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土地绿芦笋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022-01-19 09:18王鸿雁段爱莉刘占奇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6期
关键词:嫩茎芦笋乳油

王鸿雁,段爱莉,李 旭,刘占奇

(1. 武威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2. 甘肃黄羊河集团食品有限公司,甘肃 武威 733000)

芦笋(AsparagusofficinalisLinn)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石刁柏,其根茎含32%的蛋白质、26%淀粉和19 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具健脾养胃功效,是集药膳、美食、保健抗癌为一体的滋补品,在国际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1]。近几年,伴随人们的消费习惯从吃罐头转变成吃新鲜食品,绿芦笋在国际市场的销量逐年增长,并且绿芦笋的营养成分、风味与口感高于白芦笋,适应能力较强,抗酸耐碱,抗旱怕涝,能耐零下36 ℃的低温和36 ℃的高温,除了水田外的平原、坡地、沙漠地区均可种植[1-2]。甘肃武威地区属于沙漠地带,主要以沙土地为主,常规的绿芦笋种子品种和处理技术,成活率较低,因此选育优质丰产的品种,研究出高效的育苗和定植技术、合理规范的田间管理和有效的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实现绿芦笋的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3-4]。

1 品种选择

芦笋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又耐热,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春节嫩茎抽发早,采笋也早。温度达10 ℃时,芦笋嫩茎开始抽发,随着温度的升高嫩茎增多,温度达25 ℃时嫩茎质优量多。选取冠军、2000-3、翡翠明珠、金冠等国产品种及格兰德、阿波罗进口品种,研究不同绿芦笋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采笋量差异性(表1)。

表1 不同绿芦笋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的采笋量

2020年3—6月冠军和阿波罗采笋量最高,分别为30 103 kg/hm2、30 167 kg/hm2,其中5月份采笋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0 851.5 kg/hm2、11 024.5 kg/hm2。因此从中选择具有抗旱性强、色泽光鲜浓绿、品性好、产量高等特点的冠军和阿波罗作为种植品种,且其种子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8%[5]。

2 育苗

2.1 种子处理

在阳光下晒种4 h后,将种子用75%百菌清800倍液消毒2 h,再用25~28 ℃水浸种48 h,24 h洗种1次,16 h换水1次,种子20%~30%露白时进行播种。

2.2 营养钵育苗

制备营养土:30%沙土地、35%熟堆基肥、1.5%复合肥、30%草木灰、1%过磷酸钙、0.5%尿素和2%氯化钾充分混合,用100倍40%甲醛液喷洒,堆积后用塑料薄膜密封,让其充分熏杀,腐熟发酵,可杀灭病菌和杂草种子。3月上旬,将小拱棚覆膜, 营养土装钵,并轻浇1次水后将土压实,同时将催好芽的种子放在营养钵上,1钵1粒,上覆1.5~2 cm厚营养土,并保持白天营养钵温度为25 ℃、夜间温度为15~20 ℃。出苗后,每隔15 d喷施尿素和浓度0.5%磷酸二氢钾各7 g/m2,并控制供水,以使根株充实,尽早适应露地环境,缩短缓苗期。

3 定植

3.1 地块准备

施入底肥:准备定植绿芦笋的地块施入腐熟的有机肥(鸡粪、牛羊粪)45 000~75 000 kg/hm2,复合肥(N-P-K:15-15-15)300 kg/hm2,乐斯本(15%毒死蜱)颗粒22.5~30 kg/hm2。

深翻开沟:施入底肥后进行深翻,耕深40~45 cm,然后将地块整平(灌水时地块内不能有积水);沟宽35 cm,沟深40 cm(使芦笋根向下舒展,沟底追肥)。

3.2 定植

定植时间:3月中下旬—4月上旬。

定植密度:采用机械开沟定植,保苗数为27 000~33 000株/hm2。单行行距为1.5~1.6 m,株距为22~25 cm。

定植方法:定植前先在定植沟内施入腐熟有机肥、N-K型复合肥150~300 kg/hm2,然后回填沟土,使回填土离地面12~15 cm;用培土设备在定植沟中间培3~4 cm的土棱(使定植的芦笋根能与土壤充分接触,且根形向下)。

定植后管理:定植后距鳞芽盘覆土8~10 cm并轻轻踏实。根据土壤水分高低,及时浇定植水,待水渗入后,再覆2~4 cm细土,以防土壤板结、裂缝。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需要做到一次完成,并要浇透水,以确保成活率。幼苗缓苗之后,要将栽植穴填平。

4 田间管理

4.1 及时补苗

定植之后,由于受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成分、虫草等危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所以,及时补足缺苗能够保证充足的株数与产量基数,补苗之后需浇透水,以确保成活率。

