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秩序感”

2022-01-20 11:21饶奔
西部皮革 2022年1期
关键词:秩序设计

饶奔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1 关于秩序感

1.1 秩序感的概念

秩序就是一种理性的状态,是事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规律。这种规律使设计更加具有指引性,让设计作品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表现力。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1]这段话反映了:一方面,秩序感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秩序感的认识是感性的,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人们对规律的认知又是抽象的,人类天生具有适应和感知秩序的本能,对事物规律发展的认识是需要深入的观察、判断和思考的。因此,秩序感是客观存在于世间的万物与人们主观视觉经验沉淀的和谐统一。而秩序美感存在于每一项成功的设计作品中,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欧文·琼斯在《原理》一书中说:“美的实质是一种平静的感觉,当视觉、理智和感情的各种欲望都得到满足时,心灵就能感受到这种平静。”[2]有秩序的设计能让我们的视觉、心理等产生共鸣,使得设计本身更具有共情力,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1.2 秩序感的设计规律

在设计中体会到的美与人对秩序的感知是密切相关的。在设计活动中,秩序感不但要符合人类视知觉的一系列规律,还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虽然视觉秩序感在艺术设计领域里表现方式千变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变,但却有规律可循。

1.2.1 形态秩序

自然界中的事物,无论是结构、形态还是运动规律,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有序的形式,这种“秩序”既是静态的也是在不同环境背景中不断变化的。

杂糅中国古代的道教与佛教思想,万物形态是一个由阴阳、有无等两个彼此对立的力量和谐共存的统一体。正是这种独特的思想意识,使中国的设计思想观念更加深入植根于自然界、社会与人生的意念中。而儒家文化中的森严等级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的平面以及空间形态上的中心与四方排列秩序,以及严格的等级秩序意识。

纵使设计形态和构成组合方式变化万千,但无一不蕴含着固有的形态秩序。就几何形态来说,正方形代表均衡平稳,三角形代表坚实稳固,圆形具有独特视觉集中感和聚焦感,在画面中更加具有向心力,从而引申出的圆满、完美、共融等美好寓意,表达人们向往美好事物的心理追求。中国传统纹饰中由太极图的形式美演变出的“龙凤呈祥”“比翼双飞”等传统吉祥图案,造型往往流畅协调,成为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经典,这种符合中国人传统思想情感寄托的图形反映了造型设计的秩序与当代人的心理需求休戚相关。几何形态反映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与追求,只有更好地利用形态秩序,才能更好地表达设计形态语言。

1.2.2 色彩秩序

色彩和形态是当代设计中的根本组成要素。色彩与造型共同作用才能完成传达感情的最终目的,不同色彩传达的思想情感也有差别。例如黑色让人感到神秘、沉稳、庄严,暖橙色调易令人产生食欲,使之形成特定的符号化色彩视觉语言,这种色彩秩序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色彩审美感知经验的积累。

色彩除了发挥协调环境、表达符号性语言的秩序特征外,在具体环境中还应和环境氛围相吻合,体现环境的个性。比如传统节日、庆典等重大活动中,就应该以浓烈、欢乐的暖色调为主,有助于提高人的情绪兴奋程度,表达出一种欢快的喜悦情感。同样的道理,通常冷色系的蓝色、紫色能给人带来沉着、平静甚至忧郁等情感。

人们在长期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对色彩的认识和理解也逐步加深,逐步形成的色彩秩序表达了色彩独有的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是人类视觉对自然界色彩规律的整合、解读和传达的结果。

1.3 秩序感知的形式构成因素

1.3.1 均衡感——重复与对称

大自然鬼斧神工,许多有秩序的纹样产生节奏的美,比如动物的皮毛上简单重复的花纹,再如麦穗的对称、云彩的变化、山河湖海的走向,无不存在着秩序的美感。事实上,简单的重复与对称的设计手法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师所钟爱的一种设计手法,它符合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视觉和心理的平衡能让我们获得舒适的审美感受,这种平衡正是视觉秩序感的体现。

