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1-18 03:36成亭锋刘合永孙京臣
广东蚕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蚕桑丝绸广东

成亭锋 刘合永 孙京臣

广东现代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成亭锋1刘合永2孙京臣2

(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广州510550;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直接影响了茧丝绸商品的出口。随着国际蚕丝消费需求的下降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广东省蚕桑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种业创新利用、规模化和自动化革新、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等产业竞争压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创制优质蚕桑种质资源,研发蚕桑资源新产品,创新种桑养蚕规模化模式,提升蚕桑生产自动化、集约化水平,拓宽蚕桑产业链,开创个性自主品牌,打开内销渠道,是广东省顺应新发展格局,提升蚕桑产业特色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经路径。

蚕桑;广东;产业现状;挑战;对策

中国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作为世界蚕桑产业发源地,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茧丝生产贸易大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蚕桑产业出口大幅增加,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1978年我国真丝绸出口额仅为6.13亿美元,2017年增加至35.58亿美元。2016年我国蚕丝类商品净出口额占世界同类产品的95%,生丝、绸缎出口均居世界第一位[1]。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脱贫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东自然、气候和区位条件适宜,是我国三大蚕桑产区之一,在长期种植、生产和经营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优势的蚕桑种养技术和“桑基鱼塘”等自然生态循环耕种模式[2]。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确立了广东丝绸业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有效促进了广东外贸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国际蚕丝消费需求的变化和生产成本的增加,蚕桑产业的种业创新、机械化和自动化、资源综合开发等方面,对广东蚕桑产业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包括创制优质蚕桑种质资源、创新种桑养蚕规模化模式、研发蚕桑资源新产品、提升蚕桑生产自动化和集约化水平等,可进一步拓宽蚕桑产业链、开创个性自主品牌、打开内销渠道,是广东乃至全国茧丝绸行业快速响应新发展格局,提升蚕桑产业优势和竞争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经路径。

1 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1.1 广东省蚕桑生产布局

广东种桑养蚕已有2 000多年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佛山西樵南粤蚕桑养殖基地。民国时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生丝绸缎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广东缫丝业借此商机扩大生产,创新品质,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丝绸产品的海内外畅销和丰厚的经济收入刺激了各地区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据1925年统计,蚕区分布全省38个县,桑园面积达9.7万hm2,其中主产区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95%[3]。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广东蚕桑业逐步由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向粤西、粤北和西江流域等地区转移,形成粤西、粤北和西江流域三大优势产业带,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对广东蚕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4]。优势产区主要包括粤西的茂名、阳江、湛江,粤北的云浮、清远、韶关以及西江流域的肇庆等地市,以上地区蚕桑总产量占全省比重超过90%。2019年年末广东全省实有桑地面积达25 843 hm2,实有桑地面积超过2 000 hm2的地市有茂名、云浮、阳江、清远、湛江、韶关,而河源、梅州、惠州、江门、佛山等地总桑园面积占比不到1%,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广东农村统计年鉴》。

1.2 广东省蚕桑生产规模

广东省农业厅2011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实现蚕桑生产优势区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坚持资源深度开发,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产业经济效益。2016年,省农业厅实施省级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作专项资金项目,设立专项经费资助成立广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紧密合作,整合广东省种业优势资源,提高种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比较2014年以来广东省桑地实有面积与蚕茧产量(如图2),可以发现广东桑地实有总面积呈持续下降趋势,但蚕茧总产量持续增加。到2019年广东桑地实有面积下降到2.58万hm2,较2014年下降25.2%;2019年蚕茧总产量达到12.24万t,较2014年增长16.1%,蚕茧产能实现稳定提升。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

