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王 聪,杨智博,陈玉珍,雷常彬,蒋 艳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循证护理中心,四川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LABSI)指在病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或拔除导管48 h 内发生,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原发性血流感染[1]。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研究调查显示,美国每年约发生20 万例CLABSI,平均感染率为5.5 例/千导管日,平均增加额外住院费用20 647 美元[2];我国CLABSI 的发生率为4.9%,感染密度为4 例/千导管日,平均额外增加24 359.4 元住院费用[3]。全球医疗或护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CLABSI 防控指南[4],但随着诊断标准化及技术普及化,全球CLABSI 识别率或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5]。因此,为了更加全面了解CLABSI 的现状、发展及演变规律,本研究从发文时间、数量、作者、共引及被引期刊、机构及国家、研究内容、研究热点及前沿等角度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CLABSI 领域临床医护人员及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1 数据来源 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并勾选SCI-expanded 扩展。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2020年12月31日。检索策略为:“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AND“central venous catheter*”。经EndNote 剔除重复文献,通过双人独立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有争议者通过讨论决定纳入或排除。纳入标准:以CLABS 为主题展开的研究。排除标准:研究类型为摘要类、短评类、征文、新闻报道等类型的文章。
1.2 方法 发文量和时间采用文献计量学进行分析,国家与机构、期刊共被引、作者、研究热点等采用CiteSpace 5.7.R2 可视化分析软件[6-7]进行统计与分析。设置时间范围为2000年—2020年,切片设置为1年,分析结点类型为“keyword”“author”“institution”“country”“cited journal”,数据抽取对象设置为10,选择关键路径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2.1 发文量和时间分析 本研究经去重并剔除无关
文献,获得以CLABS 为主题的文献共2 177 篇,2000年—2020年,全球CLABSI 相关的文献量随着年份的推移呈整体增加趋势,但增长相对缓慢。2000年发文量为58 篇,2020年增长为142 篇,2007年、2012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见图1。
图1 发文量及年份分布
2.2 国家与机构合作网络 CLABS 为主题的文献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及机构,发文量排在前5 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602 篇,27.7%)、西班牙(172 篇,7.9%)、意大利(155 篇,7.1%)、法国(141 篇,6.5%)、英国(138 篇,6.3%)。中国发文量为72 篇(3.3%),发文量排在前5 位的机构分别是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美 国,117 篇)、Ut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美国,91 篇)、Assistance Publique Hopitaux Paris Aphp(法国,69 篇)、Universite De Paris(法国,49 篇)、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45 篇)。各个国家及机构之间分布较分散,合作尚少。见图2。
图2 参与研究的国家及机构网络图谱
2.3 作者共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次数频次前10 位作者依次是:Mermel LA(584 次)、Maki DG(526 次)、Ogrady NP(526 次)、Raad I(360 次)、Raad II(247 次)、Safdar N(172 次)、Pittet D(156 次)、Pronovost P(144次)、Timsit JF(109 次)、Darouiche RO(105 次)。见图3。
图3 发文作者共引图谱
2.4 期刊双图叠加 期刊双图叠加(椭圆纵轴表示论文量,横轴表示作者数量)可以获得期刊的引用和被引矩阵,使用CiteSpace 软件的Z scores 功能。结果显示了2000年—2020年发表文献的期刊与被引期刊之间的双层图谱。CLABSI 发表的期刊主要集中在药学、医学和临床医学、分子学、生物学和免疫学,物理学、材料学和化学。文献引用主要来源于医学、护理学和药学、分子学、生物学和基因学领域的期刊。
2.5 关键词分析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对词频出现排名前30%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得到的词频约占总数的75%,显示该领域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少数关键词上。关键词共现见图4。CLABS 领域的最基本术语:central venous catheter(中心静脉导管,660 次)、blood stream infection(血流感 染,432 次)、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29 次)。其他关键词依据词频及反映的内容进行归类总结,大致可以分为4 个方面:研究对象、研究场所、研究领域和研究类型。见表1。
