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PAD模式”的财务共享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01-19 13:44郑方方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商业会计 2021年24期
关键词:内化会计专业环节

郑方方(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一、引言

财务共享是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鉴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为缩小会计高等教育供给与会计实践需求之间的差异,国内高校陆续将“财务共享”等财务数智化课程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大力开展实验实训平台及智慧教室建设以服务课程教学。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又称能力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提出的。1989年OBE理念被纳入《华盛顿协议》框架,主要应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领域,现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国际商学院协会(AACBS)要求所有认证商科专业采用OBE的审核评估标准。2016年6月,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第18个成员国,OBE教育理念被正式引入国内,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

对分课堂(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PAD)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清晰地分为讲授、内化和讨论三个环节,将课堂时间一半分给教师讲授,一半分给学生讨论(张学新,2014)。其中内化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即当堂对分),也可以由学生在课下完成(即隔堂对分)。该教学模式融合了讲授法和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既强调教师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财务共享课程的特点与运行现状

(一)财务共享课程的内容

财务数智化转型始于财务共享。财务共享课程在整个财务数智化课程体系中处于启承地位,内容向前可与传统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兼容,向后可与智能财务和财务大数据教学内容兼容。课程内容相对系统化,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课程内容具体包括财务共享中心应用实践、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和财务共享中心咨询规划三个阶段。财务共享中心应用实践侧重核算视角和业务视角,通常包括费用共享、应收共享、应付共享、固定资产共享、出纳共享和其他共享7个模块。费用共享模块对应报销业务,应收共享模块对应销售业务,应付共享模块对应采购业务,固定资产共享模块对应资产业务,出纳共享模块对应资金结算业务,其他共享包括税务共享、档案共享、总账共享和报表共享等。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和财务共享中心咨询规划更侧重于管理视角和战略视角。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包括财务共享稽核、财务共享作业绩效评价和财务共享运营报表分析。财务共享中心咨询规划包括财务共享中心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和流程规划等内容。财务共享课程主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财务共享课程内容体系

(二)财务共享课程的特点

最大程度地还原企业真实场景,注重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是该课程区别于传统会计专业课程的最主要特点。该课程借助脱敏处理后的集团管控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真实案例和企业运营数据,通过丰富的岗位工作情境实现教学过程工作化。各层次的内容学习中均包括理论先导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即可进行实践化操作,有效增强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之间的关联性。

财务共享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于教学内容涵盖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处理、运营管理与规划设计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需要有先导课程做铺垫,因而该课程通常开设于第6学期或第7学期。与此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主动合作式、探究式学习能力,依赖性和被动性学习难以满足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在财务共享中心应用实践部分,学生应能够借助平台自带或任课教师分享的课程资源完成对基础内容的学习和对操作性内容的熟悉。在财务共享运营管理和财务共享中心规划设计环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战略思维、管理思维和创新思维,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演讲表达与展示能力,能够较好地呈现、分享个人及小组成果。

(三)财务共享课程的运行现状

目前财务共享课程的开设已涵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阶段,包括财经类、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随着开课院校数量的不断增加,课程的课时分配、授课方式、教学环节设计等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和个性。

1.课时分配。课程课时分配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分配。就财务共享中心应用实践、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和财务共享中心咨询规划三大主要内容来说,既可以将其分拆为3门独立的课程系统讲授,也可将3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讲授。部分院校也会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只选择三大主要内容中的一部分进行讲授。如果分为3门独立的课程讲授,通常需要占用较多学时,单门课程学时在32课时至48课时之间。而如果是将三部分内容综合为一门课程或只选取其中一部分内容讲授,占用学时相对较少,合计在48学时至64学时之间。二是已有专业课程课时情况。财务共享课程通常是各高校增设的专业课程,即便已对原有专业课程进行删减或压缩,但调查发现多数院校在开设该课程时通常受限于有限的课时,大多选择将三部分内容综合为一门课程,或选取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组合教学,鲜有以3门独立的课程的方式开展教学。

2.授课方式。当前主要存在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两种方式,集中授课将课程教学集中于1至2个教学周完成,分散授课则将课程教学分散于一个学期完成。集中授课能够实现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系统、连续地完成课程体验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体系的全面认知,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如由于学习过程紧凑,容易导致学生难以系统内化课程内容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此外集中授课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倦感,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散授课的利弊则与之相反。就现有调查结果来看,开设该课程的院校较多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分散授课则不多见。倾向于集中授课方式是由于课程师资人数有限及教师个人教学安排的要求,而不完全取决于课程目标的需要。