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也指出,平衡是人类本身的基本需求之一[3]。当人们在视觉上看到一个强烈不平衡的构图时,心理上也会随之感到不平衡、不舒服甚至没有安全感。因此,具有“平衡特征”的构图已成为获得心理满足的一种情感需求。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提道:“人们对对称、平衡和比例关系的追求很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的天性”[1]。因此,人们在艺术设计中感受到的美感与人对秩序的视觉感受是密不可分的。

在平面设计中,对称与重复的构图给人带来一种严肃的仪式感,尤其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最传统的排版方式莫过于对称,与中国古诗词中的对仗一样,如此严谨的排列方式,既是形成文字整齐美的组句手法,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在版式的设计中,板式的主次、大小、聚散、空白与图形共同组成画面的均衡。设计师在设计中通常将对称与均衡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在设计中打破视觉均衡的元素,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的效果,给人造成紧张感,使之留下强烈的感官体验。因此,不同的排版常常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印象。

1.3.2 韵律感——节奏与变化

平面设计中的秩序化,在画面中体现出主次、虚实、大小、节奏、韵律等视觉变化,这些设计元素的构成主要反映在设计和配置的合理性、比例的标准化、节奏的舒适性上,遵循复杂性的简化和复杂性的有序化原理。组织规则具有有序性,构成要素和版面设计富有美感,从而形成赏心悦目的设计效果。

人类在实践中适应自然变化规律,善于利用秩序感,研究自然规律与科学秩序也就成为设计创造的理论依据,设计创作也是如此。图形设计中的组合,无论是对比和调和、节奏和变化、放射和漩涡都表示秩序。追随视觉和舒适性的节奏是艺术美学的尺度,也是形式美的体现。

2 “秩序感”对视觉感知的影响

2.1 自然感知

在自然界中,无论是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季节气候的变化,还是人类的繁衍生息,都包含着秩序规律,这些都反映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历史上。贡布里希在他的书中写下:人们制作和构筑各种简单结构无论这些简单的结构在自然中是什么,这是人类使用秩序感觉的方法。人们在体验创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秩序产生了独特认知和理解。康定斯基相信,艺术不仅要模仿客观的世界,而且要用自己的形式语言来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新世界。

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比例一直被认为是设计造型中最完美的比例,对黄金比例的肯定不仅是人的审美需要,也是从动物和植物特性的比例关系产生的。自然界中的树叶形态、花瓣形态等所具有的视觉形态正是秩序,向日葵盘、仙人掌刺和松果的外表面都呈螺旋形生长。人们逐渐发现,秩序的组合和几何逻辑以自然的形式广泛存在。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根据几何原则,可以推演出作品的秩序。这种秩序感通常来自于人对自然的视觉感知,通过阐明几何原理和各种比例关系,人类可以更好地使自然秩序在设计作品中得到充分应用。

2.2 生理感知

在一个有秩序规律的情境中出现一种意料之外的结构比平淡无奇的画面更引人注目,这是因人的生理感知导致的,人的感官系统具有凝聚注意力的作用,如果将原有的秩序打破,会使人们的视觉感到不平衡。

我们的视觉审美经验证明,审美感知来自于对秩序与失衡之间的视觉元素的欣赏。单调的视觉作品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具有强烈对比度的设计作品,因为视觉负荷很重常常不被人们所理解。从形式美的审美角度看,理性排列的平衡感会带来视觉舒适感,使消费者能够快捷地获取产品信息。

靳埭强先生为第三届亚洲艺术节设计的海报(如图1 所示)就运用了解构和重组手法,使作品给人以韵律感,构造了与视觉的生理秩序同构的秩序,既不失现代感又满足了视觉上的平衡感,因此视觉艺术应该擅长应用变化和统一、对比和协调、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的秩序规律。

图1 第三届亚洲艺术节海报(1978)

2.3 心理感知

心理学作为许多设计大师研究平面设计与人类感知关联的有效工具,一般设计心理与其设计学观点休戚相关。“秩序感”在人们的知觉中,甚至存在于大脑的潜意识下,我们的设计总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受到秩序感的影响,在设计偏离秩序规律时发挥重要作用。

