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壁砂坝致密气藏剩余气开发优化调整对策

2022-01-20 01:56孙华超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井网气藏气田

孙华超

(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6)

0 引言

水平井结合水力压裂是提高致密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方式[1-6],国内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有鄂尔多斯盆地的苏里格气田、大牛地气田的二叠系石盒子组与山西组气藏,四川盆地川西地区的新场气田等。这些气田(气藏)的沉积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等陆地河流相为主,主力气层砂岩透镜体呈多层叠置的特征,一般采用不规则的直井面积井网进行开发[6-9]。与上述致密砂岩气藏相比,大牛地气田太原组气藏属于海陆过渡相障壁岛沉积致密砂岩气藏,砂体连续发育,但由于受高频次海进—海退影响,隔夹层普遍发育,2012-2014年采用水平井规模建产,投产水平井72口,经过10余年的水平井整体开发,剩余气呈碎片化,针对性挖潜对策研究较少[10-15],制定加密调整技术对策的难度大。针对该类障壁砂坝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的地质特点和挖潜难点,有必要开展剩余气分类优选评价、加密技术对策优化及合理配产等研究,形成差异化加密挖潜对策,以期提高障壁砂坝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1 气藏概况

大牛地气田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中段,太原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煤层与灰白色中—粗砂岩互层,局部夹石灰岩透镜体,分为太1段、太2段,其中太2段为气田的主力开发气藏之一,埋深介于2 600~2 800 m,原始地层压力介于23.5~25.2 MPa。

1.1 地质特征

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气藏为海陆过渡相障壁岛沉积,有利微相为障壁砂坝,宽度介于2 000~3 000 m,气层呈块状连续分布(图1)。受频繁海进海退影响,内部普遍发育以泥岩、煤线为主的隔夹层,垂厚介于0.02~2.50 m,长度介于1~100 m。障壁砂坝的主体部位发育箱形含砾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相,砂坝侧翼则以漏斗形中—细粒砂岩相、箱状—漏斗形中粗粒石英砂岩相、指状中—细砂岩相为主。根据岩相、测井相差异,将障壁砂坝进一步细分为迎水面障壁滩、砂坝主体部位(沙丘)、背水面障壁坪3种构型单元:①迎水面障壁滩在砂坝侧翼面向海洋一侧,水动力相对较强,经海水反复淘洗且淘洗充分,以灰白色粗砂岩或含砾粗砂岩为主,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光滑箱形或齿化箱形等曲线形态,物性好;②沙丘位于迎水沙滩与潮坪沙滩之间,厚度较大,主要为浅灰色粗砂岩或中砂岩,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齿化箱形或钟形等曲线形态,物性相对较好,发育2~3套泥岩夹层;③潮坪沙滩在砂坝侧翼背向海洋一侧发育深灰色细—粉砂岩,发育脉状层理、波状潮汐层理、砂纹层理等沉积构造,含有植物化石及炭屑,局部发育泥灰岩,自然伽马曲线表现为钟形或指形等曲线形态,物性差(表1)。厚度大的沙丘和水动力更强的障壁滩是有利的沉积部位。

图1 大牛地气田太2段气藏障壁砂坝砂体厚度分布图

1.2 开发特征

太2段气藏采用水平井整体动用,基础井网井距介于600~1 400 m,由于非均质性较强,砂坝不同部位气井的产能差异大,气井产量及动态控制储量差异大。72口水平井的试气天然气无阻流量介于(1.0~20.0)×104m3/d,平均值为7.6×104m3/d,初期日产气量介于(0.6~6.0)×104m3,稳产期为1.0~2.0 a,平均稳产期为1.3 a,产气递减阶段初期年递减率为31.9%,中后期递减速度逐年减缓,由16.5%降低到6.9%。水气比介于0.41~6.12 m3/104m3,平均为1.45 m3/104m3(图2)。单井动态控制储量为(0.2~1.8)×108m3,平均为0.6×108m3,采收率较低,为33.6%,需要开展剩余气评价与挖潜,提高气藏开发效果。

图2 障壁砂坝气藏综合生产动态图

2 剩余气分类及评价

受剩余储量连续分布形态、目前地层压力、储量规模、物性、含气性等因素影响,研究区剩余气类型多样。综合分布区域、分布特征与邻井距离、储层厚度、地层压力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剩余气划分标准(表2)。

表2 大牛地气田障壁砂坝气藏剩余气分类表

1)Ⅰ-A类剩余气以分布于沙丘中部为主,储层厚度大,基础井网水平井产能高,平均初期稳定日产气量为3.8×104m3,生产效果好,动态控制储量为(1.2~1.8)×108m3,但由于基础井网井距偏大,达1 200~1 400 m,水平段之间储量动用不充分形成宽矩形状的剩余气富集区,连续分布面积介于0.7~1.2 km2,目前平均地层压力大于20 MPa,与原始地层压力23.5 MPa相比,下降幅度在15%以内。

2)Ⅰ-B类剩余气分布于障壁滩,储层厚度较大,物性及含气性好,基础井网水平井产能较高,平均初期稳定日产气量为3.3×104m3,生产效果较好,动态控制储量为(1.0~1.5)×108m3,基础井网井距介于600~1 200 m,适应性较好,水平段之间储量动用不充分形成条带状剩余气富集区,连续分布面积介于0.4~0.8 km2,目前平均地层压力为18 MPa,与原始地层压力23.5 MPa相比,下降幅度为25%。

