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让党课“活起来”

2022-01-18 13:59:56梁承恺
党课参考 2022年2期

〉〉〉〉〉梁承恺

近日,有读者在中共重庆市委党建门户七一客户端留言:“党课要有活力才有味道。”这位读者想知道党课怎样才能更有活力。为此,我们选编了梁承恺刊发在《德州日报》的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党课作为“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制度,更是强化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要讲好党课,应当掌握三个技巧,做到保留“土味”、突出“趣味”、守住“鲜味”,既确保党课在内容上言之有物,也力求党课在形式上生动活泼,从而让党员真正听得懂、喜欢听、有所获,起到听时入脑入心,听后余味回甘的效果。

保留“土味”,在“接地气”中传播好声音。“接地气”才能对路子,党课作为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方式,理论知识的讲解必不可少,但在实际操作中少数授课者因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照本宣科等因素,导致讲课内容空泛,形式大于内容,从而导致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出现授课内容“消化差”“吸收难”等问题,进而减弱了学习意愿,弱化了听党课的热情。因此,要真正让党员听得懂、愿意听,需要党组织因地制宜,以党员所需、所盼、所急为出发点,讲课时突出“泥土味”,多讲方言、土话、白话,少讲官话、套话、空话,通过结合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理的方式,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将身边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讲清楚、讲透彻、讲明白,在“接地气”中,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党员身边。

突出“趣味”,在“更有趣”中传递正能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党课作为提升党的基层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风趣语言、身边“乡事”做到“无缝衔接”“俗雅结合”,需要各级党组织在组织党课讲解时,注重突出授课“趣味”,通过展开融情于物、寓情于景的体验式、互动式党课,引入带“生气”、有“灵气”、含“人气”的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等活动,真正让党课“活起来”“有趣起来”,进而在有趣中产生兴趣,激发党员学习积极性,做党课的“乐之者”。在确保党课的“内外兼修”中,要做到既有“内涵”又有“颜值”,逐步将唱“独角戏”的“单向灌输”讲堂,转变为“双向互动”的“群英汇”,实现基层党员由“被动听课”到“主动追课”的转变。

守住“鲜味”,在“提内劲”中领悟新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确保党课起到提神醒脑、入脑入心之效,除了需要对党课的讲课内容与授课方法进行钻研打磨,还需讲课者及时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更新,不断“追肥”。个别授课者因对党的新政策了解不透彻、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等因素,导致其讲课弄不清主题、学习抓不到重点,进而眉毛胡子一把抓。为此,各级党组织要因人按需制定“充电赋能”方案,通过“定期线下开班集中学+随时线上自由学”的方式,扎牢理论“马步”,提升授课“内功”。对理论知识严重不足、授课方式不佳、听众满意度较低的授课人员,要定期实施“回炉重造”,从而确保讲课内容新、扣“党题”、有“鲜味”,避免因授课者“内存不足”而导致党课讲解“卡顿死机”,最终确保党员干部听有所获、获有所思、思有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