形式美来自于从视觉的建立之初,眼睛对外界事物的接受是与人类大脑中已存的经验相联系的。双边对称的图形信息使人们的视知觉迅速被吸引,人们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对称的图形当中。但是,通常完美对称的图形很难给人们造成特别大的视觉冲击,甚至过于对称的画面会令人产生不安甚至压抑的感觉,因此图案与心理感知的关系代表的设计秩序其实是难以把握的。或许图案本身是平衡的,但依然打破了人们内心的平衡,这种效果取决于视觉感知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总之,视觉传达设计是连接人类心理与设计内容的媒介,秩序感来自于人们对自然感知、生理感知和心理感知的视觉作用。设计者如果能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从而创作出各种形式上的秩序美感,就能够成功地传达出审美舒适的视觉效果。

3 视觉“秩序感”对当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3.1 秩序美感既是设计的内容也是设计的目的

秩序美先于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通常是由设计者在大脑中进行视觉化设计、列出设计要素、使用排除方法规划经营画面,再进行反复调整最后逐渐完善的过程。设计者的这种反复完善、逐步改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零散的思绪梳理成型的过程,这就是秩序化的过程。

秩序美存在于设计中。世间万物的物质,都会因其内在的规律而存在。设计是作用于物质世界的,是要变杂乱无章为有序化,秩序就是设计的灵魂。欧洲建筑群的规划通常都为井字形道路,空中看起来是一幅秩序感很强的画面。中国故宫的鸟瞰视图以对称性和平衡感为秩序。现代设计的现代感,就是指线的简单流畅,就是指其秩序的美感等等。也就是说,秩序美感是设计的内容也是设计的目的。

设计完成后,秩序美也在被理解和欣赏。有时候,设计师的头脑中并不是刻意要表达秩序感,这也不是设计的唯一目的。秩序美似乎是偶然间发生但却是优秀设计作品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中没有提到的东西逐渐被欣赏者发现,这将使得设计具有无穷的韵味。秩序的美感先于设计,存在于设计中,也在设计完成后被我们认识、理解并运用。它与设计共生共存、和谐统一,是设计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2 不断完善的视觉“秩序感”

就发展的观点来看,秩序感并不是僵化陈旧的,而是不断完善的理论,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史也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从古希腊时期庄重严谨的装饰,到洛可可风格的华丽、繁琐,再到现代主义的实用、理性、极简风格,以及到后现代主义对装饰的再次强化,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路线,似乎是一条从简单到繁琐,再由繁琐到简单的曲线变化规律。但事实上,每一次变革都不是单纯的反复,这种变化是对以往风格的提炼吸收再创作的过程,这种螺旋上升的方式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现今正处于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创新成了我们这个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人们要求不断的视觉更新来带给他们视觉和心理刺激感。秩序感作为符合当下时代特征的理论,并不一定是全新的事物,而是对传统理念的改进和完善。没有一个人的设计和概念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并永远适用的设计。秩序感理论也是如此,设计只有随时代的变化而完善的过程,设计从没有因为某个理论的适用性强而停下发展的脚步,只有不断完善的“秩序感”才是能融入时代血液的设计理论。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秩序感的理论研究将在带领我们走向更深、更远却又更加容易被传达的平面设计世界当中去。创造秩序感的前提是应该被大多数人所认识,这并不是设计作品中的静态规则,不是设计者固执的设计方法,也不是形式主义的普遍法则。是人们在理解视觉活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偏差时的参照方法,对人们来说应该是参考。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中秩序感的存在的最终目的,是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设计角度,更好地应用秩序感的心理学理论到艺术设计和创作中,为美学应用研究提供理论的基础和积极的尝试。

回顾论文整体,在秩序感的理论概要以及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等方面还有很多表达不充分的地方,这是该篇论文的缺陷,也是笔者将来努力的方向。总之在当代平面设计中,秩序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是视觉秩序的根本基础。所有通过视觉传达的设计,为了使其符合人类视觉运动的一系列法则,都要遵守和运用秩序感的规律实现设计内容和形式美的结合。

猜你喜欢
秩序设计
打击恶意抢注商标 让市场竞争更有秩序
国际秩序的裂变及其未来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秩序与自由
秩序
基于89C52的32只三色LED摇摇棒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老师来审题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