1.3 广东茧丝绸产品出口情况

中国是世界丝绸贸易的重要参与国,丝绸出口长期居于全球前列,美国、欧盟为我国茧丝绸商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出口占比近50%。近几年,茧丝绸商品出口波动明显。2020年,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仅为10.71亿美元,与2019年相比,下降50.62%,呈现断崖式下跌。作为我国丝绸贸易大省,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广东的茧丝绸商品出口同样面临困境,真丝绸商品出口额从2016年的9.17亿美元下降至2020年的1.28亿美元。2016年—2020年,在全国丝绸出口排名靠前的十大省份中,广东省出口占比下降幅度最大,其真丝绸商品出口占全国比重从2016年的31.23%降低到了2020年的11.98%,其他省份除了福建有小幅下调外,出口占比均有所提高。受“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的影响,内蒙古、云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丝绸出口增长明显,如图3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2 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丝绸行业竞争日益加剧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推动,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的蚕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05年超过广东省成为全国最大的蚕桑生产省(区)后,一直保持全国第一的地位。在丝绸出口方面,广东始终面临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省份的竞争。2020年,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山东5省丝绸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15%。其中,浙江出口占比较2019年增长5%,仍稳居首位,广东则因出口占比下降约18%而退居第三位。与此同时,与广东相似纬度的印度、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国由于劳动力廉价,可用土地资源丰富,获得国际资金和技术的青睐,发展势头迅猛,对我国在全球丝绸原料的供应地位形成挑战。

2.2 土地资源匮乏,成本上升

广东人多地少,是我国经济发展大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迈进,非农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面积呈递减趋势。2019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 797万hm2,其中耕地面积259万hm2,占比仅为14.4%。在农业用地上,政府优先规划的是以稻谷为主的粮食作物和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用地,桑树种植所获土地资源较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在成本支出上,2015年,每50 kg蚕茧主产品总成本为1 743.31元,到2018年增长至1 893.92元,其中生产成本则由2015年的1 700.39元增长至2018年的1 833.93元。成本的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蚕桑茧生产企业的利润水平和生产积极性,2015年、2016年每50 kg蚕茧主产品净利润一度达到负值,分别为-256.37元、-61.68元,如图4所示。

数据来源:《广东农村统计年鉴》。

2.3 受国内外茧丝绸市场波动影响

蚕桑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从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成衣、贸易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但由于涉及链条较长,任一环节的波动都将直接影响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蚕丝产量容易因自然灾害、国内外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而下游丝绸商品由于替代产品较多,导致蚕丝价格弹性大,丝绸商品供需极易受生丝价格波动影响。当生丝价格波动较大时,将意味着丝绸贸易企业所获国内外订单减少,经营风险加大。近年来,由于蚕桑单位面积售价波动较大,单产水平变化幅度较小,导致广东蚕桑单位面积产值波动较大。由图5可见,2016年—2020年,全国生丝价格波动较大,2017年12月25日生丝价格达到51.85万元/t,2017年后生丝价格一路走低,到2019年6月有所回调。近几年,广东蚕桑单位面积产量变化不大,2014年—2017年,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171.2 kg、166.64 kg、160.89 kg、167.56 kg,而每亩桑蚕茧总产值则由2014年的5 383.04元增加至2017年的6 419.55元,单位面积蚕桑产值的变化主要受价格波动影响显著。

数据来源: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

2.4 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力度不够

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是指传统以绢丝利用为主要目的外,对蚕桑生物资源进行高效充分开发利用,调整蚕桑产业结构,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效益,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由传统单一产业链向现代多元化发展转型。长期以来,从传统栽桑养蚕到缫丝织绸、成衣、贸易的单一业态及资源利用模式,使得蚕桑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易受台风等恶劣气候、病虫害、国际市场波动等影响,经济效益不稳定。在蚕桑生产过程中,若能充分开发蚕桑产业相关物质、生物、文化资源,不仅可以加强各个行业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广东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探索,但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广东仅有部分地区发展了规模化的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整体效益高低不齐,主要表现为:一是低水平重复多,创新少;二是开发产品多,形成商品少;三是市场开拓难度大,利用的资源少;四是产业规模小,农民受益少。

3 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对策

3.1 巩固优质桑蚕茧基地建设,提高生产集中度

抓好粤西、粤北和西江流域优质桑蚕茧基地建设,保证优质茧丝绸原料的生产供应,提高产品竞争力。调整桑园和蚕区布局,提高蚕茧生产的集中度,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合理流转,推进种桑养蚕规模化经营,建设一批规模大、生产基础好、效益高的种桑养蚕农场。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引进、研制蚕桑生产机械化设备,包括自动割桑机、小蚕自动饲育机、大蚕集约化饲养机、自动烘茧机等,集成创新一批蚕桑自动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技术规范,打造高标准、高效益蚕桑基地,切实提高劳动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提升种桑养蚕经济效益。

