成为国家科学中心迈出一大步。

科学中心建设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说自己是科学中心,也没有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称得上是国家科学中心。中国政府现在确立要建设4个国家科学中心,其中就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探索建设科学中心,如何开展一场思想革命、一场思想方法的革命、一场创新方式的革命,对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第三,培育位于世界中高端或者顶端的高精尖产业。这对于粤港大湾区非常重要,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有的优势。对这种高成长、高潜力、面向未来产业的加速培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衡量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在世界上的比较,投入产出率的比较,衡量我们的产业是不是处于高精尖高端顶端。特别是在当前,我们能不能在半导体行业、5G、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创新的基础条件。中国现在的5G处于高端甚至是尖端,但是我们的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等顶端、尖端、核心零部件等还被卡脖子,所以,这是我们要突破的瓶颈。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聚焦脑智能、未来网络、无人技术、超材料和二维材料,基因与干细胞等前沿科技领域,开展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我认为,有的方面可以追赶超越,有的方面要换道超车。要用新的思想革命、新的思维方式,打破那种传统的已经形成的既有产业形态和技术的制约瓶颈,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四,探索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建立发现和培育机制。要建立未来的产业,就要加速建立培养和培育机制,建设未来产业的孵化器、加速器、各类重创空间,培育处于孕育阶段和成长阶段的未来产业和企业,瞄准新一代技术布局,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和核心设备研发,释放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新动能。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底层技术为牵引,以先进通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等应用技术为驱动,大力发展虚拟现实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技术,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应以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为切入点,开展超大规模的智能模型算力与计算平台建设,为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用提供创新支撑。

第五,培育和支持把头部企业做强做大。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大批头部企业,也是在全国走在前列的。这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使这批科技领军企业作为国际激烈竞争、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博弈中的竞争主体。我认为,对于这些头部企业的培育,一方面要给发展的空间,一方面要让企业看到稳定的发展预期,特别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支持头部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建立新型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例如比亚迪、大疆、华为,我们对这些头部企业要爱护、珍惜、培育和支持。不管国际上有多大的压力或者围堵,只要我们内部不乱,给这些头部企业强大的民族支持、民心支持和国家政策支持,这些头部企业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六,激发一大批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涌现。这一点非常重要。2021年12月17号,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19个部委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力争到2025年,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具体规划,力争到2025年即“十四五”末,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10%以上,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1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15%以上,培养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0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

这些中小企业实际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主体,头部企业是产业链的“链主”。包括深圳、广州等整个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优势是中小企业的群体优势和创新优势,中小企业进入国际一流跨国公司,成为其不可或缺供应商的优势。众多极具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能够进入全球一流跨国公司的产业链供应链,成为其供应商,从而促成我们形成创新链。两链融合就是供应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如果这方面没有上去,供应链只能是在低端。

目前,全球的技术贸易80%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进行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不到10%。特别是对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美国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就已经开始限制了,高技术产品方面它的名单始终没有把中国列入最惠国。加入WTO以后,美国在其他方面的出口是放开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始终是管制。发达国家始终不希望中国能进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高端,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在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能与其并驾齐驱的国家。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总是在微笑曲线下面呆着,必须转型升级,但是步子要稳、政策要稳、预期要稳,不能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我们的世界创新大会,虽然已经办了四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也要十年磨一剑,要进行原创性改革探索,提供优质内容与思想产品供给。世界创新大会要探索的主题,也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国际创新枢纽要探索的重大课题。 (本文系根据作者在“世界创新大会第四届创新全球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