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20 06:40张晓丽李佳怡朱长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34期
关键词:解剖学人体问卷

张晓丽 杜 娟 李佳怡 朱长林 刘 哲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医学基础教研室,北京 102402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人体结构复杂、内容枯燥常使学生感到难学、难记、难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概念和形态结构把握不准确。随着我国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形式也发生相应改变,逐步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取代校园教学成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本研究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中“运动篇”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利用各种数字化交流互动平台,建构人体解剖学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实施推动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教学改革[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1 年2 月北京卫生职业学院2019 级、2020 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每个年级2 个班,每班40 人,共160 人;两个年级所有学生入学成绩标准统一,为随机分班。

每个年级抽取1 个班,共80 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余80 名学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女11 名,男69 名;年龄17~19 岁,平均(17.56±0.57)岁。实验组女13 名,男67 名;年龄17~19 岁,平均(17.56±0.5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施分为:课前结合教材布置预习作业;课中采用讲授法,结合标本模型观察结构;课后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教学实施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以“运动篇”为例,教学围绕“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将恪守医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职业使命感和医德医风的养成融入教学。在线观看解剖学会组织的直播“无言大爱永长青”大体老师遗体捐献的线上追思活动,作为人体解剖学中“运动篇”的学习前导,激发学生敬畏生命、刻苦钻研、服务社会的情怀。引导学生走进骨的世界,看关节运动,做骨与关节健康的守护者。教学通过“看、激、识、练、测”等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3-7](图1)。

图1 教学实施的总体设计

1.2.2.1 课前翻转课堂,初学结构

课前在微信交流群发布学习任务单,学生接到任务后自主学习。①登录云班课学习平台,观看老师发布的学习资料,初步了解将学的知识;②利用“企业微信直播平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手机3Dbody 仿真软件,初看骨和关节的形态结构;③问卷星提交课前诊断试题,做好课前准备[8-9]。

1.2.2.2 课中探索提升,详学结构

1.2.2.2.1 先情景导入后介绍目标,岗位对接目标 播放医院放射科岗位的视频或岗位影像成像图,贴近岗位导入新课。提示学生学好骨和关节的解剖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更好服务患者。随后对接教学目标、任务引领开展学习。

1.2.2.2.2 先文字后观察,图文并茂看结构 解剖结构中的文字多为生僻字,为日常不熟悉的文字,故课上先用课件展示骨和骨连结的文字,骨的起名常和形态相关,学生在骨名的提示下,对照课件中的图片识别结构。老师介绍记忆口诀,协助学生快速记忆各骨形态结构和特点。

1.2.2.2.3 先标本后仿真,虚实结合辨结构 老师课上先让学生观看大体老师(骨标本),观察真实人体骨和关节组成和形态结构。骨、关节和肌肉的组成复杂、结构繁多,多数骨不易分离、结构无法识别。引导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实验室“数字人”3D 仿真学习平台拆分各骨,拖拽鼠标多角度识别骨和关节的位置、形态结构。虚实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中不易识别和观察的重难点结构[10-15]。

1.2.2.2.4 先实践后测评,多方检测找结构 老师组织学生利用手机或实验室“数字人”3D 仿真学习平台,开展人体结构拆分的实践活动,学生利用“数字人”3D仿真学习平台的手动分离功能,快速分离找出老师测评的各骨,并指出相应结构。随后老师点评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况,理实一体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6-17]。

1.2.2.3 课后拓展测评,梳理结构

课后选取云班课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学生总结归纳知识框架,绘制思维导图,发送到云班课讨论区中交流共享。此外,引导学生登录“微知库”网站,丰富拓展知识。随后可以扫描问卷星软件发布的二维码,完成试题测试,自动生成成绩,查漏洞做反思。老师通过问卷星软件后台的成绩记录和分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17-18]。

1.3 观察指标

1.3.1 教学考核

以两组考试成绩为研究数据,考核形式、试题/试卷难易度、评分标准均相同;实验成绩占30%,理论成绩占70%。

1.3.2 问卷调查

采用问卷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李克特量表,主要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参与度、学习动力、专业认同度、学习满意度等方面。问卷克隆巴赫α 系数为0.966,提示调查表信度很好;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其KMO 值为0.924,提示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 检验结果P <0.05,提示问卷有效。向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80 份,回收80 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改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学考核结果比较

实验组实验成绩、理论成绩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学考核结果比较[分,M(P25,P75)]

2.2 实验组问卷结果分析

86.25 %的学生认为,各种专业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87.50%的学生认为数字化教学系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96.25%的学生认为以岗位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如情景视频、案例分析、解剖知识拓展和学生考评等,对接岗位需求和执业资格考试,学习内容“有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力。85.00%的学生认为师生、生生互动有利于探究和交流知识;93.75%的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意愿强烈。90.00%的学生认为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与专业创新能力;88.7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93.75%的学生认为数字化教学系统有利于突破学习重、难点,强化知识理解;92.5%的学生认为教学设计科学、有效。见表2。

表2 实验组问卷调查统计表[例(%)]

3 讨论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类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研究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名词繁多、形态与功能描述繁复、理论与医学实践密切联系。学习真正掌握这门课程存在相当的难度。另一方面,学院五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习动力、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本研究所述新型教学模式,一是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解与专业认同,激发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二是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将医学职业相关的宣传活动,如医学生誓言、线上追思、岗位专业视频等有机融入教学环节,可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及专业情怀,使专业思政教育物化为学生对职业和生命的尊重,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

基于数字化教学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虚实结合、线上线下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践行“在行动中获得能力”的职教理念[19-21]。研究课题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人体解剖学教学环节为核心线索。翻转课堂、交互数字教学系统和实体教具与模型的科学使用、学习自我测评、岗位资质融入等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与学习模式,变学习主体为岗位主体,实现岗位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在承担《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制作了基于多种表现形式的教学微课。在教学实施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数字化资源库、3Dbody 仿真软件、3D 动画、教学微课的使用有机结合。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3 个阶段,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学习小组。课前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单元学习指导,利用数字化教学系统和教材内容进行预习,以初步了解单元内容及相关知识点、技能要求、重点及难点;课中在教师引导下,结合教材、数字化教学系统、实验课等进行深入探索,彻底掌握单元内容所涉及的形态、功能及医学表现;课后各小组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使知识要点系统化,扫描二维码进行单元问题竞答巩固学习效果。学习过程实现“互联网+职业教育”与“线上+线下”相结合[22-23],课上向课外延伸,打造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沉浸”式、交互式闭环学习环境。

将微视频、微任务、微测试等“三微”素材嵌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三微”素材小而具体,可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解剖”,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与其他教学要素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调动学习能动性,实现对知识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教学模式体现“四先”特点,即教学内容先自学后教学,教学方法先文字后观察,教学活动先大体后仿真,学习过程先实践后测评。以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口诀记忆结构、图片识别结构、标本指认结构、虚拟人体拆分结构,自身找结构,影像图片透视结构、思维导图梳理结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夯实学习内容,达成学习目标。

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五平台”的作用,即“企业微信平台”,用于师生交流互动;“数字人”3D 仿真学习平台,用于学生自学和探究;“腾讯会议平台”,用于互动直播;“云班课平台”,用于发布学习资料和作业提交分享;“微知库网络平台”,用于知识拓展。“五平台”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教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人体解剖学教学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新型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一核心、二结合、三微、四先、五平台”特点,是打造“有思政、有用、有趣、有效”的四有课堂[24-25]的有益探索。从应用效果看,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较传统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与认知、学习动力、学习过程的参与度等均有较好的表现。

猜你喜欢
解剖学人体问卷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