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夏淑娟
(1.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建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村落是人类居住、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主要场所,适合生存需求是最重要的。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生存需求包含两个重要环境因素:一是安全需求;二是温饱需求。因此,古村落的形成发展与周边自然环境存在直接的关系。
山、水是徽州古村落选址与规划的两大基本要素。山是地脉,亦称“龙脉”、“来龙”,与村族命运休戚相关。水为关口,水形之中“水口”最为紧要,是村落活水入村的起点或出村的终点,俗称“上水口”和“下水口”,作为村落的门户与标志,关系一村财富运道、吉凶祸福、文运科甲及“脸面”。为使水口能助佑村族兴旺,徽州古村落特别重视水口的营建。本文以《沙溪志略》、《岩镇志草》等所存村志文献材料为中心,分析探讨徽州古村落对水口的建设与完善。
古徽州地处介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处于万山之中,新安江水在群山丘壑之间,形成“厥州之阳以渐乎水,厥水之阴以暂乎山”的自然格局,散落其中的一些山间谷地与盆地,山环水绕的自然环境形成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的理想场所。
理想的村落选址是在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中,有可依为屏障的山体、有赖于生存的水系与平原,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保证村落基本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又为村民创造一个符合理想的山水环境。《阳宅集成》总结为,“阳宅须教择地形,背山面水城称人心。山有来龙昂秀发,水须围抱作环形。明堂宽大斯为福,水口收藏积万金”。徽州以新安江水系为主,新安江源于两支,南支率水、北支横江,支流众多。村落作为居住地,水的走向与来源直接关系到生产活动。徽州古村落与徽商荣辱与共,水被赋予财富的象征意义,古村落重视水口建设,通过挖塘掘池等,以养地脉,保佑财源茂盛。“歙邑各族多有水口,栽种竹木花卉者,楼台辉映,幽雅宜人”。许承尧如是记载所居村落唐模村水口,“吾村水口园亭,依山抱水,中有池亘十亩,池心为镜亭”,水口景观如画,沿着穿村而过的檀溪,循水组织入村的序列空间,“亭北湖波阔,堤边近有船。补栽花外柳,横拓月中天。一带松屏旧,平桥画阁连。参差迷向背,点缀白清妍。”以水口园林为承接点,将山水、田野等自然景观与村舍等人文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
水口林与龙座(脉)林是村族命运的象征,徽州许多村落经过多年精心培植,林木蔚然成林。灵山村为方氏居住地,上有灵金山来龙发脉,下有黄膀山水口关拦,水口有水、有桥、有庙、有亭。依据水流曲折走势,灵阳桥两边水面呈日、月型,桥边建雷祖庙、娘娘庙等,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融合在一起,水口关系村落的盛衰。自明及清,灵山水口的水口林、龙脉林形成一定规模,甚至引起一些不法之徒觊觎,盗砍偷伐林木,灵山村众为保护水口林,求救于官府,立碑严禁。
追求“天、地、人”和谐统一是传统村落营建追求的理想境界,《阳宅十书》、《宅经》等风水著作对理想的村落总体环境的要求是:前临朝山、后依来龙,两山把守水口、水须围抱作环形。徽州古村落特别重视水口的营建,一方面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水口,同时根据“风水”需要,徽州村落经常增设桥、亭、塔、塘、阁等建筑小品与植树造林镇锁“关口”,从不同角度保护水口,从而形成水口 园林。
