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不扣完成各项底线任务坚持不懈推进“三园”工程

2022-01-18 07:36张国坤
上海农村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示范村农业农村

■ 张国坤

2022年上海“三农”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围绕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任务,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准确把握超大城市乡村振兴特点,坚持不懈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继续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完成各项底线任务,突出乡村的经济、生态、美学价值,探索乡村这一稀缺资源成为城市核心功能重要承载地、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的有效实现形式与路径,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在建设“美丽家园”工程方面,围绕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面貌,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的要求,突出“三个注重”

(一)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注重提档升级

按照“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要求,在系统谋划乡村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集中连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积极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片、示范镇。乡村振兴示范村要严把准入关,采取“负面清单”的方式遴选第五批示范村。凡是主导产业不明确的、城市核心功能不承载的、社会资本不引进的、区域布局不连片联动的,暂不列入名单,努力推动示范村建设实现更高能级、更高水平发展。对正在建设的第四批19个示范村,要继续加强江南特色风貌塑造,加大产业注入力度,优化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在推进中,全面落实盘活建设用地指标向乡村倾斜的政策,保障乡村产业用地。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要求精、求真、求提升。坚持创建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实行先建后评的机制,凡是达到评分标准的,均可命名为美丽乡村示范村,并注重与乡村振兴示范村错位创建,力求在“十四五”期间做到规划保留村美丽乡村全覆盖。同时,要不折不扣完成市委人居环境优化工程的各项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

(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注重抓竣工抓入住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是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工程。要根据“指标和目标”相结合的方式,聚焦“三高两区”和规划农村居民点范围外的分散居住户,力争实现1万户以上农户签约,为全面完成2019-2022年全市5万户的总体目标画上圆满的句号。要在完成农户签约的基础上,重点抓建设质量、抓竣工验收、抓平安入住,切实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安居生活,真正把好事办好。

(三)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注重美学价值

继续把市委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作为重要工作抓手,做出上海的特色,突出乡村的美学价值,通过挖掘、提炼、塑造乡村的美丽元素,让市民到乡村去感受农耕文化、田园风光、自然之美。在推进方式上,继续按照“工作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的要求,制定任务清单,“一口下达”市级补助资金,实施工程进展调度制度,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架空杆线序化,加大美丽庭院“小三园”覆盖力度;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完成56个镇的国家卫生镇复审创建任务;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项目500公里,统筹推进村内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完成1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确保年底向广大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二、在建设“绿色田园”工程方面,围绕全面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保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做到“五个加强”

(一)加强“菜篮子”“米袋子”供给能力

一是稳定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推进蔬菜生产保护区和高标准设施菜田建设,加强约束性任务考核,确保35万亩常年菜田落在实处;聚焦5万亩绿叶菜生产和核心基地建设,对绿叶菜重点保供基地实施相关补贴。二是扛起稳定粮食生产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本市粮食面积不低于171万亩,产量不低于18.2亿斤。三是夯实生猪稳产保供。支持本市生猪龙头企业发展种养结合、产业融合、楼房养猪等新业态、新模式,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保持在8.5万头左右。四是推进水产绿色养殖。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方式推广面积10.9万亩,占比达75%;创建14家以上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市委明确将粮食、蔬菜生产面积和产量情况纳入涉农区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

(二)加强农业有效投资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瞄准头部企业、国内外的龙头企业,鼓励其投资现代农业项目,特别是对科技农业、设施装备农业进行投资。研究建立投资项目储备库,为今后一个时期投资立项做好准备。二是加强跟踪评估。继续跟踪各涉农区招商引资完成情况,确保规划、用地和各级财政资金等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优质主体集聚,引导社会主体和资本投向现代农业。三是加强绩效考核。要求各涉农区健全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确保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数、投资增加额比今年有所增长。大力推进上海市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做好项目招标,创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绿色农业全链条运营管理新模式新路径,不断提升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三)加强数字农业建设

按照“赋能、延伸、提升水平”的总要求,将数字化建设从绿色田园向美丽家园、幸福乐园延伸拓展,从农业经济向农村经济、乡村经济拓展。一是推动全市农业一张图、一个库共享应用,持续开展农业生产作业信息精准报,提高数据质量,完善农机物联网建设,通过信息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指导。二是创新一个机制,加快申农码、申农分应用,明确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开展扫码办事和政策找人。三是探索农村数字化发展路径,重点做好益农信息社日常管理,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工作。此外,要推进嘉定、青浦无人农场试点项目,各示范点扩大试验面积到1000亩;打造4-5个典型标杆,推进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争取典型园艺场机械化率达85%以上;积极探索创建1-2个智慧果园。

