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我”,爱上写

2022-01-20 07:44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高子阳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达利傻瓜兔子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

一、最早学“我”,为何不会写,害怕写呢?

“我”字,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很高。大凡看过、教过第一册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我上学了”的就一定知道,《我是中国人》是第一课。所以,“我”是学生在课堂中第一个要认识的字。什么时候要求学生会写“我”字的?在该册教材的课文《影子》中。在要求写“我”之前,教材中出现多少次“我”?49个!《影子》中学完“我”之后还会出现多少次?12册语文教材中会出现千百次。学生认识“我”的字形,也会读“我”,写“我”,但他们真的知道“我”,会用“我”吗?

其实,许许多多的语文老师真的不知道“我”字的来龙去脉。“我”字被教得超级简单,最终导致无数的人,活至老也不知道什么是“我”。

教三年级语文的老师都知道作文难教,因为一、二年级那10次写话训练无法支撑学生写好起步作文。这背后的原因是一、二年级老师没有教好“我”,自然不会引导学生用“我”完成高质量的写话任务。如果对国内外一、二年级写作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一定会发现世界上许多国家是从一、二年级起直接写作的,根本没有“写话”训练,比如美国加州一、二年级写作教材是这样的:

一年级

第一至四单元(无)

第五单元 个人叙述

第六单元 描写

第七单元 写故事

考 试 个人反应(感受)

聚焦戏剧 剧本创作

第八单元 研究报告

二年级

第一单元 写故事

第二单元 描写

考 试 写个人反应(感受)

聚焦寓言 创作寓言故事

第三单元 写友好的书信

第四单元 研究报告

聚焦传记 写作传记

第五单元 第一人称叙述

第六单元 指导类的文章(指导别人去做或制作某个东西的文章)

看教材目录,孩子们一一完成这些任务,到三年级时会怎样?不言而喻。我们没有这样的教材,又如何让三年级学生一开始就不怕写作呢?三年级上册共有8次习作:猜猜他是谁、写日记、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儿真美、我有一个想法、那次玩得真高兴。8次习作教学,按理说能解决很多问题。几年实验下来,特别是接四年级新班时,就知道16次习作并没有让学生改变,对写作的害怕仍然是群体性的。

有一次延时服务,学校让我看管我没有教过的五年级的一个班。该班老师布置学生写一篇日记,很多学生一个小时才写五六行。三、四年级,有两次写日记习作,五年级了,一个班还有那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不知道日记就是写“我”的。这说明什么?

二、一本图画书的力量:我知道“我”

(一)懂“我”

师:请亲爱的同学们看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

生1:我看到一个像铅笔一样的东西。

生2:一个叉子。

生3:一个木棍与一个铁的东西,应该是一个农具。

师:假如说这是一个字,你觉得是什么字?

生1:7。

(生笑)

生2:农具!

师:是一个字,不是两个字。

生3:像猪八戒使用的那个“耙”。

师:你是说吴承恩给猪八戒设计的那个耙是按照这个样子改的?太聪明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张图后来变成了——

师:再后来小篆出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统一了文字,全国开始使用这样的字了,请看——

(学生们一起叫:“原来是‘我’!”)

师:与我们写的楷书的“我”,差不多。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我”,你们是不是第一次知道“我”字的历史?

(生点头说“是”)

师:甲骨文中,“我”像带齿的刀锯,可以用来屠宰牲畜,也是古代的刑具。小篆中的就特别像“我”了。所以,最早的“我”就是“杀”的意思,挺恐怖的,挺让人害怕的,为什么把“我”造成这个样子呢?

生:是不是说明我们人非常厉害?

师:你应该肯定地说——

生:说明我们人非常厉害!

师:太聪明了!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为什么把“我”画成工具的样子?因为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我与我们”都是人,发现了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人能创造、制造、使用工具来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到学校里来所学的每一个字,它们都是工具。这些文字工具与那些钳子、刀、筷子等不一样,这些文字工具,能记录我们做过的事、想到的事,也就是能记录下人类的一切创造,还能记下人类的一切思考与创作,比如写出更多的文章和书。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人类创造了文字并用其来写文章、写书!什么是我?这就是我。

(“我”字的这些解释,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根据汉字源流思考得出的。这也是我国中小学语文老师普遍没有讲的。讲清楚这个字,学生就会明白自己很棒,就能为“我为什么写”“我写什么”“我怎么写好”找到若干条理由。)

(二)边写边读,边读边写

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刚刚知道了“我”这个字,今天就来写写“我”,你们肯定都能写好。上课前,我发给大家一张纸,请拿出来。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这张纸的格子一一写上字。

(学生惊讶地叫着说:“那么多字呀!”)

师:的确不少,好几百个字。但我相信你们全部能写满。你们知道自己的名字吗?