捐修水口引
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恃以不朽者,惟此名耳。若不勘破世情,空为牛马不久泯没,与草木同腐,良可叹也。本里衢当北道,地踞西流,凡亭台桥榭昔人备极经营,迄今数百载,犹可指而数之曰某树某先人所种植也;某邱某壑某父老之所部署也。闻者每称羡不置口。其时亦有家号素封,徒为守钱虏者,延至今子若孙终不能世守其业,而其名亦遂同归湮没,使九泉有知,不深悔当时之鄙吝为失计耶?年来亭宇墙垣颓败日甚,二三贤豪尚其倾囊倒箧,共襄不朽之盛举。甚毋使后人既笑前人,复后人又复笑后人也。
此外,沙溪村还通过施茶的方式募集资金,多寡不限,“咸归请列芳名”,满足人们百世留名的世俗价值需求。在众人积极捐助下,“乾隆丁丑同志者计费、度财、量能、受事”,壬午四月开始建造,斩削磨凿,群工丕作,然而在即将告成之际,“一夜忽为烈风所摧”,诸人再次踊跃捐金再造,半月而亭成,“仰望则岳耸峰攒,鸾骞凤翥,平眠则内外十二柱,若先复天之六子,同宫异位接按部班,上玉峙以干霄,下鳌撑而轴地”,此亭的建造,“近以襟带二水,远以控引外山”。至于卓秀亭的名字来历,源于其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其卓然特立如此,其钟灵毓秀或亦有然自之道欤,夫天都灵金山而秀者也,忠臣义士孝子弟悌贞夫烈妇而秀者也,西流清澈而秀者也,今是亭成任,四面观之无不清削刻露,景之秀者也,更是名曰卓秀纪者盛也。”。
岩(寺)镇居于歙之西乡,是群山中一大块盆地平原,处在“融结聚星”的群山环抱之中,“地脉所钟,天然拱秀”,地理环境构成了风水中理想的龙脉与朝山。“天马列于西南,骧首腾空,有嘶青云振绿发之势;黄罗矗与丁方,颖锐秀拔,挺出云表。闤阓之宇,发祥之堂斧多。负癸面丁,名为文笔。天都、莲华、清鸾诸峰,岚拥云联,如屏如扆”。又有曲水环绕,丰水发源黄山,颍水来自金竹,“沟涧西流,逥环束带”,整个村镇的风水格局符合理想的村落选址模式,“登狮山而望,千门万户,祥光烛天。及反顾于凤山,但见仓翠千层,包罗万象。如良玉在璞,含辉而不露也”。岩镇发展至明代,“村庐散处,千室一聚,足称雄落”,已然是一派繁华,“栋宇森罗。绵亘十里,冠盖相望,郁若都市……景物充蔚,盖村墟之美,宇内不多见”。至嘉靖年间,参政郑佐致仕家居,对岩镇风水格局尤其是水口营建产生很大影响。
郑佐,字时夫,号双溪,又号吕滨,岩镇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右参政。嘉靖丙申,因生母梁氏年暮,不忍远离,上书请解职归养。家居期间,每月定期讲论于南山之阳,对岩镇村居的岩泉等绮丽物景与殷盛丰富的物产都非常满意,对当地的地脉风水非常关注,堪舆的结果是,“地脉寝昌,卜犹未艾。顾惟东北,风气所扃:凤阜虽骞,而峦封未萃;蜺川虽映,而襟带尚疑”,岩镇的繁华是“嘉祥偶集”,不是长久“孔固之基”。于是郑佐率领乡之贤者,图谋远虑,“经营图度,倡诸有力者,大兴筑削”,营建村落水口,筑台建塔修桥以障空补缺,以人力补天工。为此,郑佐专门撰写疏文,倡议士绅里人合力修建水口。
题造水口台塔疏语
岩寺镇上人家,原是十分胜地。科第坊边水口,独少一座高山。从来泄处宜收,谁道化工莫补?不难着力,要在齐心。凤台九仞载云横,成工赖众;雁塔七层标日上,好事由人。西配上荫山,东峙中流柱。两街人杰,应俱愿下手益高;一镇地灵,须凭仗前人作计。财需有限,福力无边。
郑佐的疏文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修建水口塔台的原因,强调一是邻里同心协力;二是修建水口是做善事,所付不多,流芳后裔。相比之下,里人方弘静(嘉靖庚戊进士)的《里语》更具煽动性。
里语
吾郡山川环抱,甲于宇内。顾以三百六十滩,有天上之谣。势若建瓴,奔流过驶,故行者倍利,而居者屡空。于是筑坝蓄水之议起焉。盖尝有卜筑者,类若验形家之说,此其可几者也。吾镇水口之坝,议者数十年矣。第计费甚巨,惮于谋始,远识之士,扬柣而谈,此其时乎。夫北山之叟,犹能移太行而一篑吾往,有其倡之,虑其寡和,吾不信也!同闬而通志者,列于左方。
今人千金买风水,未必得吉地;千金施梵宇,未必有福德。然且不惜者,知财之去来者必然,而说之渺茫者或然也。此坝一成,不俟智者,知其有益。以千室通力,擎举非难,以千金计赀,百一奚损?无几倘来可损,无涯之永利可必,孰轻孰重,吾意贤达者宜早辨之矣。