(四)加强“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建设

聚焦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核心启动区,指导各涉农区制定2022年度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创建的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在市一级层面统筹聚焦现有政策和扶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形成监测评估标准和奖补激励办法,在年底启动对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创建工作的监测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聚焦各类项目和政策。

(五)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一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实现农药销售实名制全覆盖。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镇、示范基地创建,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粮油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地产农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30%,绿色生产基地覆盖率达到25%。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加强用途管制,市与各涉农区签订责任书。规划方面,6月底前完成市级规划编制,指导各区和市有关单位编制区级规划或实施方案。建设方面,下达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实好农业农村部下达的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已批项目建设,做好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工作,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功能不变。质量提升方面,推进耕地质量管理,做好全国第三轮土壤普查前期工作,强化耕地安全利用监管。三是加强长江十年禁渔。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运用智能手段,实行常态化执法监管,持续动态“清零”。每月进行长江禁渔涉渔线索大排查,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行为。四是加强种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推进种质资源库(圃、场)建设;推动种业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开展优势特色种源创新和种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强化种业知识产权;新建或提升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2000亩,加快种业市场主体的培育,积极打造全国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五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打造100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5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互惠合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20名,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万名。选择相关领域,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农业服务组织,更好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六是加强农业和乡村产业品牌建设。按照“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的要求完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体系,鼓励各区抱团发展。开展上海地产农产品品牌测评,形成上海地产农产品品牌发展指数。深入挖掘有“沪味”的乡村产业品牌内涵,打造特色化的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康养教育、农村电商等“农业+”融合产品品牌。

三、在建设“幸福乐园”工程方面,围绕全面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的要求,实现“六个更加”

(一)集体经济发展更加注重高质量

研究深化如何提升农村存量资源要素统筹能级方案,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促进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资金安全、收入稳定”的要求,以区为单位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健全区一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值增长,促进750个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益分配,力争各农村集体净资产比上年增长3%以上。

(二)农村综合帮扶更加注重精准性

一是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积极推动项目运营,加快形成一批“安全可靠、收益稳健、易见成效”的农村综合帮扶项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二是精准帮扶精准施策,进一步做好生活困难农户年度认定调整工作,在继续加强就业帮扶的基础上,强化产业帮扶,鼓励和推动生活困难农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聚焦生活困难农户中老年和患病群体,强化养老、助医、助残等方面的精准帮扶和补贴。三是发挥驻村指导员作用,加强驻村指导员、挂村联系员工作的支持和指导,进一步统筹整合、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生活困难农户,支持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乡村社会治理更加注重德治善治

一是强化农村“班长工程”。继续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村党组织对农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和新村民的全覆盖。二是重点培育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推广在乡村治理中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工作,挖掘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并加强典型宣传。三是充实“阳光村务工程”平台。完善村务公开信息化系统“财务公开”功能,探索将基层党务、村集体经济财务等内容纳入信息化平台。四是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力争成功创建5个及以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各涉农区每个村至少培养8个“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五是涵养文明乡风,开展文明村镇创建,通过市民修身行动、“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专项工作等,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四)农村公共服务更加注重提高质量

一是提升农村养老水平。以民间自愿为前提,鼓励农村地区利用自有住宅、闲置农舍推广建设老年人睦邻点,全年计划新建650家市级示范睦邻点。二是提升农村医疗水平。开展乡村医生岗位业务培训,每人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每区完成市、区两级培训不少于200人次,进一步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推进村卫生室高质量发展。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农村地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各涉农区90%以上的居村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村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90%。四是提升农村体育事业。推动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支持建设全人群、智慧型健身场地,2022年培训涉农区社会体育指导员6000人次。

(五)进一步突出促进农民高质量就业

一是加强就业援助。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开展职业介绍、职业指导、重点帮扶等多种形式就业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单位就业或灵活就业。二是落实补贴政策。进一步落实低收入农户专项就业补贴、离土农民就业专项计划、农民跨区就业补贴等专项补贴政策举措,鼓励各区加大专项就业政策支持力度。三是加强培训服务。对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农民,继续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重点促进非农就业。继续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2022年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20名,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5万名。

(六)“三块地”改革更加注重向纵深推进

一是巩固承包地改革。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快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颁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大棚房”整治长效机制,切实防止回潮。二是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完成松江、奉贤2个区宅基地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转、退出、审批、监管等制度的方法路径。鼓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等存量资源用于发展民宿民俗、休闲农业、健康养老、文创办公等新产业新业态。三是深化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协同相关部门完善城乡基准地价体系,推进松江区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组织实施本市加强和规范农民住房建设的政策,合理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猜你喜欢
示范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干部带头 乡村e站助力 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探测
——以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例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陕西新评定20个旅游特色名镇3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上海完成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任务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