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堃,尹瑞雪,范建中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理疗科,广东 广州 510515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肩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于卒中后2周至2个月,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且不利于患者进行自主的康复功能训练[2]。目前对于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治疗通常采取综合手段,包括肩关节保护、口服药物、运动疗法等。Bobath技术是一种神经生理疗法,主要是使用各种手段抑制异常姿势,并促使机体正常姿势的发育及恢复,临床上多用于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运动康复作用[3-4]。电针是采用中医中的常用辅助治疗方法,对相应的皮肤或者肌肉产生刺激,达到止痛、提高肌肉力量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康复作用[5]。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电针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诊的8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并通过相关体格检查、影像学手段检查确诊[6];②患者有单侧肩部疼痛症状;③肩痛病程≤6个月;④意识清晰,可配合研究相关内容。排除标准:①脑卒中前即合并肩袖损伤、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所致的肩痛情况;②合并四肢瘫痪;③合并其余脏器功能病变、恶性肿瘤等;④已接受过相关运动康复训练或者物理治疗;⑤精神异常。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肩痛病程、脑卒中类型、肩痛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s,例(%)]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值例数40 40男25(62.50)22(55.00)女15(37.50)18(45.00)年龄(岁)64.20±6.33 63.57±6.81 0.429 0.669肩痛病程(月)3.02±0.55 2.95±0.59 0.549 0.585出血性脑卒中16(40.00)18(45.00)缺血性脑卒中24(60.00)22(55.00)左肩19(47.50)17(42.50)右肩21(52.50)23(57.50)0.202 0.653脑卒中类型 肩痛部位性别0.205 0.651 0.464 0.496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新Bobath技术方法:(1)反射抑制模式:卧位良肢位和其余各卧位的相互转换,并进行躯干抗痉挛训练,取健侧卧位,指导患者将患侧手置于肩部,若患者初始训练时无法放置于肩部,则以靠近肩部且能忍受的姿势为维持体位,健侧手放置于髋部,指导患者向反方向进行牵拉,初始牵拉范围可稍小,后期逐渐加大牵拉范围,以患者可耐受疼痛程度为主,维持数秒后回归原位。(2)压迫性轻推和关键训练:将肩部(近端的关键点部位)、胸骨柄(中心的关键点部位)作为定点,帮助患者进行“∞”的柔和弧形运动训练,并对其关节进行轻微的按压动作。(3)肩关节活动度训练:辅助患者做Bobath握手的肩关节运动,范围不高举过头,再进行张力性姿势训练,旋转躯干,维持骨盆前倾的姿势,后患侧做肩胛带往上、往前的活动。(4)上肢负重训练:将患者患肢处于抗痉挛体位置,躯干重心逐渐转移到患肢上侧的部位,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肩部加压。(5)转移性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起坐、床上至轮椅移动,并对过程中的不良姿势及体位进行纠正。整个训练过程中,逐渐引导患者使用正常的模式进行运动,令患者体会到正常运动的感觉,继而诱发主动反应,当患者有主动反应后,医师可逐渐减少治疗过程中的控制动作,让患者形成正常的运动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使用韩式电针仪HANS-100E型,对患侧肢体进行治疗,穴位选择曲泽、尺泽、少海、肩髃、肩髎、肩井部位。患者取平卧位良肢体位,常规消毒穴位进行治疗,选择长度40 mm、直径0.30 mm的华佗牌豪针,迅速破皮进针,直至皮下肌肉层,均使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得气,电针频率为2 Hz/15 Hz,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刺激强度,每次治疗时间20 min,1次/d,每周治疗5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神经康复学》[7]中标准,显效:肩痛症状基本消失,基本可进行日常的肩部活动;有效:肩痛症状缓解,日常活动稍有受限;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肩痛症状缓解情况不明显,或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治疗4周后采用VAS[8]评分评价,评分区间0~10分,结果越高,则表示患者的肩部疼痛感越重,采用Fugl-Meyer评分[9]评价患者的上肢功能,共计32个项目,总分66分,结果越高则表示患者的上肢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包括记录患者肩关节的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
1.4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治疗前6.52±1.76 6.60±1.43 0.223 0.824治疗后3.28±0.46a 4.09±0.57a 6.994 0.001治疗前23.58±3.07 23.21±3.66 0.490 0.626治疗后42.01±4.83a 36.59±4.21a 5.350 0.001 VAS评分 Fugl-Meyer评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治疗前后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治疗前后者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治疗前86.03±5.48 85.87±6.11 0.123 0.902治疗后94.14±5.26a 89.32±5.07a 4.173 0.001治疗前80.16±6.30 80.58±5.79 0.310 0.757治疗后88.76±4.32a 84.15±4.12a 4.884 0.001外展 外旋治疗前33.06±3.25 32.88±3.91 0.224 0.823治疗后40.28±3.76a 37.32±3.43a 3.678 0.001屈曲
脑卒中后发生肩痛的病因较为复杂,涉及到黏连性关节炎、局部压迫、肩袖撕裂、炎症刺激、中枢神经痛觉过敏等诸多因素,而在剧烈疼痛的影响下,不仅影响肩关节活动度,也会令患者畏惧后期的肩关节活动功能训练,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极易延缓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恢复[10-11]。
Bobath技术是于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康复师Berta Bobath等所创立,随着研究的不断进步,近年来也提出了新Bobath技术,并逐渐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新Bobath技术主要是将结构、功能等紧密结合,目的是提高神经肌肉的可塑性,达到促进功能恢复的目的[12]。然而使用单一的康复训练方案也有部分患者肩痛症状无法有效改善,且容易有复发倾向。电针治疗主要是利用电流刺激对应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等作用。相关研究显示,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本体感觉,并积极促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3]。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电针联合新Bobath技术联合治疗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评分的改善程度更明显,且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的恢复情况也更好,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7.50%,总体效果令人满意。通过分析是由于,①在新Bobath技术中,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能加强患肢肌肉、神经的本体反应,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且可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学习和运动控制,有效促使肩关节运动协调性的增加,缓解疼痛;相关研究也显示,以新Bobath理念为指导的运动疗法可诱导肢体进行正常的反射和活动,在改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肩痛程度方面有较好的康复效果[14]。②曲泽、尺泽、少海、肩髃、肩髎、肩井均是肩肘部的要穴,李宁等[15]试验中,选择上述穴位进行电针治疗,结果发现其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而本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结论,主要原因是由于,曲泽、尺泽、少海穴三穴配伍可治手肘疼痛,肩髃属肩端之骨,和阳跷脉相交会,可舒经利节、通络祛风,再配伍肩部要穴肩髎、肩井,共同缓解肩部疼痛等症状,加上电针具有调理气血、疏经通络、止痛之功,在积极缓解患者肩痛后,也有助于患者更好的进行新Bobath技术训练,进一步改善肩部关节活动功能;且电针刺激可促进肌肉节律性收缩,并压迫淋巴管、血管等,促使血液回流,而持续性的电流刺激也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炎症吸收,从而促进病情恢复;荀雅晶等[16]实验也发现,在常规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减轻肩痛症状,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③电针、新Bobath技术两种方式通过不同的作用优势,相互协同,进一步缓解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情况,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但本研究也发现,治疗后患者的总体VAS评分平均值也仍处于较高的水平,考虑和治疗时间较短相关,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也仅进行了4周的治疗,且未观察远期的复发情况等,今后也需延长研究时间来进一步探讨该方案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