吾里水口,堪舆家议者有五:洞门水反沙飞,一也;凤山不向,而伤其翼之半,二也;科第坊面台为所压,三也;台榭临大道上,侈而不雅,四也;祠塔具观,启闭不设,车马之场,非栖神之境,五也。今稍因而易之,坊移数丈耳。而峰秀溪环,凤翼复就,宛若逥顾。竹树飞甍,参差掩映可画,嚣喧顿隔,神得所依,乃受其福。盖费不什一而功举矣。诸损缗助役者,列于左方。
方弘静从四个方面劝输:其一,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励里人应合先贤倡议;其二,以“风水之说”的应验强调助修水坝是有利有智之举;其三,列举水口存在的问题,在原有基础上稍作修建,费用不多但功德无量;其四,对于捐资助役的人,刻碑铭记,以垂不朽。经过众人的倡议与劝输,兴修水口在岩镇民众达成共识,“人工而回地利,因群情之所乐,诱掖奖劝,人皆鼓舞先登”。
鉴于堪舆家对岩镇水口的评判,在郑佐的倡议下,岩镇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科而资聚,不强而力勤”,以有水口佘翁桥、水口凤山台与水口神皋塔的修建为标志,岩镇大兴土木修筑 水口。
水口佘翁桥由梅庄佘文义捐修。佘文义,字邦直,少贫困,出外行贾,诚信不欺,辛勤以振家业,中年累计数千金,在乡里以长厚著称,晚年以种梅自娱,因号梅庄。嘉靖丙申郑佐倡修水口时,认为丰溪上无桥,水往东流无障关锁,“谋架长虹,以为砥柱”,佘文义欣然以为己任,独资捐资四千金修石桥,以固水口。佘翁桥建造之初经过认真规划,“度地营基,伐石累基”,历时三年建成七孔廊桥。桥长二十寻(160尺,一寻=8丈),中有七个孔洞(水门),长四十尺,高三丈(30尺,一丈=10尺),每洞距桥墩四十尺。桥心起造七间二层楼阁小榭,上层是供奉神袛的楼,下层为廊亭,四周是靠手游廊,上可以登高远眺,下可以游玩休憩,桥两端双植华表。相传建桥过程中,因经费问题,佘文义让远在中州经营家业的长子佘训筹款接济,钱财在中途为强盗打劫,后盗魁知道是佘义士修桥造桥的资金,不仅全数归还,还命人保护渡河。可见当时修桥等有益乡里的善事深入人心。此桥建成后,“为溪流之关键,束合镇之门户”。戊戌年春闱,岩镇汪伊、鲍道明、胡川楫同科中进士,一时传为佳话,里人对水口风水之说更加深信不疑。
与水口桥独资修建不同,水口塔则是众人输资建成,第一层胡泰荣同族人建,第二层桂聪建,第三层方富桢建,四层鲍道相、道达建,五层汪通宝建,六层里人公建,其七级合尖吴宽建。塔自基址及顶颠高二十五仞(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又称“神皋塔”或“文峰塔”,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历时十二年建成,十五年竣工,建塔贡献最大的是 吴宽。
吴宽,字汝栗,号慎斋,性情淳朴,勇于为善。建水口塔时,下面六层巨室分任修建,第七层并塔尖,无人敢任。郑佐等士绅商量认为,非吴慎斋不能胜任,“相率以请”,吴宽不愿独居善名,推脱再三后“幡然任之”。当时有徽州有风俗,“善事不可独为,恐为造物所忌”,吴宽决定捐修水口塔后不顾忌讳,殚精竭虑将塔修好。
首先,规模塔式。听闻绍兴大禅寺塔顶工势精好,亲自前往考察,将沿途经过的长干报恩寺、泗州僧迦寺也绘制成图,以供参考。其次,觅购良材。“买铜于西蜀,收薪碳于淳安,采杉木于黟山,取麻竹于宛郡”,近到杭州,远至四川,物资与材料专人分赴外地采购,非常讲究选料。材料齐全后,分门别类整理,“规土成模,范金成器,格式、名号、轻重不齐”。仅铁器一项,耗费铁约五万六千余斤。塔心木是塔顶合尖的重要材料,遍访歙县全境一直找到没有合适的,辗转休宁、黟县等地,访得渔亭大圣山有一株大杉木,高十三丈,当地人称“西峰塔”。为求此木,吴宽前往承天府大工处求购,得到同意后以兼金(银)五十两为代价购买,渔亭人被他为公精神感动,仅收了十分之四作为伐工工钱。因此木过长,伐倒后须利用河道春汛才能流放,等了三年春水大发才运到岩寺,可见工程之浩大。其三,寻求能匠。考察调查塔式过程中,延请能工巧匠回岩镇。在树塔心木时,难度很大,吴宽听说金陵塔工陈泰、陈功及其弟三人,祖上有支架上定的图本,亲自前往南京迎接塔工。在良材巧公的基础上,岩镇塔得已完工。七层八面神龛塔,第一层曰覆盆,次曰鼓墱,之上分别称为仰盆、蒸笼套、相轮、天水缸,塔顶为荷叶盖,“治铁为凤咮者八,各衔缨络直下,以悬檐之八角,其缨络以铁绳八条”。在合顶当日,塔工巧妙地运用机关,用数百根杉木在塔周围立成井形,“上立天车,横施天秤,以巨木为横,络石廿四杠为权,诸器逐次举秤而上”,位置安稳妥帖,号称“神工”,轰动一时,当日围观的里人有几万人。
