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风湿热蕴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2022-01-19 00:41姜珠倩武宗琴王英杰刘杰李淑罗瑞静彭勇
海南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神经性乳膏皮炎

姜珠倩,武宗琴,王英杰,刘杰,李淑,罗瑞静,彭勇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上海 201800

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人群中,患病率大约为12%[1]。此病主要的症状是剧烈瘙痒,由于瘙痒,患者会反复挠抓,日久局部皮损则变得粗糙增厚、甚者融合成片、呈皮革苔藓样变,因此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2]。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在中医被称为顽癣、牛皮癣等,风湿热蕴型是较常见的一型,其皮损粗糙肥厚,呈褐色片状苔藓样变,瘙痒剧烈[3]。笔者将滚针联合卤米松乳膏应用于风湿热蕴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风湿热蕴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104例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中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外科学》[3]中风湿热蕴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8~60岁;④能够按要求定期复诊者。排除标准:①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②皮损局部合并有微生物感染或损伤后易出血不止者;③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者、糖尿病患者;④未能按时复诊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平均(38.00±10.09)岁。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39.00±9.8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卤米松乳膏外涂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皮损表面(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HC20100039),早晚各1次,共治疗两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滚针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两次。滚针具体操作:使用酒精棉球消毒皮损后,用滚针在皮损表面缓慢均匀地做水平、垂直的交叉滚动,以皮损表面轻微泛红、少许出血点为度。治疗结束后,用无菌棉球轻轻擦净出血点,操作完毕。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皮损症状积分:包括瘙痒程度、皮损形态和皮损面积,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分级计分标准,分别采用4级计分法:0分(无),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三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即为该患者的皮损总评分。③皮肤生理指标:包括皮肤油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分别采用Sebumeter SM815探头和Corneometer CM825探头进行检测,仪器均购自德国Courage Khazaka cologne公司。④不良反应: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皮损局部有无感染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的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指数=(治疗前皮损总评分-治疗后皮损总评分)/治疗前皮损总评分×100%。①显效:治疗指数≥70%;②有效;30%≤治疗指数<70%;③无效:治疗指数<30%。总有效率=(总患者例数-无效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

1.5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中皮损症状积分不满足正态分布,以四分位法[M(P25,P75)]表示,两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皮肤生理指标满足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5,P=0.009<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皮损的瘙痒程度、皮损形态和皮损面积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损的瘙痒程度、皮损形态和皮损面积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症状积分比较[M(P25,P75),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皮肤油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油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s,au)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肤生理指标比较(±s,au)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2 52治疗前12.36±0.78 12.51±0.79-0.958 0.340治疗后22.82±1.00a 17.05±1.07a 20.975 0.001治疗前19.31±2.47 19.00±2.47-0.638 0.525治疗后27.57±1.15a 22.75±1.46a 8.059 0.001皮肤油脂含量 角质层含水量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2.5 典型病例 患者徐某,男,57岁。治疗前皮损表面粗糙肥厚,呈褐色片状,明显高于皮肤,自诉瘙痒剧烈。皮肤镜下可见中心白色或淡褐色结构,周围呈网格状色素沉着,片状分布的白色鳞屑,以及散在出血点。治疗1周后皮损表面粗糙肥厚明显减轻,呈褐色片状,略高于皮肤,皮损面积变小,瘙痒缓解。皮镜下可见白色、淡褐色结构,周围呈不规则色素沉着,散在出血点,未见鳞屑。治疗两周后皮损表面光滑,未高于皮肤,散在不规则的点状、斑片状色素沉着,自诉无瘙痒。皮肤镜下可见白色结构,周围散在不规则的点状、斑片状色素沉着,未见鳞屑和出血点,见图1。

图1 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的皮损及皮肤镜表现

3 讨论

在风湿热蕴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治疗中,激素外用或激素封闭是目前西医的一线治疗方法[4]。由于该病皮损粗糙增厚、呈皮革苔藓样改变[6],外用药物较难渗透皮肤屏障,使得疗效较差。因此,患者常常加大药物使用量或加长使用疗程,才能使粗糙增厚的皮损得到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素的使用量。

本文中笔者将滚针和卤米松乳膏联合使用,用于治疗风湿热蕴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结果显示此法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瘙痒感、缓解皮损的形态和面积,并能提高皮损处的皮肤油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修复患处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后比较观察到滚针和卤米松乳膏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卤米松乳膏外用组。典型病例中的皮肤镜下可见,皮肤表面粗糙形成的淡褐色结构和网状色素沉着在滚针治疗两周后明显改善;同时,由于瘙痒减轻,患者减少搔抓后的出血点也消退了。

中医认为本病与风、湿、热三邪气关系密切,风胜则易瘙痒,故患者自觉瘙痒剧烈;热盛肌肤易起瘰,故患处皮肤粗糙肥厚,呈皮革苔藓样变;湿邪黏拟困着,故风热之邪郁积于皮肤,病长难愈[7-8]。滚针属于皮肤针的一种,由多支短针集成一束,刺激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种针具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针灸学家余仲权教授,根据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半刺”、“毛刺”疗法,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不断摸索,扬长避短,在传统皮肤针的基础上不断改良,最终研制出的[9]。中医古籍《灵枢·官针》[10]有载:“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一来五脏之中,肺主皮毛,此病即为风湿热邪郁积于皮肤,可以运用五刺法中对应于肺脏的半刺法以疏风清热、祛湿止痒,二来这种刺法针刺到的部位较浅,出针速度快,好像拔毫毛一样,既不损伤深层组织,又能起到治疗的作用。《灵枢·官针》[10]:“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痹者,闭也,外感风湿热邪,袭于肌肤腠理,壅于经络,痹阻气血,发为风湿热痹,然邪气未入脏腑之间,尚浮留在皮肤较为浅表之处,即为浮痹,故选用毛刺的方法,可以疏经通络、畅通气血,使得郁积的风湿热邪得以化解,临床表现即为表面粗糙增厚的皮损变薄,形态逐渐改善。

同时,不同于传统皮肤针的叩刺手法,滚针通过滚刺的手法,对皮损局部多针浅刺,此法相较于叩刺,有力度均匀易控制、对皮肤创伤小、适用范围更广的特点[11],近年来常被运用于面部的美容性疾病,如眼周细纹、面部黄褐斑、面部年轻化等的治疗中[12]。现代研究发现,由于皮肤表层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滚刺刺激末梢神经后反馈到中枢神经系统,机体通过自我调节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瘙痒这一主观感受[13]。此外,滚针以密集的小针头刺入皮肤,达到真皮浅层,在不损伤皮肤组织结构的前提下,机体也可以通过微小的创伤启动皮肤的自身修复,增强细胞的代谢重塑能力,使过度角化的表皮逐渐恢复正常,皮损形态得以改善[14],从而可明显提高患处皮肤的油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修复其皮肤屏障功能。另有研究发现,滚刺后在皮肤的角质层和真皮层之间形成微孔通道,可以明显提高外用药物的皮肤透过率[15],提升疗效,故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有效率。

综上所述,滚针联合卤米松乳膏外用治疗以皮损表面粗糙肥厚为主及自觉瘙痒剧烈的风湿热蕴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皮损表面的皮肤油脂含量和角质层含水量,使得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正常,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性乳膏皮炎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逃不开的痒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染发
——皮炎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
不要把神经性皮炎当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