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呈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如是强调。纵观习近平主席九年来发表的新年贺词,“人民”一词始终是高频词。誓言铮铮,其人民情怀一以贯之。
念兹在兹守民心。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饱含深情地说:“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正因为始终不忘自己是人民的一分子,他才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创造世界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人民就是江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基所在。有些党员干部将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最终走上了脱离群众、腐化变质的不归路。永葆为民本色是终身课题,非一时一日之功,我们要时时自检自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牢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明廉暗察访民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其需求也愈发丰富多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调研的足迹遍及祖国大地,西涉藏地,东临齐鲁,中访三秦,南至闽桂……每到一地,他总爱去百姓家中坐坐,将群众困难诉求记在心里。真正察民情、知民意,不能只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看报告,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决策时才能迅速落子于关键处,从而解群众之所困。
善作善成解民忧。群众利益无小事,千家万户所念所盼的小事,汇聚起来就是党和国家最大的事。人民关切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时势变动不居,民生问题也许旧题未解、新题已至。越是头绪众多,越要明察秋毫、事分轻重。“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不妨大胆创新、改革试错。同时,我们既要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学会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借智借力,把造福人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共建共治共享。
为国者,以民为基。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们定能一同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