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决策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2022-01-19 05:03张苗苗
黑龙江科学 2021年23期
关键词:层面个体职业

张苗苗

(西安欧亚学院,西安 710065)

1 相关概念

1.1 职业决策及影响因素

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making)最早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他认为个体在选择职业目标时,以最大收益和最小损失为标准。杰普森指出个体可以通过职业决策的复杂认知过程来归纳与自我职业环境相关的信息,然后认真比较几种可供选择的职业的优劣之处,最终根据考虑的结果做出职业选择,这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影响职业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职业环境和个体认知两个层面。职业环境层面,按照范围依次聚焦,决策者需要考虑地域、行业、组织、职位因素。个体认知层面,包括个体的职业兴趣、性格、技能、职业价值观、职业抗风险能力等。个体在一份工作中的幸福感、满足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兴趣、性格、岗位胜任力及对工作的价值认知。因此,大学生在做出职业决策时,既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要满足个体发展需求和个体实际。

1.2 职业素养

关于职业素养的概念,有学者从宏观、整个职场层面对其进行界定,也有学者从微观、个体职业教育层面进行阐述。本研究比较认同靳森媛对职业素养的内涵概括,她认为职业素养基本上可分为隐性职业素养和显性职业素养两部分。隐性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可细分为社会责任、团队意识、人际关系、质量意识等,属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层面的范畴;显性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技能,可细分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属于技术层面的范畴。如冰山模型所示(见图1),技术层面的素养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培训、学习获得。隐性职业素养则隐于冰山水面之下,是一种内在的素养,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隐性职业素养需要激发个体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探索,具有很强的可迁移性,在高校教育中可操作性不强也最容易被忽视。

图1 冰山模型Fig.1 Iceberg model

通过以上概念分析发现,人们在职业选择上受地域、时间、空间的影响越来越小,个体层面的因素(兴趣、品德、性格、价值观等)在职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职业素养教育中隐性职业素养教育关注的重点。

2 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从学生个体层面

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对明确的职业规划,职业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就业期望过高,在企业抉择、薪资待遇、岗位定位上过于注重自身的就业意向;过于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关注自身兴趣、爱好和高薪待遇,部分学生跨专业择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存在不规范的职业行为。

2.2 从校企层面

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课程内容老旧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指导学生解决职业困扰问题。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和教学团队,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在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无法在师资上真正落地,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此外,校企合作不到位,很多高校只关注实习率,实习工作安排不合理,无法做到专业对口和精准实习,导致实习质量较低。

2.3 从学生管理模式层面

部分高校重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忽视人际沟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住宿结构上,高校普遍是以学院、专业、班级进行划分,这样的住宿结构相对稳定,便于学生管理,但同专业的学生在性格、兴趣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利于学生进行多元交流,也不利于人际交往、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3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3.1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服务

一方面,面向全校学生,依据个体身心发展及职业发展规律,将大学四年职业发展分为大一职业启蒙阶段、大二职业探索阶段、大三企业实践阶段、大四职业发展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素养教育。另一方面,面向个体需求,正确认识懒就业、慢就业、就业多元化、跨专业就业等当代大学生鲜明的就业特征,开设个性化咨询服务平台,组建生涯辅导工作室,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开展生涯小课堂等团辅活动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职业探索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2 创新课程模式,提高师资水平

整合各部门资源,打破单一的课程模式,创新职业素养相关课程,融合活动体验、训练营集训、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方式合力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加强辅导员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为高校教师创造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教师可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专项发展方向,挖掘优秀教师,组建专项团队,补齐师资匮乏的短板。

3.3 采取“两个打破”,打通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从学校层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由偏重学生管理向教育引导转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打破空间和专业的界限,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多元的交流空间、实践平台、住宿方式。从校企层面,大三企业实践阶段是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关键阶段,也是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效果的实践检验阶段。在育人和用人之间,高校和企业要打破彼此的立场,将学生的实习、实践看成是一个完整统一的人才培养阶段,建立实习管理及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充分地进行实践探索、构建职业认知,树立职业素养培养的终身成长意识。

4 结语

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一种养成教育更是终身教育,在个体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阵地,要稳抓职业素养培养核心,助力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层面个体职业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