3.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环节的安排。如前所述,“财务共享”是一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并重的课程。除了从概念、实质、定位与模式等角度对财务共享中心形成基本认知外,在每个项目模块的学习中都有一些理论先导内容的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活动通常在实验室或智慧教室完成。而对于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的安排,就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时进行,针对每一模块先由授课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再由学生完成实践操作。该模式下学生就理论所学进行针对性操作体验,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另一种模式是将理论讲授与学生实践操作分割,即由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各项目模块理论性内容的学习后,再将实践操作作为独立环节由学生自行完成。相比较而言,后者对学生的学习理解与应用能力要求更高,较难实现预定的学习成效,因而较少采用。但就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是授课教师和学生容易将“财务共享”等财务数智化课程当作纯技术操作课程看待,在学习课程过程中缺少或只在课程结束前进行成果汇报、学习总结与分享等活动,对操作性内容的关注多,而对思考性、探究性内容的关注较少,导致学习成效偏离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培养效果降低。

此外,目前财务共享课程的运行还面临着教材建设尚不成熟、大班教学常见、小班教学少见等情况。受限于财务共享课程教学实践的发展程度,各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选用的教材单一,与财务共享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实务案例和应用操作等内容通常是以专著的形式出版,难以适用于教学。多数院校由于受限于课程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也会影响到互动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基于“OBE理念+PAD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OBE理念与PAD模式在会计专业高等教育中的适用性

1.OBE理念与PAD模式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由学科导向向成果导向迈进。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紧紧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反思改进等基本原则,以推进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2016年至今,越来越多的会计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将OBE教育理念引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或基于OBE理念改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5],或基于优化课程体系[6],或将OBE理念应用于具体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7]。OBE理念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已涵盖研究生、本科和职业教育层面。目前,学者就对分课堂模式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探讨,涉及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如王雅、任静梅(2018)[8]、左燕(2018)[9]等。

2.OBE理念与PAD模式对财务共享课程教学的适用性。鉴于财务共享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会计教育工作者开始以财务共享服务为背景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探讨,如程慧玲(2019)[10]。随着财务共享课程在各院校的陆续开设,部分会计教育工作者开始就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如程平、范洵(2019)、谷增军(2019)、廖皓杰、曾鸣(2019)等[11—13]。OBE 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导向,基于社会和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进程、教学计划,使学习计划和教学规律有机契合并高度耦合市场需求和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OBE教学理念与当下会计专业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诉求相吻合,应当有力推进OBE教学理念在会计高等教育中的贯彻实施。

以“财务共享”为代表的财务数智化课程一般开设在第6学期至第7学期,学习内容系统繁杂,具有综合性和拔高性,以培养学生专通结合的综合实践能力、研究思维、前瞻与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为主要目标。采用对分课堂模式,将实践操作等内化环节适当置于课下,突出强调案例研究、成果展示、学习收获分享等讨论环节,能够有效避免使学生陷入机械操作的局限中,积极探究和思考财务数智化背后的原理,在有限的学时限制下切实保障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当前国内院校财务共享课程的运行情况,本文以某地方农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分析对象,基于OBE理念设定财务共享课程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进而构建基于PAD模式的课程教学流程,为同类院校财务共享课程的运行提供借鉴。

(二)基于OBE理念的财务共享课程培养目标的设计

OBE理念下财务共享课程培养目标的设计应当由授课教师、会计实践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参与,以会计实践需求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导向,分理论认知层面、基本技能层面和综合职业素养层面予以确定。一是理论认知层面。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形成对财务共享的基本认知,理解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质、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位及价值创造,理解什么是财务共享,为什么要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理解财务共享中心的核算理念。二是基本技能层面。学生能够从会计专业角度和业务角度完成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处理,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企业运营结果的分析和运行效率的评价,辅助企业经营决策。此外还应掌握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从战略视角进行财务共享中心规划、业财流程设计与优化等方面工作的核心能力。三是综合职业素养层面。引导学生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培养学生专通结合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感知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理解财务工作方式的智能化和业务职能的管控化,重塑专业认知,领悟职业使命。

(三)基于课程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的选择

鉴于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可以考虑将财务共享中心应用实践和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的内容进行组合,并面向会计专业本科生授课。财务共享中心咨询规划可不作为本科生的授课重点,适当了解即可,着重将本部分内容面向会计专业硕士进行讲授。