生:知道。

师:那就赶紧写第一自然段:“我的名字叫×××。”

(所有的学生都在写)

师: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名字问我,我来帮助你写。

(学生们都笑了。我以幽默之方式告诉他们,我刚刚给你们上课,怎么可能知道并会写你们的名字。)

(学生非常快地写好了)

师:你的名字是谁起的?你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1:我知道。

生2:我不知道。

师:知道的就写下来,不知道就写“我不知道,今天放学回家,我要问×××”。

(学生们在写呢。我在不断地催促他们,赶紧写。因为我要读故事给大家听。)

(这一课上了多次,我发现有40%以上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而知道的学生写得也比较简单。)

师:我看了同学们写的,不知道自己名字故事的同学,今天一定要问父母,然后再补上。我看到知道自己名字意思的同学都写得非常简单,才一两行就想打发高老师?我觉得你们今天回家也要问问父母,因为关于你们的名字是怎么起的,是什么意思,爸爸妈妈会有很多话讲,写上几页纸都不一定能写完。暂时把作文纸放在一边。下面,我读故事了——

(点击课件,出示《我不知道我是谁》)

师:看过这本书吗?

(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个三年级小朋友读过此书。这也说明我们在大量阅读整本书,特别是图画书的阅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生:没有看过《我不知道我是谁》。

师:看这个题目,可以猜出这只兔子是——

生:傻瓜。

(师大声读绘本内容)

达利B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我是一只猴子吗?我是一只无尾熊吗?还是一只豪猪呢?

师:傻不傻?

生:真是一个傻瓜。

师:你知道你是什么动物吗?

生1:我是猿猴。

(全班学生及听课老师都笑了,我也笑了)

师:亲爱的宝贝,你太可爱了。我们一直都没有见过猿猴,今天终于见到了。转过身让大家看一看。

生1:老师,我们不是猿猴。我们是古代类人猿变的。

生2:我们是高级动物。

师:说一说你有多高级?

生3:会思考、会读书、会学习。

生4:会发明创造。

师:我们班的同学都比这只兔子强,都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请写第三自然段,写什么?写自己比那只兔子聪明,知道自己是什么动物。

(学生开始写第三自然段。我当然继续催着他们不要停笔,要快速写,因为后面的故事相当精彩。)

(学生写好,纷纷坐了起来)

(师接着大声读故事)

达利B不知道他要住在什么地方。我应该住在山洞里吗?还是鸟巢里呢?或是蜘蛛网上呢!?

(学生们都笑了,继续说这只兔子好傻啊。)

师:不要随便说兔子傻,刚才不也有同学不知道自己名字的意思吗?我现在要问大家,你们知道自己住在哪里吗?哪个小区?小区的名称是什么?你们家有多大?你家的房子里有什么?你们家有多少人?你爸爸的私房钱藏在哪里,知道吗?……

(学生们都笑了)

师:既然都知道,那立即快速写第四自然段,把自己住在哪个地方,家里有什么东西,一一写清楚。

(学生们在写。我仍然不断地催促他们赶紧写,因为后面的故事中那个兔子可好玩了。)

(学生写完,我继续读故事)

达利B不知道他要吃些什么?我吃鱼吗?我吃马铃薯吗?还是吃蚯蚓呢?

师:你们知道自己吃什么吗?请最少写五种。哪一种是你最喜欢吃的,可以多写一两行。

(学生们在写,我在看。随时指出他们可能有的错误,因为会吃,不一定会写。当然我还在催促,让他们快速写,写好立即坐起来。)

(师接着大声读故事)

达利B不知道,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是用来滑水的吗?是为了让老鼠们坐吗?还是要用来挡雨呢?

生:太傻了。

师:你们都比这只兔子聪明,你们知道自己的脚有什么用吗?你们知道自己的大脑、双手、眼睛、鼻子、嘴巴等有什么用吗?请选择两三个写写它们的用处。

生:这个简单。

师:赶紧写,后面的故事更精彩,因为这只兔子的傻劲儿还在后头呢。

(学生写好)

(师接着大声读故事)

达利B看到鸟儿们都住在树上,他决定了自己也要住在树上。

(边读边说:“兔子会模仿了,会不会变聪明呢?”)

达利B看到小松鼠在吃橡树果实,他决定了,自己也要吃橡树果实。但是他还是不懂,自己的脚为什么那么大?

(边读边说:兔子已经有两个决定了,看来它要变聪明了!)

师:小朋友,你有过什么决定吗?请写下来。

(生快速写自己的小决定,我当然继续催促他们快写。)

(师接着大声读故事)

有一天,树林里突然闹哄哄的。所有的兔子都慌慌张张地跑到达利B住的树下,大叫:快下来呀!达利B,洁西D来了!

达利B问:“谁是洁西D?”