据载当日初上一层覆盆时,权石忽然脱落了一个,自上而下滚落,击断数十根架木,而围观者无一受伤。侥幸之余,都认为是吴宽的精诚感天动地,神灵自然保佑,正巧以此应验风水之说。
为钤水口,郑佐还倡建水口台。凤山台在文峰塔南的南山。南山嘉树葱郁,灵秀所钟,远离尘嚣,“形员(圆)中规,顶平如砥”,先人将此处卜为文坛。凤山台建于其山脊,全部用石条砌成,台上有楼阁三间,中间为楼,是道家供奉场所,迎奉的是原在齐云山玉霄峰下玉虚神君铜像,郑佐题额 “中天积翠”四字。左右为亭阁,供游客休憩。台下为三门,取虚能载实之意,中门大开,题为“凤山灵境”,作为前后通道,因形家言有不利于某所,左右门封实,以汉寿亭候关羽像镇其中。此台建成后,以其为砚,以神皋峰为笔,以丰溪为墨,水口的文风科运象征意义得以完善。
经过十余年的精心营建,岩镇水口日臻完善,“台塔峥嵘,虹梁长亘,文峰屹峙,涣渚渊渟,风土茂密,福址奠康”。为此,郑佐作《水口塔上魁星告文》。
水口塔山魁星告文
世多有塔,事佛崇虚。我因其制,不本其初。奉此文星,题名是於。惟镇水口,稍不完密。众欲障之,非由强率。劳实因心,成非不日。有台如砚,有峰如笔。七级巍巍,文星之室。惟是居,光芒丽天。旋枢斡斗,人文是宣。三台是联。昔闻雁塔,今见鸿渐。有万斯名,托兹石检。其镌惟贤,祈无神忝。神其主之,我事非谄。
岩镇人文景观经此改建,由“七墱星列、双庙晓钟、双溪水色、两市书声、龙池秋月、马岭朝云、紫极丹光、黄罗雪霁”八景,增变为“双溪水色、两市书声、凤台积翠、雁塔撑霄、龙池雷雨、乌石烟霞、三榭清风、六桥明月、七墱星列、五岭虹连、紫极云开、黄罗雪霁”村落十二景。年转物移,岩镇水口现只遗存水口塔与凤山台。
由于自然景观环境较好,村民对水口建筑的建设不遗余力。以水口园林为承接点,将山水、田野等自然景观与村舍等人文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慢慢形成供村民休憩、交往的共享空间。歙县雄村水口园在渐江西岸雄村入口处,沿着江岸逐步推进“缘溪之曲,筑平堤,艺佳树,苍翠无际,隐隐如画图”,于溪干建文阁、创书院、筑园亭、植花木,桃花坝、竹山书院、崇公报德祠、方胜亭等景观与建筑是水口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雄村为曹姓聚居地,清代出了曹文埴、曹振镛两位名宦,水口作为公共场所,经常举办一些村族活动,“惟族地之经营,聚乡人而宴会。一觞一咏,非丝竹兮弥欢;某水某丘,指钓游兮尚在……石栏曲折,能留野老看花;沙圃平宽,不碍农家种菜,儿童各快于讴吟,贩竖都忘于负载”,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象。
徽州许多古村落经过多年营建,魁星楼、文昌阁、风水塔、水口林等陆续构成徽州古村落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这种水口园林既有江南园林的共同特点,由于徽州山区的环境与江浙有区别,徽州园林又具有地方特色,一方面是“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另一方面,由于徽商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市井气与书卷气相融糅”。从现存的水口林木来看,所植树木主要有枫杨、香樟、梓树、栎类、冬青、银杏、楠木、松树、榆树、枞树等,予以不同的期望与含义,如松树延年,谐音为“生”“孙”,寓意子孙绵绵;枫树谐音“丰”、“封”,兆封旺气,栎类多籽,视为“福泽子孙”;榆树籽如铜钱,视为“摇钱树”;樟树因纹似“文”,音类“章”,卜兆村族文运昌盛,天然芳香;桂谐音“贵”,蟾宫折桂,是科第显达之兆;杨柳多丝(思)、银杏树姿优美……不同的树木寄托着徽州先人不同的理想与对子孙的期盼。