3.2 培育优良品种,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整合种业优势资源,完善蚕桑种质资源库和蚕种繁育基地建设,保障优质蚕种的供应。重点围绕抗性和特殊性状等方面开展优良新品种的培育,收集创制一批优质抗性蚕桑种质资源,培养出一批既可抗病虫,又可抗高温多湿气候的抗性品种,提升广东省蚕桑种质资源丰富度与完整度。建立健全蚕业先进技术推广网络和服务体系,促进桑蚕优良新品种、桑蚕病虫害联防联治、散卵制造、小蚕保育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提高养蚕单产和质量。进一步巩固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的蚕业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形成一批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促进全省蚕桑生产技术的提高。

3.3 拓宽产业链,加强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

改变传统单一产业链生产模式,围绕食品、药品、生态、循环、旅游、文化等关键主题,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由原来单一的“种桑养蚕”发展到“种桑养人”“种桑养畜”多业态并举的发展模式。挖掘蚕桑物质潜能和生物潜能,研发桑叶、桑果、桑枝、蚕幼虫、蚕蛹、蚕蛾等食药用新产品,提高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蚕沙沼气能源技术、堆肥发酵等技术,实现蚕桑微生物资源肥料化应用。充分利用桑树在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盐碱地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桑树资源生态环保利用示范基地,提高桑树的生态利用价值。利用桑基鱼塘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扶贫文化(粤东西北脱贫致富),香云纱特色丝绸产品,大力开展蚕桑丝绸文化建设,推动蚕桑文化休闲产业的建设。

3.4 开创个性自主品牌,提高茧丝绸内销比率

我国茧丝绸制成品长期以出口为主,近些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持续扩大以及消费品位的提高,国内丝绸消费潜力不断释放。除蚕丝被外,真丝家纺、丝绸服饰、丝绸礼品等的消费在国内市场逐渐走俏。2020年5月,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国际大环境,我国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格局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挖掘需求潜力。因此在新格局背景下,广东蚕桑产业在保持茧丝绸产品稳定出口的同时,应充分认知国内潜在市场的消费能力,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开创个性自主品牌,坚持自有品牌的研发和宣传推广,打开国内中高端消费市场,占据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附加值。

4 结语

近年来,全球经济变化对国际蚕丝生产和消费需求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茧丝绸商品的出口。对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新机遇、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巩固优质蚕桑基地建设、培育优良品种、拓宽产业链、开创个性自主品牌等建议,希望为推动广东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李建琴,顾国达,何樟勇,等.中国茧丝绸产业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J].蚕业科学,2018,44(6):936-946.

[2]王思远,廖森泰,邹宇晓,等.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的珠三角基塘农业系统[J].农业工程,2019,9(12):116-120.

[3]黄星光.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蚕业科学,2009,35(3):680-684.

[4]刘亚琼,雷百战,周灿芳,等.2015年广东蚕桑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5):1-5.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eng Tingfeng1Liu Heyong2Sun Jingchen2

(1. Gu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Scienec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0;2.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In recent years, the expected decline in world economic growth has directly affected the export of cocoon and silk products. With the decline in international silk consumption demand and the increase in production costs,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ushered in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competition pressures such as innovative utilization of seed industry, large-scale and automated in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ericulture resources. It is the necessary path for Guangdong Province to adapt to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such a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reating high-quality sericulture germplasm resources, new products of sericulture resources R&D, innovating the scale model of mulberry planting and sericulture, improving the automation and intensive level of sericulture production, broadening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chain, creating individual brands, and opening up domestic sales channels. Then, it is further to enhanc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and promot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farmers' income.

Sericulture; Guangdong; Industry Status;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2095-1205.2021.12.01

F326.3

A

2095-1205(2021)12-01-04

广东省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1KJ124)

成亭锋(1992- ),女,汉族,硕士,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国际贸易。

孙京臣(1971- ),男,汉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蚕病防治。

猜你喜欢
蚕桑丝绸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遥望“丝绸路”
广东舆情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