兔子们只顾着紧张,谁也没回答他的问题。他们慌慌张张地跑来跑去,咚咚咚地跳进自己的洞里,一个个躲得不见踪影。

洁西D从树丛里走出来。她的牙齿像碎玻璃一样尖锐,她的眼睛像跳蚤一样敏捷。

洁西D在兔子洞的四周走来走去,但是看不到任何一只兔子。

达利B还是待在树上,瞪着自己的大脚、咔嚓咔嚓地啃着橡树果实。

(生听到这里,不由得开始担心达利B了。并说:“看来真是傻瓜!”)

洁西D往上一看,达利B正在跟她招手。

(边读边说:“傻瓜一般情况下比正常人更有礼貌。”学生们笑了。)

洁西D爬上树。其他的兔子探出小头偷看,吓得浑身发抖。

“哈啰!”达利B向洁西D打招呼,“你是獾吗?你是大象吗?还是鸭嘴兽?”

(孩子们的笑声比以前大多了。从笑声中,感受到他们认为这个傻瓜傻的水平不一般。)

洁西D离得越来越近了。她细声地说:“不,我是一只黄鼠狼。”

“喔!你住在湖里吗?还是水坝上?或是狗屋里呢?”

(孩子们的笑声更大了!听课老师笑得也相当厉害!)

洁西D离得更近了。她咬着牙齿,发出嘶嘶的声音,说:“不,我住在森林里最暗的角落。”

“你吃卷心菜吗?”达利B又问。

“你吃小虫子吗?”

“还是吃水果呀?”

(学生们都笑翻了!听课老师的笑声也非常独特。没有发现哪个学生同情这个傻瓜。)

洁西D爬到达利B的正前方。“都不是!”她大声地说,“我吃兔子!就是你,兔子!”

达利B听了脸都垮了。“我……我……我是……兔子?”

(边读边说:“此时达利B终于知道自己是兔子了吗?”)

洁西D点点头,舔一舔嘴巴,就朝兔子扑过去啦!

达利B想都没想,转过身,大脚一踢,像闪电一样,“咻”地跳开了。洁西D扑了空,“咚”的一声,掉到树下。

(边读边说:那双大脚用得真好,不知道这个傻瓜明白大脚有什么用吗。)

其他的兔子通通跑了出来,又叫又跳的,还兴奋地抱在一起。大家说:“耶!达利B,你是英雄!”

师:读到此处,我问同学们:“故事到这里可以结束了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还该写他们欢迎的场面,达利B终于明白了,不再是傻瓜了。

师:你说得对不对呢?请看本书的最后一幅图,最后一句话——

“啊?真好笑,我还以为我是兔子呢!”达利说。

(什么叫爆笑?读到这里,在会场出现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位作者实在太牛了!从始至终都没有让达利B聪明起来,作者给我们写了一个超级傻瓜,如果最后一句像刚才同学想的那样写,这个书就不好玩了。

师:数一数,我们已经完成多少段了?

(学生在数多少段)

师:你们是不是很棒?听了故事,还写了那么多段?给自己鼓掌。

(掌声响了起来)

师:其实高老师有点坏哟,你们肯定没有发现。我们班有没有不会说话的学生?

生:没有。

师:看看前面几段,高老师硬是把你们当成哑巴,就是不让你们“说话”。想想看,你与谁“说过话”?

生1:与爸妈说过话。

生2:与很多亲人说过话。

生3:与老师说过话。

生4:与朋友说过话。

生5:与同学说过话。

师:与陌生人说过话吗?

生:没有!爸妈说不要与陌生人说话。

师:与动物说过话吗?

生1:我与小狗说过话。

生2:我与小金鱼说过话。

生3:我与小蚂蚁说过话。

师:与玩具说过话吗?

生:说过!自言自语过!

师:刚刚读了《我不知道我是谁》,这本书作家让傻瓜与谁说过话?

生1:与洁西D说过。

师:的确说了不少。还有吗?

生2:与自己说过不少话。

师:对!太棒了!你们与那么多的人说话,与动物、玩具都说过话,与自己说过很多话。如果接下来让你们写写说话,不把自己当成哑巴,能做到吗?

生(齐说):能!