对地方农业类院校而言,会计专业并非优势学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相较于综合性院校和财经类院校处于弱势地位。会计专业人才的输出可适当向农牧业企业倾斜,但不应局限于农牧业企业。近年来,包括新希望集团、花花牛乳业集团、温氏食品集团在内的农牧业企业集团陆续进行数字化转型,以财务共享赋能集团管控和企业价值创造,也凸显出农牧业企业对采购供应管理和营销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农牧业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建设及运营作为案例背景,从在企业应用中最为普及的费用共享和报销业务入手,将采购业务和应付共享、销售业务和应收共享、共享运营管理作为主要内容。

(四)基于PAD模式的教学流程设计

1.财务共享课程总体安排。在选择将财务共享中心应用实践和运营管理的内容组合授课的前提下,财务共享课程的学时应以48学时至64学时为宜。鉴于前文对集中授课模式和分散授课模式的利弊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学时建议以每周4学时至8学时为宜,既保证了单次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又兼顾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就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的分配而言,建议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同时进行的模式进行教学。在课程师资和教学场地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班教学,教学班人数以45—50人为宜。就选择当堂对分还是隔堂对分的问题,应视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而定。对于难度较低的内容选择当堂对分的方式,学生可以及时进行学习总结并分享交流。对于难度较高的内容选择隔堂对分,给学生一定的内化时间。特别要注意避免将该课程的教学重心聚焦于操作性内容,忽视理论讲授与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分享,避免将该课程作为一门纯粹的实践课进行教学。基于上述要求,构建如下教学流程。

2.对分课堂的基本流程与分类。在对分课堂模式中,讲授环节、内化环节与讨论环节的界限清晰。讲授环节要求“精讲留白”,不需要将当次教学内容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全覆盖讲解,只需要对课程内容的框架进行梳理并进行重难点内容的讲解,教师发挥的是“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作用。内化环节由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资料、解决预设问题、完成应用测试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分析和吸收。内化吸收环节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发挥一定的督促和检验作用。讨论环节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学生只有将个人的学习收获、学习心得与他人进行分享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以及对研究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分课堂的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对分课堂基本流程

按照对分课堂的课堂环节构成,可将其进一步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其中,完整包括讲授环节、内化环节和讨论环节的模式为当堂对分,通常适用于教学内容偏易、内化环节简单或内化环节需要学生基于协作方式完成的课程教学。与当堂对分相对应的模式是隔堂对分,课堂主要包括讲授环节和讨论环节,而将内化环节放到课下进行,该模式通常适用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给学生预留一定的内化时间,且内化环节可完全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课程教学。就财务共享课程教学而言,课程内容难度系数较高,且学生内化环节需要结合实训平台项目任务训练完成,为减少学生课下实训操作中发生的技术障碍,在4课时/周或8课时/周集中授课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当堂对分模式进行教学。本文构建了基于当堂对分的课程教学流程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当堂对分模式的财务共享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原始的对分课堂模式中拒绝课前预习。但在财务共享课程教学中,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实训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性内容。授课教师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做好与先导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必要时可就部分先导内容进行学习资料补充并提供给学生。

授课教师在各模块中都应基于脱敏处理的真实应用案例展开教学,注重案例情境式教学,通过丰富的岗位工作情境和具体的工作数据最大化还原企业真实场景,使教学过程工作化,引导学生以解决财务共享服务环境下的业务和财务处理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学习体验。此外,应当特别注重成果展示汇报与交流分享环节,通过精细化设计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给讨论环节预留相对充分的时间,在小班教学的前提下鼓励每个学生都进行发言交流,杜绝小组协作导致的“搭便车”现象。最后,应当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设计量化评价指标,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结果多角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注重结果导向的同时加大学习过程管理。还应建立单次课程考核与期末总评之间的勾稽关系,必要时可邀请会计实践工作者参与课程培养成效检验。

四、结论与展望

在财务数智化转型趋势日益明朗的当下,以“财务共享”“智能财务”“商务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数智化课程将陆续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应当注意的是,财务数智化课程的开设不应成为各院校“凸显”其人才培养特色的噱头,不能以数智化课程开设数量、数智化实训平台购买数量、智慧教室建设程度等形式为表征,为数智化而数智化,更不能在对本校会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缺少战略规划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新时代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持续探索和优化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会计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内化会计专业环节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谚语趣画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