图4 关键词共现分析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CLABS 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形成有意义的4 个聚类,分别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防控和洗必泰(氯己定)。聚类标签及具体内容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2.5.3 关键词突变分析 CLABS 研究前沿随着时间变化处于动态发展中。对前30 位高强度突现关键词统计分析发现,所有主题均活跃至现在,说明CLABS仍是前沿研究主题。见图5。
图5 前30 位高频关键词突现信息分析图
3.1 研究领域及趋势 从发文时间与发文量来看,CLABSI 相关的文献数量随着年份的推移呈整体增长趋势,说明全球CLABSI 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在2007年、2012年分别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可能与国家政府层面给予高度关注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指南有关[8-11];但总体增长相对缓慢,这说明CLABSI 研究尽管卫生行政部门给予关注,但并未得到临床研究者的真正重视,与推进管路护理和病人安全的总体目标并不一致[12]。
从发文国家、机构与作者方面看,发达国家在CLABSI 研究方面具有更深入的研究,这些国家所在的机构及相应作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与主要研究贡献者。而我国仅占总发文量的3.3%,考虑与我国CLABSI 研究起步晚有关[13]。另外,各国、各机构、各作者之间分布较分散,说明他们之间合作较少,可能与每个国家对于CLABSI 诊断、监测不统一有关[14]。随着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建议未来开展跨国家、跨机构、跨区域合作,促进全球CLABSI 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
期刊双图叠加表示从引文期刊所在领域到被引文期刊所在领域之间的联系[15]。本研究结果显示,CLABSI 被引频次较高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药学、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期刊,文献引用主要来源于医学、护理学和药学、分子学、生物学和基因学领域的期刊,表明这一领域为多学科交叉范畴,得到了临床医学、护理学以及基础医学领域专家的重视,CLABSI 并不只是院感部门的职责,未来需注重跨学科合作[16-17]。
3.2 研究基础、热点及前沿分析 关键词词频分布可反映研究主题的研究基础和现状[18]。从关键词词频来看,全球近20年CLABSI 领域主要以儿童、肿瘤病人、需要肠外营养的病人、血液透析病人、重症病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开展的针对CLABSI的防控、风险、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这与报告的我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频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ICU”“医院感染”“集束化干预”“护理”“目标性监测”和“危险因素”等结果[19]基本一致。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反映研究主题现有的知识结构[20]。聚类分析中Q 值为0~1,Q 值越大代表划分出的集群结构越显著;S 值越接近1,表示聚类同质性越好[21]。本研究结果Q 为0.837,S 为0.926,说明本研究划分的集群结构显著,而且同质性好。可见,CLABSI的监测和防控是既往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洗必泰与其他消毒剂的对比研究[22-23]已经越来越多,未来可将其结果汇总转化应用于临床研究。
关键词突变分析可反映某一领域阶段性研究热点[21]。本研究结果显示,从2000年以来,CLABSI 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近几年的关键词突变主要体现在研究人群方面,这说明CLABSI 研究正处于科学学科发展四阶段理论[24]中的扩散阶段,“guideline”词在2013年突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另外,应关注“诊断”和“死亡率”两个词的突现,这说明目前关于CLABSI 的诊断标准以及其预后是该研究的热点,标准化、统一、权威的监测/诊断标准是防控研究的基石[25],提示未来研究不仅将感染率作为结局指标,应更关注感染后导致的预后问题。
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软件探讨全球CLABSI 的研究基础、发展脉络,揭示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研究轨迹及热点趋势。未来可标准化诊断,加强跨国家、跨区域、跨机构、跨学科之间的合作,通过监测和防控,共同致力于降低CLABSI 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1982年提出CLABSI 这一概念,本研究纳入文献从2000年开始,可能存在相关研究基础遗漏问题;其次,纳入的文献基本为英文文献,以中文发表的国内相关研究数据缺失,导致结论分析可能不全面。未来可补充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