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审计、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环境绩效

2022-01-18 03:47丁胜红胡俊
生态经济 2022年1期
关键词:变量环境信息

丁胜红,胡俊

(1.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2. 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发展,经济系统产生的污废流入环境,破坏了环境系统内部结构的平衡,也改变了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1]。转型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飞速,与此同时也致使生态与经济的矛盾不断加剧。2018年,全国关于环境问题的行政处罚案件达18.6万起,处罚金额高达152.8亿元。可见,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起,我国就十分注重环保问题,并于1979年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第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显然,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是新时代各行各业创新与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一大热点,由此,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除了注重财务指标的增长,也需适当反映企业应该承担的生态义务与社会责任,即企业环境绩效越发重要。在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多重监督下,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纳入企业绩效的考核之中,并在日常生产与经营中制定并施行环境战略,实现经济和环保“双赢”的局面。

环境审计作为国家开展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监督机制[2],一直以来备受各国政府(地区)、相关组织和各类企业的关注。通过审计活动,可以督查财务收益和支出的真实合法及效率,提髙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继而促进企业经营与环境绩效的提高。面对日渐严格的生态环境压力,政府与企业开展环境审计已逐渐发展为一种趋势。特别是采矿业、制造业等工业企业受限于现有能源和技术水平以及资金状况等条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负担远远超过其他行业。根据《2018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的统计结果来看,工业二氧化硫与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达到总排放量的84%与80%,占比远超过半数。因此,对工业企业而言,从环境审计的新视角思考环境绩效对于当下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十分有必要。作为污染管制的关键举措,学者围绕环境审计的探讨以规范研究为主,包括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基本理论、评价指标、问题、对策、国际经验借鉴等内容[3-7],但鲜少有研究从微观角度实证探讨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就工业行业而言,大部分研究都将目光投向环境信息披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经济后果[8-11],很少探讨环境审计对污染者的环境绩效影响。而环境信息披露,不仅是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公众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环境活动的重要渠道,对于其促进企业环境治理和强化外部监管的作用,已得到不少学者研究支持[9,12]。 那么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对于企业环境绩效影响究竟如何,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环境信息披露在这一过程中又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对此,尚无学者给出回答。

鉴于此,本文选取环境问题突出的工业行业,实证研究了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并引入环境信息披露变量,试图探求环境信息披露在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能否发挥调节作用,即环境信息披露如何影响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作用。本文的研究贡献如下:第一,研究行业的选取方面,工业企业污染种类多、危害大,其环境绩效表现对中国整体环境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但前人研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第二,创新地从环境审计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环境审计对工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拓展了工业行业环境治理的研究视角,对于企业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第三,现有的文献研究,仅有少数围绕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环境绩效展开,并没有将环境审计、环境信息披露和企业环境绩效置于一个框架内进行系统分析,本文的探讨丰富了这方面的文献研究,对于后人的研究也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

根据外部性理论,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另一个相应主体,却没有付出对应的成本或得到相应补偿,就产生了外部性问题[13]。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其正外部性表现为推动国家的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而负外部性的一个方面就是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市场对负外部性的作用效率偏低,而企业基于利益最大化目标更难去承担这部分社会责任,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加重。因此,系统性以及制度性监督很有必要。而环境审计本身就隶属于国家治理体系,实质上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监督体系,能够支配或影响公共权力和资源[14]。当前,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不得不共同面对及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环境也属于经济物品的范畴[15], 自然,环境审计也就有了必要。从工作内容来看,环境审计主要围绕政府环境政策和环保资金审计来展开,在此基础上形成环境责任评价和环境治理成效问责一体的复合审计格局。从审计对象来看,审计局的审计对象不仅包括地方政府,还包括给环境带来负外部性的企业,特别是大幅度加重生态环境负荷的工业企业。环境审计不仅能够提高环保资金利用率,还能够对政府部门督促公众和企业遵守环境行政法规的情况进行审计,从而促进环境绩效的改善[16]。不同于一般的环境管理手段,环境审计更具客观性和权威性。由于环境审计关系到政府领导和排污主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故其结果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责任履行产生的监督作用及威慑效应也更大。