3)Ⅱ-A与Ⅱ-B类剩余气零散分布于基础井网的靶点区,由于基础井网水平井压裂缝方向为泄压主方向,在相邻靶点之间形成了剩余气富集区。Ⅱ-A类剩余气是呈近圆状分布于基础井网相邻水平井的趾端靶点之间,剩余气连续分布规模在0.4~0.7 km2,压降幅度较小,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在5%以内,平均地层压力大于22 MPa。Ⅱ-B类剩余气是呈土豆状分布于基础井网相邻水平井的跟端靶点之间,剩余气连续分布规模在0.1~0.4 km2,平均地层压力为20 MPa。

4)Ⅲ-A与Ⅲ-B类剩余气呈连片分布于砂坝两翼的基础井网未控区。Ⅲ-A类剩余气分布于背水面的障壁坪,储层厚度虽然较大,但物性及含气性差,前期试采水平井产能低,剩余储量动用难度较大形成了剩余气富集区,基本为原始地层压力。Ⅲ-B类剩余气分布于迎水面的障壁滩,与Ⅲ-A类剩余气相比,该类剩余气储层物性及含气性好,但实钻砂体厚度变化快,尖灭风险大,储层整体偏薄,基础井网难以控制形成剩余气,地层压力也近似为原始地层压力。

3 挖潜对策及应用效果

2018年以来,气藏进入加密调整挖潜阶段,基于不同类型剩余气的分布特征,通过制定差异化的挖潜技术政策,改善气藏开发效果,提高气藏采收率。

3.1 挖潜对策

通过经济评价法,在满足8%内部收益率的情况下,加密水平井的经济极限累计产量为3 100×104m3,加密直井的经济极限累计产量为1 270×104m3,加密水平井的井控储量下限为0.8×108m3,加密直井的井控储量下限为0.3×108m3。针对6类剩余气特征,制定以下挖潜对策:Ⅰ-A类剩余气采用加密水平井挖潜,加密后与基础井网的井距介于550~650 m,加密水平井的井控储量在1.2×108m3以上,合理配产(3.0~4.0)×104m3/d。靶点区Ⅱ-A类剩余气分布规模不满足加密水平井要求的区域,采用加密直井动用,加密后与基础井网靶点距离300~400 m,满足加密直井的井控储量介于(0.5~0.7)×108m3,合理配产(1.0~2.5)×104m3/d。靶点区Ⅱ-B类剩余气分布规模较小,在局部满足直井的井控储量下限区域采用加密直井动用。Ⅲ-A类剩余气储层物性及含气性差,产能低,暂不具备整体加密调整的效益,需要加强工程配套技术攻关,可以在局部开展多簇密切割压裂试验,提高低品位剩余气的动用效益。Ⅲ-B类剩余气储层物性较好,通过加强井震联合约束储层预测,在局部可实施调整水平井,由于储层厚度较薄,需要采用较大井距1 000~1 200 m,保障调整井的井控储量在经济极限储量0.8×108m3以上,合理配产(2.0~3.0)×104m3/d。

3.2 应用效果

截至目前,大牛地气田太2段气藏累计实施加密调整井20口,平均生产天数为436 d,累计增产气量达1.49×108m3,预计增加天然气可采储量13.0×108m3,气藏采收率提高8.3%,达到41.9%。其中Ⅰ-A类剩余气实施加密水平井10口,初期稳定日产气量介于(2.7~5.0)×104m3,平均为3.4×104m3;Ⅱ-A类剩余气实施加密直井5口,初期稳定日产气量介于(0.9~2.0)×104m3,平均为1.5×104m3;Ⅲ-B类剩余气实施调整水平井5口,初期稳定日产气量介于(1.1~4.0)×104m3,平均为2.7×104m3,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区加密井生产效果如表3所示。

表3 大牛地气田水平井区加密井生产效果统计表

4 结论

1)大牛地气田太原组太2段气藏为海陆过渡相障壁岛沉积,有利微相为障壁砂坝,宽度为2 000~3 000 m,气层呈块状连续分布,将障壁砂坝进一步细分为迎水面障壁滩、砂坝主体部位沙丘、背水面障壁坪3种构型单元。

2)障壁砂坝储层剩余气分布类型多样,综合剩余气分布区域、分布特征与邻井距离、储层厚度、地层压力等因素,将剩余气划分为6种类型,评价优选出Ⅰ-A、Ⅱ-A、Ⅲ-B类剩余气可实现效益挖潜。针对3类可效益挖潜的剩余气,制定了加密井型、合理加密井距、合理配产等加密调整技术,形成了障壁砂坝储层剩余气差异化加密调整技术对策。

3)通过加密调整,15口加密水平井平均日产气量为3.2×104m3,5口加密直井平均日产气量为1.5×104m3,预计增加天然气可采储量13.0×108m3,气藏采收率提高8.3%,达到41.9%,实施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井网气藏气田
气田开发中“气藏整体治水”技术理念的形成、发展及理论内涵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港北潜山奥陶系气藏增储建产研究实践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2016年产能工作取得效果浅析
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工程技术研究
A油田B区块小井距加密效果分析
浅谈如何加强低渗油田的效益开发
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在千米桥古潜山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