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血通络汤联合早期系统化护理对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评价

2022-01-20 06:12李华玲李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瘀血系统化神经功能

李华玲 李琴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主要由于动脉血管系统闭塞导致脑组织血供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的综合征,其病理核心是脑血管血供中断导致的缺血性坏死。该病由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1]。尽管中医药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复流”与“脑保护”的双重作用,但有效的护理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系统化护理属于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护理方法,在患者患病初期进行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防不良情绪的发生[2],在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探讨和血通络汤联合早期系统化护理对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 。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符合《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指南》[3]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4]瘀血阻络症的辨证标准;首次发病,未接受过相关治疗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无意识障碍者。排除条件:脑出血患者;未脱离危险或处于昏迷状态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合并脑部肿瘤者;凝血指标异常,且伴有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5]。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8~73岁,平均58.94±2.66岁;发病时间7~72 h,平均18.91±2.15 h。对照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6~75岁,平均59.10±2.57岁;发病时间7~72 h,平均19.16±2.12 h。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和血通络汤治疗,其方剂为:当归30 g,黄芩10 g,黄芪30 g,熟地黄30 g,天麻15 g,丹参10 g,白芍15 g,川芎15 g,人参10 g,红景天10 g。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需持续服用8个疗程。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包括讲述疾病知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及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等[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

(1)整理患者的个体化档案:主要包含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诊治缘由以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评估和记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况、抑郁情绪、心理状况等,在评估期间及时和医师交流、沟通[6]。

(2)增强患者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包括脑梗死的危害、饮食形式、康复期需要注意的事项、发生抑郁的原因以及抑郁的危害等,分别对患者和其家属进行讲述,家属方面要以积极配合护理、治疗为主,患者方面要以提高患者的知晓度、提高其积极配合为主。通常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含健康宣传册、板报、电视播放教育片、多媒体教育等多种形式,特别要重视语言沟通,对患者以及家属均需要进行针对性宣教。

(3)脑梗死康复锻炼的护理:急性期之后,全方位评估患者的病情,符合康复训练的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引导和协助下早期进行锻炼。首先,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训练其双唇及舌功能,然后再进行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度等方面的训练,护理人员需要耐心指导,逐渐增加难度。其次,对患者进行机体运动功能训练,先让患者卧床锻炼,在床上训练肢体摆放位置和协调性等,与医师沟通,进行肌力训练,最后逐渐下床运动,包含步行、进食、如厕锻炼等基本肢体功能的训练,逐渐过渡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务中,训练量以患者的最大耐受程度为准[7]。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估,满分均为100分,NIHSS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轻;ADL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8]。

(2)生活质量:采用36条目健康量表(SF-36)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每个维度评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NIHSS与ADL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NIHSS和ADL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歇[9]。脑梗死急性期的病理过程异常复杂,主要是脑组织因失去血流灌注而出现缺血性坏死,导致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发生障碍,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10]。目前关于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的护理,国内外指南均推荐以系统化护理为主,能及时改善神经功能,确保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状况,促进其快速康复,改善预后,是护理脑梗死的基础干预方法。

护理对患者治疗、心理及其他方面等具有很好的干预作用,常规护理是临床上最为普遍的护理措施,尽管其干预作用较为显著,但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常规护理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全面性[11]。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具有系统化的独特优势,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全面性,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早期系统化护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促进其快速康复,坚持及早康复训练的原则,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等因素,针对性进行康复训练,重视患者肢体、运动、语言等方面的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护理,进而逐渐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以提高生存质量[12]。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将早期系统化护理应用于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系统化护理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较为理想,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并且受广大患者青睐。分析认为早期系统化护理通过心理疏导、肢体锻炼以及全方位的干预,使得患者的各方面功能得以改善,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增强患者自信心,护理质量也较为明显,从而为促进患者预后奠定了基础,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加速康复[13]。

综上所述,在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瘀血系统化神经功能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中医教你识瘀症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