根据合法性理论,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应与社会所认同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从而获得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17]。当审计局开展环境审计时,审计工作所涵盖地区的工业企业的“合法性”压力难免会增大,这些企业的环境表现自然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面对审计局和外界公众的双重压力,企业会不遗余力地增强自己的环境绩效表现,解除自身的环境责任,从而维持其绿色友好的公众形象。其次,审计署开展的环境审计,独立性强、权威性高,客观上会促进地方政府加强环境治理,对于企业的环境绩效改善也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存在正向影响。

1.2 环境信息披露的调节作用

在资源约束趋紧,生态污染恶化等形势下,推进绿色经济增值已是当前发展的趋势所向。环境审计不仅能够督促政府、民间组织、企业等主体承担环境义务,而且对于改善当下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推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根据合法性理论,在环境审计的压力下,企业管理层会主动加强环境管理,而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进行环境管理最为直接的方式[18]。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管制度也在不断落实,内容与要求也越来越细化。2016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中明确指出,属于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公司及其子公司,应当根据规定披露主要污染物及特征等环境信息,做到重点监督、实时发布。从外界来看,在当今这个提倡友好环保与绿色发展的时代,除了财务报表(告)里的信息,能反映企业环境义务与社会责任的相关环境信息有时往往更被需要。对于媒体、利益相关者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是他们了解企业环境行为,监督其社会责任的履行的重要依据。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企业能够向公众传达环境绩效水平高、责任承担力强的信息,进而提升企业社会声誉[19]。综上,我们认为环境信息披露能够在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间发挥联系互利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相对其他行业,工业行业对环境的影响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更强烈一些,其次,根据《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7年)》,上交所企业整体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优于深市,为此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沪市A股工业企业。考虑到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在2013年年底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项全署性的工作,此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所以,本文的样本研究期间选自2014年开始,由于《中国审计年鉴》的数据库只更新到2017年,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与可得性,本文选取2014—2017年沪市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探讨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样本公司的筛选如下:(1)工业上市公司的界定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2)剔除ST及*ST公司。(3)由于新疆、西藏等6个省份部分数据缺失严重,故将这些地区的样本都剔除。(4)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样本。(5)剔除2014—2017年上市以及2014年以后退市的公司。进行筛选后得到的样本企业共计210家。

本文的环境审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审计年鉴》,企业环境绩效信息来源于和讯网,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数据来自上市公司的企业年报与社会责任报告,其他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

2.2 变量定义

2.2.1 被解释变量

关于环境绩效(EP),本文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20-21]选择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计量,具体评分依据如下。选择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环境绩效,是因为它们是公开的,获得相对容易,且能从多角度来衡量企业的环境绩效。具体的环境绩效评分方法见表1,四项累加计算求和即可得到环境绩效的分数。

表1 企业环境绩效评分

2.2.2 解释变量

根据查阅的多篇文献,国内外学者直接研究环境审计力度的甚少,学术界对环境审计力度的界定也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参考曾昌礼和李江涛[16]的做法,采用文本分析法手工查询2014—2017年《中国审计年鉴》,根据企业所在地市级审计局当年是否实施过环境审计,实证检验环境审计的治理效果。由于工业企业对于当地的污染较于其他行业都更强烈,受环境审计的影响也相对更大,可以将环境审计的作用下沉到地级市[18],故如果企业当地审计局当年施行过包括环保、大气污染治理等环境方面的审计,则认为该地的工业企业当年经受过环境保护相关的审计,EA=1,否则EA=0。

2.2.3 调节变量

对于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变量的衡量,常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即将企业环境信息分类,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并赋值计算。该方法包含的信息较全面,且信息来源都是企业在证券交易所公开的数据,相比专家评分更为准确和周全。本文借鉴蔡春等[18]的做法,根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和披露载体来衡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2.2.4 控制变量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了产权性质、企业规模、杠杆率、两职兼任等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模型对行业和年份也进行了控制。具体变量定义详见表2。

表2 变量定义

2.3 模型设定

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实证模型如下(1)式,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环境绩效,解释变量为环境审计;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2)来验证环境信息披露的调节作用,解释变量为环境审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的交叉项,被解释变量仍为企业环境绩效。