师:当然能了!你们肯定能了!明明说了那么多话,却不知道写下来,结果就会跟那个兔子差不多。我希望大家好好地写“我”。课马上结束了,大家回家把每一段再添加一些文字,尤其是把你们说过的话写进去。这篇文章肯定会非常长,非常棒。

(三)写作总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高老师给大家讲了“我”。请大家看黑板。

(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个超级大的“我”,然后画了一圈。)

师:这个字超级棒。如果你们每天在家里,不知道今天写什么,像那只小兔子一样,怎么办呢?你赶紧找一张纸,在纸上写个大大的“我”,然后画一个圈,在圈的边上一条一条地写:我今天吃了什么?我今天看到了什么?我今天怎么上学的?我今天与爸妈说话了吗?我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老师批评或表扬了谁?我今天做了哪些过去没做过的事?……想着想着,就知道今天写什么了。

师:相信高老师今天所说,每天这样写“我”,你一定比今天还棒。今天的你们写了几百字了,明天你们会写得更多。

这是我给三年级学生上的第一次作文课。学生回家补齐了内容,字数均超过500字!如果直接教《猜猜他是谁》,我所知道的几个班,能达到300字的学生都没有。虽然写作不能以字数论英雄,但小学阶段的写作,让学生疯狂般地多写写,是让全体学生爱上写作必走的途径。写得停不下来了,写得不想停下来,这样的写作教学才是成功的、高效的。

这本书的力量在哪里?作家用非常极端的黑色幽默创作法,让一个个学生爆笑起来,思考起来,明白自己知道的太多太多了。多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不就是因为大脑中的“知道”,不当教法引导彻底隐藏起来了吗?

三、让“我”始终伴随每一次写作

西方文学家早已经从古希腊的“斯芬克斯之谜”神话中发现“文学”就是“人学”。他们沿着“人学”之路探讨,为中小学生找到一条写作训练方式,那就是张扬自我,在写作中始终不忘记“我”的存在,找到“我”、认识“我”、创造出个性的“我”。

就是因为这种寻找让写作变得简单了,变成了每个人都能有的生存技能,变成大部分学生的所爱。我们从大量的资料中可以读到不少国家的中小学学生不惧怕写作,有人认为原因就在这里。

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有着“我”的全部解读、多元解读呢?

十五年前,听我国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家声先生的讲座,有一件事记忆犹新。张先生用他的独有音色朗诵《三套车》。

朗诵完毕,先生问台下的老师:“歌词中有几个人物?”

会场上三四千名老师争着回答。答案很多,有的人说三个,有的人说四个,有的人说两个,还有说一个的。

张先生让说“四个人”的老师起立回答。这位老师支吾着说不出是哪四个。

张先生说:“算了!是四个人,青年、财主、坐车的人。有一个人,你们忘记了,那就是词作者。没有词作者,词中的风景又是谁说的呢!朗诵要有‘作者’!”

张先生继续说:“其实是五个人,还有个人就是‘我’,我不读,我哪里知道这首歌词?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有‘我’。”

张先生的这一解读,让众老师大悟。有理,有理,非常有理!这的确是多年来阅读教学的缺失,其实中小学写作教学同样缺少这一点。长期以来,“代人立言”的写作之风没有从学校课堂中彻底消失,假、大、空、迎合人的文章,成为学校“永不消失的电波”。

所以,我们研究教材,不管是阅读教材,还是写作教材,都应该找到这个“我”,老师只有找到这一个个“我”,才能引导学生深度开发“我的存在”,才能按照“我”的思维去写作。

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八次习作,很显然都与“我”有关。推荐一个好地方,应该是“我”喜欢的,“我”熟知的,你可能没有去过的。“小小‘动物园’”是写“我”自己非常熟悉的一家人的。“写观察日记”是“我”的观察记录。“我和______过一天”不用说,肯定写“我”的。“生活万花筒”是写“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亲身经历的都写不好,不是亲身经历更下不了笔呀。“记一次游戏”肯定与“我”有关,是“我”参与的。“写信”,“我”写给谁的,当然与“我”有关。“我的心儿怦怦跳”当然少不了“我”。也就是说,8次习作,次次写“我”。

那三至六年级的其他七册的习作是不是都与“我”有关?答案:肯定的!

找到了“我”就可以下笔了吗?还不行,还得强调“我”,多角度地思考“我”。散文大师王鼎钧亲自在那些坚称自己不会写作的小学生、成人甚至退休的老人那儿做过实验,让他们在纸上写一个超级大的“我”,然后用眼睛瞪着这个大“我”开始回想:想我今天吃了什么,我喝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是怎么来到这里的,我与谁说过话,我看天空了吗,我学了什么……想着想着,就可以下笔写了,并且能写下很多东西。所以,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前反复想着“我”,人人都能写,也就是说,先生让100%不知道写什么的人,改变了!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所有习作,都给学生确立了主题,把每个主题转变成写“我的某某某”,想着想着,当然就可以写起来了。统编版小学语文三至六年级共62次习作,每一次都不可能少了“我”,而这些“我”绝对不是一个“我”,应该是62种“我”。我们只有寻找到62种“我”,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更多更多的“我”。

猜你喜欢
达利傻瓜兔子
达利的超现实之旅
毕加索&达利:亦师亦友亦对手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何不做个纯粹的傻瓜
《三个傻瓜》的艺术分析
我不是傻瓜
可爱的兔子
我们是这样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