4.2 壮苗促根

幼苗栽植后,由于植株矮小,根系较浅,吸水肥能力较差,应及时地中耕除草。依据土壤的情况,适时浇水,每间隔10~15 d浇1次水,浇水量应每次湿透25 cm深的土壤。在第二条茎发出时,施尿素75~150 kg/hm2,并在定植后保持芦笋田的水分,但绿芦笋田不得积水,如有积水不得超过24 h。

4.3 水肥管理

在8月中上旬施一次秋发肥,施入复合肥375 kg/hm2,钾肥225 kg/hm2,在距植株15~20 cm处开深10 cm的沟施入。冬前浇越冬水,并施腐熟的有机粪肥。

5 病虫害防治

5.1 茎枯病防治

农业防治:芦笋田周边不可种植同科蔬菜、大豆、花生等作物。选择晴天留母茎和秋茎,发现病茎应及时清理并集中销毁。早春把田间已枯死的茎枝全部清理销毁。具体的做法为提高土壤有机质,疏松土壤,以增进芦笋根系发育。加施有机肥及磷钾肥,适当把控氮肥的用量,以增进芦笋茎叶健壮生长,加强抗病能力。采笋期结束之后,铲除地上母茎及残桩并彻底清扫,喷药杀菌以消毒鳞芽盘。早春时期,及时除去田间病残的枝叶能够极大减轻病害发生。清理田园能够有效降低侵染源,进入冬季,植株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后,需彻底地清理茎叶并集中销毁。

化学防治:防治宜在母茎新枝展开前开始(母茎刚开始出土时),每隔3~7 d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 625~3 750 g/hm2兑水喷雾防治,世高(Score 10%WG)1 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丙环唑4 000~7 000倍液喷雾,苯醚甲环唑5 000倍喷雾,0.4%波尔多液(0.2 kg硫酸铜+0.2 kg生石灰+50 kg水)喷雾或涂抹母茎防治。

5.2 根腐病防治

农业防治:选择适宜的田块,控制病菌的传播与蔓延。

化学防治:中心病株出现之后,喷洒72%双脉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施兑好的药液750 L/hm2,间隔10 d左右一次,视病情防治2~3次。

5.3 虫害控制

生物物理防治:在芦笋田里安装频振式杀虫灯,以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在初孵幼虫期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4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20%氛戊菊酸乳油3 000~4 000倍液、10%抓氛菊醋乳油3 000倍液或25%灭幼脉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防治。(1)地老虎:用90%敌百虫50 g加水250~500 g喷拌碎青菜3 kg毒杀,20%瓢甲敌乳油稀释800倍液,傍晚地表喷雾。(2)金龟子幼虫(蛴螬)和金针虫幼虫: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250 mL或40.7%毒死蜱乳油200 mL,兑水500 kg灌蔸防治。(3)蛾姑:定植前每667 m2用3.6%三通颗粒2.0~2.5 kg撤施在定植沟内;幼苗生长期用90%敌百虫800~1 000倍液顺垄喷洒。(4)十四点负泥虫:在越冬代成虫出土盛期喷洒0.6%无名霸(苦参烟碱醇液)1 000倍液、90%敌百虫1 5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800~1 000倍液喷雾,每667 m2用量不超过100 mL。(5)蚜虫:50%抗蚜威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每公顷用2%噻虫嗪60 g喷雾进行防治。

不同绿芦笋品种病虫害防治前后的采笋量见图1。

图1 不同品种绿芦笋虫害防治前后采笋量对比

6 绿芦笋采收

6.1 采笋起始时间

根据绿芦笋生物学零度指示(绿芦笋可进入萌芽生长的最低均温),当均温达5 ℃时,鳞芽会渐渐萌动生长形成能采收的嫩茎,一般在4月中上旬。一天可采收2次,即 06∶00—09 ∶00、16∶00—18 ∶00。将符合要求的嫩茎齐土割下,用湿布包裹,防止水分流失,其中不同采收期病害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不同采收时间的病害情况

6.2 采笋结束时间

常规情况下,一年生绿芦笋的采期仅有25~30 d;二年生芦笋是45~55 d;三~九年生的采期为60~70 d。内在依据是绿芦笋根部贮藏养分的积累水平与芽盘鳞芽的数量和质量,当嫩茎出现变细、变硬、老化现象时停止采笋。

7 结论

本文从绿芦笋品种选择、产地环境、技术要求、病虫害管理、绿芦笋采收等方面展开沙土地中绿芦笋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筛选出适宜沙土地生长的优质高产绿芦笋品种,通过芦笋种子处理、育苗技术、地块选择、地块准备、定植技术、水肥管理等,实现绿芦笋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技术。

猜你喜欢
嫩茎芦笋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叶用黄麻新品种帝王菜4号
两种敌敌畏乳油对家蚕的毒性和残毒期比较*
波罗蜜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嫩茎转录组分析
芦笋
——防口干
文冠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