式中:a0、β0指常数项;a1为解释变量的系数;Controls表示控制变量,具体包括产权性质等8个变量,见表2;a2为控制变量的系数;ε1、ε2指误差项;β1、β2和β3分别代表各解释变量的系数。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研究样本中,企业环境绩效平均值为1.388,最大值达到3,最小值为0,标准差为0.772,总体来说工业行业企业环境绩效表现一般,且不同企业的绩效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平均值为2.571,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0,标准差为1.206,可以看出不同企业的环保意识差别较大,对企业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有较大差异。企业产权和地区的均值分别为0.735和0.700,说明国有企业占样本的主体,且大部分的样本企业都在东部地区,这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以及地区发展差异有关。

表3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3.2 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4,大部分变量的相关性系数均小于0.5,表示很大可能不存在共线性问题。为了进一步检验共线性问题,本文对回归结果的方差膨胀因子(VIF)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分析,如表5所示,得到VIF的均值为1.50,最大值为2.67,且所有变量的VIF值远小于10,进一步证明了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另外,从表4可以初步判断环境审计(EA)与企业环境绩效(E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步说明环境审计对环境绩效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

表4 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5 多重共线性分析

3.3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Stata14.0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3.3.1 环境审计对工业企业环境绩效的主效应

根据表6的回归结果,模型(1)中,环境审计(EA)的系数估计值为0.208,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即开展环境审计活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从而假设1得到了支持。同时,企业规模(SIZE)与环境绩效(E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的资产规模越大,对应的企业环境绩效表现也越好,很好地体现了企业环境绩效中的规模效应。企业成长性(GRO)与环境绩效(EP)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可能过于追求营业利润与经济效益的增长,而忽略了外部性问题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从而造成了企业环境绩效的下降。资产收益率(ROA)与环境绩效负相关,但不显著,说明资产收益率不是影响企业环境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杠杆率、每股收益等控制变量都具有效果并不显著的影响作用。

表6 假设1、假设2的回归结果

3.3.2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调节作用

为了考察环境信息披露质量(EDI)在环境审计(EA)与企业环境绩效(EP)之间的作用,在模型(1)中加入环境信息披露变量(EDI),可以发现模型(2)和模型(1)相比,R2由0.188变成0.511,值明显变大,说明环境信息披露的加入是有意义的。为进一步探究环境信息披露的调节作用,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审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的交叉项(X)。根据表6,模型(3)的环境审计与环境信息披露的交叉项系数估计值为0.20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即环境信息披露的存在增强了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作用,假设2得证,说明在环境信息披露的参与下,企业对环境审计的响应效果表现更加积极,而这种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

3.4 异质性分析

3.4.1 产权性质、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

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国有企业在上市企业中占有较大比重,而环境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的审计活动,显然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治理功能免不了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除了被寄予创造经济效益的希望,还负担着经济效益背后社会价值的压力[22],因此,在面对环境审计压力时,国有企业承担着更多的环境责任。同时,国有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更紧密,故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环境监管会更加严格。另外,考虑到外界公众的关注与监督,国有企业会更愿意在环境绩效上费心思,从而能够向外界展示更好的绩效表现,凸显其在环境责任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与表率作用。因此,为了验证环境审计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治理效率,本文在对整体样本完成分析后,将样本分为了国企与非国企两组,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比较模型(4)与模型(5)可得,国有企业中,环境审计(EA)的系数估计值为0.227,且在5%水平上显著,而非国有企业中,EA的相关系数估计值为0.150,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该结果很好地说明了相比于非国有企业,环境审计对样本企业的环境治理效果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明显。

表7 不同产权性质下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3.4.2 法制环境、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

