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学校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20 09:57:46张洵
经营者 2021年21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学校

张洵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四川 德阳 618000)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及创新,其对各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严格、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学校在开展日常财务管理工作时,不仅要确保学校内部资金的有效使用,还要对学校资金的使用加强管理,以保障学校内部资金链稳定,为学校规模、经营范围的扩大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基于教学体制的改革,国家拨款的规定金额逐渐减少,因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前防范各种风险,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科学分配各种资源、资金。

二、全面预算管理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预算是单位、组织、机构等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战略需求、战略目标编制的年度、季度财务具体收支计划,也是各单位、组织、机构等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支撑和依据。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算的基础上,对目标单位、组织等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层次分析后,对其未来一段时间的业务经营活动和财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筹划,并监督管理全过程,根据评价和反馈结果不断优化单位、组织、机构等内部管理方式。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在于需要全体人员参与,还要实现业务范围的全覆盖,实现全过程的追踪管理。

(二)学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所有单位、组织、机构等年度工作的依据和起点,也是贯穿单位业务活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预算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预算管理是学校教育事业顺利、健康、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加强学校内控建设,强化财务核算、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的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充当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桥梁,保证各部门子目标的设定与学校总目标的设定有一定的协调性和关联性,并可以及时评估各部门子目标的设定对本部门的实际影响,以此增进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学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以收入定支出,保持收支平衡

由于学校承担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可以出现财政赤字现象,也不能负债经营。基于此,学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独立的编制原则,进一步确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原则,为学校的财务管理提供充足保障。

(二)确保稳健性原则

对学校的资金进行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部分内容。资金对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得以落实,要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促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人员以往工作中态度不认真等现象得到根本改善,整合学校各个工作环节需要的资金。除此以外,应深入分析学校以往的收支情况,随后分析结果,确保学校能够保持各方面的收支平衡。相关工作人员也应该努力学习自身专业技能,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切实可行。

(三)统筹一体化兼顾原则

在学校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只有采取统筹兼顾的方式才不会忽略任何工作环节。过去,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开展财务工作往往以收益为主要目的,因此学校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强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明确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优化各个环节,遏制不良现象的发生[1]。

四、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监督方面

学校要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学校而言,还应当引导工作人员自主探究和改进,进而编制出更加详细的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很多学校而言,权力不集中现象十分明显,有效的监督机制更是匮乏,进而造成预算工作单一化和形式化的问题,一些学校甚至会按照往年的预算开展下一年的管理工作。在当前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校的财务管理问题尽显无遗,工作人员素质低下,没有科学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造成十分严重的财务风险以及预算风险,以至于学校实际财务收支与预算严重不符。比如下表中,某高校预算执行费用与预期就存在较大差异。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校行政办公、差旅费、接待费、文印档案费、培训费、外事费等与预算差异较大。后追踪了解每一项费用超支的原因得知,学校整体预算管理严重缺乏控制,各项超支费用审批也极其随意。

(二)预算目标设置缺乏长期战略考虑

一般情况下,学校是在年初编制计划,规划整个年度的开支情况,进而保障收支的平衡性,但是这种方式没有站在长远的角度考量学校的发展。实际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汇总数据,分析也缺乏科学性,难以真正发挥出预算管理的实际作用。虽然一部分学校也做了长远的规划,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三)预算考核不到位

在学校实际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很多教职工并不能灵活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政策,难以真正落实管理工作,造成实际支出与预算存在差异。同时,通常情况下,学校都是在内部开展教职工预算管理考核,内部考核职责没有明确。教职工也不具备责任意识,有些工作人员甚至会在考核中徇私舞弊,违反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

(四)预算编制方式存在缺陷

受限于过去的预算编制模式,很多学校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身的基础工作和发展情况进行充分结合。基础工作是整个预算工作的核心,若学校自身基础就存在不科学的问题,相应地,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支出与预算目标会出现差距,导致学校各部门间的资金分配也难以均衡。此外,我国学校近年来持续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资金的供求矛盾,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全面预算管理在学校中的应用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学校各部门的完美落实,学校领导层和管理层应当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学校财政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保障,确保学校的大小收支问题能够被合理管理。借助全面预算管理,充分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对于学校而言,应当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工作人员的负担得以减轻。借助内部管理工作的强化,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应当严格参照财务内控机制,有力监管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对收支问题进行严格的管控。高校还要不断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健全预算管理规章制度,对不同的环节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确保每一层的财务管理工作都能全面贯彻与落实。最后,学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逐渐形成一个完美的、可行性高的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对学校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要做好事前风险的防控,最大限度避免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存在过大偏差,深入分析学校实际的支出情况以及预算目标,总结分析结果,为学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提供充足的保障[2]。

(二)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以及编制方式的改革

真实、完整的数据信息是全面预算编制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完善预算编制信息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掌握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以此为参照,充分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同时,要在明确相关指标以及方针时,融合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二次优化。所有工作完成之后,学校应当及时将预算编制上报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审批。学校必须更新自身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分配资金。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传递给教职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意识。整合学校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数据,把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上报给学校领导层,让领导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要充分保障预算编制方式的科学性,为学校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合理地预算学校本年度内部建设经费以及科研项目经费,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以实际情况为参照,选择最优的编制方式,保障学校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完善绩效管理模式

与其他单位相比,学校的情况较为特殊,因此要充分考量自身的经济收益,同时还要重视其发挥的社会效应。通过强化绩效管理工作,保障学校经费能被有效使用。健全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责任机制是学校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学校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保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

首先,为了确保学校可以依据预算管理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按照流程与制度进行,可以将预算管理工作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其次,要更严格地管控学校资金,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合理规划学校的发展目标,最大限度保障学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会与实际情况相悖。最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各项数据信息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及时找出日常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根源,针对问题及时制定对策。学校应当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内部绩效管理模式,保障学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建设“花钱必须问缘由、无效必须追责任”的有效约束制度,同时密切结合绩效目标编制和预算编制,以学校年度财务计划为基准,制定季度财务目标,由学校财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考核与审评[3]。

(四)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学校预算管理控制主要可分为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控制三大板块。在预算执行前,相关工作人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实时把控高校预算执行的任意环节,掌握真实预算执行进度,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日后发生同样的问题,也尽可能保障实际收支与预算差异较小。

同时,相关问题及原因也要详细记录,便于后期分析预算过程。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对其过程进行整体分析[3]。对于学校而言,在开展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可以从思想上让工作人员高度重视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形成统一的认知后,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彼此的工作,尽可能保障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在预期范围内。

(五)加大高校预算监督管理力度

保障高校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还要确保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流程开展。严格的执行过程仅仅依靠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觉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还要有一定力度的监督管理。即高校下达预算管理相关任务后,各部门、各人员要充分明确自身职责,并立即执行预算管理,不可因其他任何无理由之事拒绝执行预算管理。

这时,审计工作者要对学校各部门、人员的预算实施过程加以监督和管理。也可以采取创建监督小组的方式,各部门间、各项目间互相监督管理,有利于实现监督目标,提升各部门实际预算执行力。另外,学校还要重视预算管理相关培训活动的举办,培训活动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要切实保障培训有效。

六、结语

为了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要切实保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水平得以提升。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由于资金有限、技术不到位、人员专业程度不高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开展的预算管理工作基本流于形式。因此学校工作人员要不断更新自身观念,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学校的一些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避免,在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学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学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财务管理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9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8
奇妙学校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