法制环境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审计的产生与运行也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自然,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功能也会受制度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法制化水平高的地域法制更完善,民众参与意识更强,相应地,也更加需要环境审计。另一方面,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执法更严,惩罚力度更大,威慑力更大[18],环境审计的执行效率也更高些。因此,法制化水平高的地区的企业在面对环境审计压力时,其违规成本更高,会更倾向于提升自己的环境绩效表现,以避免更严重的惩罚结果。一般看来,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更发达,法制水平也更高些,中西部地区则稍次之。为了研究环境审计在不同法制环境下的作用,本文将样本数据按企业所在地区进行分组回归,分别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根据对比模型(6)与模型(7)可知,在法制水平高的东部地区,环境审计(EA)与环境绩效(EP)之间的相关系数估计值为0.226,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EA与EP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系数估计值为0.182,小于0.226,说明了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作用在东部地区反应更明显。与法制化水平低的地区相比,法制水平高的地区开展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监督与威慑效果也更强,企业管理层的环保压力也更大,相应地,加强企业环境治理的动力也更足。

表8 不同法制环境下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回归分析结果

3.5 稳健性检验

为了增强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一,为了排除极端值可能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连续性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回归结果保持不变。第二,替换环境绩效变量,借鉴李平和王玉乾[23]的研究方法,本文使用对数化的环境税税额平减对数化的营业收入来衡量企业环境绩效,环境税与营业收入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回归结果显示主要变量的系数符号与上述回归结论一致,仅显著性水平有差异。第三,替换调节变量,根据企业当年是否参照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进行信息披露来衡量环境信息披露,如果是,说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较高,反之,则质量水平较低,回归结果与假设一致。通过以上,可以看出本文的检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平稳性。由于篇幅限制,本篇没有详细阐释检验过程,相关数据备查。

4 进一步分析

通过前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环境审计活动的开展确实有利于工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那么环境审计是如何影响环境绩效的,其作用机理是什么?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进一步对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二者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前文的理论分析部分已指出,环境审计能够加大审计涵盖地区的环保压力,政府有关部门也会加大对该地区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为此,工业企业作为重要的排污主体,其受到的环境压力自然不会小,从而公司管理层会严抓环境管理,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环境绩效表现。由此,不难看出,环境审计能够通过提升地区政府环境管制水平,从而将压力辐射到各重污染企业,达到间接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作用。为此,本文根据温忠麟等[24]的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政府环境管制水平能否在环境审计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其中,政府环境管制水平变量的衡量借鉴邱金龙等[25]的做法,选取地方颁发的环境规章数来表示政府环境管制水平。

根据表9的回归结果,政府环境管制水平(ZFGZ)与环境审计(EA)和企业环境绩效(EP)都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且环境审计在加入政府环境管制水平(ZFGZ)前后与环境绩效(EP)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可以看出政府环境管制水平能够在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且是部分中介。

表9 环境审计、政府环境管制水平与企业环境绩效

5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4—2017年沪市A股210家工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审计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展地区环境审计活动确实促进了该地区工业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会对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二者已有的关系产生影响,并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增强了环境审计对环境绩效的治理作用。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和合法性理论,环境信息的披露往往被认为是个利好的消息,企业通过这一行为向社会公众传达了自身环境管理水平高、社会责任意识强的讯号,不仅给企业带来良好声誉,也提升了企业的环境绩效,最终实现企业绿色发展。

5.2 政策建议

第一,突出环境审计的优势。从实证结果来看,开展环境审计活动确实能够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然而就现有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来看,缺乏环境审计专门的准则及其操作指引,当下的环境审计规程尚不健全,从而审计人员在实施环境审计工作中缺乏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这一缺欠一方面制约了环境审计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环境治理效果和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应针对环境审计,出台专门的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引,并加快颁布针对环境审计具体事项的补充立法以及及早地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环境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环境审计施行后,需要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公示,但针对不同层面的审计对象,其环境绩效的好坏判定标准与尺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有专业的审计人员依靠专业的审计知识来完成,而当前我们的人员在数量与质量上尚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环境审计专业人员招募、培训等环节的资金投入与支持。

第三,研究结果显示法制水平高的地区的环境审计治理功能表现效果更佳,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强化地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政府环境监管机制,做到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第四,考虑到环境信息披露能够在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合力推动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由自愿披露向强制披露方向发展,并对披露的内容和标准加以规范,促进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变量环境信息
环境清洁工
订阅信息
漫观环境
展会信息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轻松把握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
论环境雕塑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